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,为笺诣艾请降。艾至成都,禅率太子、诸王及群臣余人,面缚舆榇诣军门。艾执节,解缚焚榇,受而宥之。检御将士,无所虏略;绥纳降附,使复旧业:蜀人称焉。辄依邓禹故事,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,太子奉车,诸王驸马都尉。蜀群司各随高下,拜为王官,或领艾官属。以师纂领益州刺史,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。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,用彰战功。士卒死事者,皆与蜀兵同共埋藏。艾深自矜伐,谓蜀士大夫曰:“诸君赖遭某,故得有今日耳。若遇吴汉之徒,已殄灭矣。”又曰:“姜维自时雄儿也!与某相值,故穷耳。”有识者笑之。月,诏曰:“艾曜威奋武,深入虏庭,斩将搴旗,枭其鲸鲵;使僭号之主,稽首系颈,历世逋诛,朝而平。兵不逾时,战不终日;云彻席卷,荡定巴蜀。虽白起破强楚,韩信克劲赵,吴汉擒子阳,亚夫灭国;计功论美,不足比勋也。其以艾为太尉,增邑万户;封子人亭侯,各食邑千户。”艾言司马文王曰:“兵有先声而后实者。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,吴人震恐,席卷之时也。然大举之后,将士疲劳,不可便用,且徐缓之。留陇右兵万人,蜀兵万人;煮盐兴冶,为军农要用;并作舟船,豫为顺流之事。然后发使告以利害,吴必归化,可不征而定也。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,安士民以来远人;若便送禅于京都,吴以为流徙,则于向化之心不劝;宜权停留,须来年秋冬,比尔吴亦足平。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,锡其资财,供其左右。郡有董卓坞,为之宫舍。爵其子为公侯,食郡内县,以显归命之宠。开广陵、城阳以待吴人;则畏威怀德,望风而从矣。”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:“事当须报,不宜辄行!”艾重言曰:“衔命征行,奉指授之策,元恶既服;至于承制拜假,以安初附,谓合权宜。今蜀举众归命,地尽南海,东接吴会,宜早镇定;若待国命,往复道途,延引日月。《春秋》之义,大夫出疆,有可以安社稷,利国家,专之可也。今吴未宾,势与蜀连,不可拘常以失事机。兵法,进不求名,退不避罪;艾虽无古人之节,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。”钟会、胡烈、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,变衅已结。诏书槛车征艾。

【原文】

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,为笺诣艾请降。艾至成都,禅率太子、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,面缚舆榇诣军门〔1〕。艾执节,解缚焚榇,受而宥之。检御将士,无所虏略;绥纳降附,使复旧业:蜀人称焉。

辄依邓禹故事〔2〕,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,太子奉车〔3〕,诸王驸马都尉〔4〕。蜀群司各随高下,拜为王官,或领艾官属。以师纂领益州刺史,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。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〔5〕,用彰战功。士卒死事者,皆与蜀兵同共埋藏。

艾深自矜伐〔6〕,谓蜀士大夫曰:“诸君赖遭某〔7〕,故得有今日耳。若遇吴汉之徒〔8〕,已殄灭矣。”又曰:“姜维自一时雄儿也!与某相值〔9〕,故穷耳。”有识者笑之。

十二月,诏曰:“艾曜威奋武,深入虏庭,斩将搴旗,枭其鲸鲵〔10〕;使僭号之主〔11〕,稽首系颈〔12〕,历世逋诛〔13〕,一朝而平。兵不逾时〔14〕,战不终日;云彻席卷,荡定巴蜀。虽白起破强楚〔15〕,韩信克劲赵,吴汉擒子阳〔16〕,亚夫灭七国〔17〕;计功论美,不足比勋也。其以艾为太尉,增邑二万户;封子二人亭侯,各食邑千户。”〔一〕

艾言司马文王曰:“兵有先声而后实者。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,吴人震恐,席卷之时也。然大举之后,将士疲劳,不可便用〔18〕,且徐缓之。留陇右兵二万人,蜀兵二万人;煮盐兴冶〔19〕,为军农要用;并作舟船,豫〔为〕顺流之事〔20〕。然后发使告以利害,吴必归化,可不征而定也。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,安士民以来远人;若便送禅于京都,吴以为流徙,则于向化之心不劝;宜权停留,须来年秋冬,比尔吴亦足平。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,锡其资财,供其左右。郡有董卓坞〔21〕,为之宫舍。爵其子为公侯,食郡内县,以显归命之宠。开广陵、城阳以待吴人〔22〕;则畏威怀德,望风而从矣。”

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:“事当须报〔23〕,不宜辄行!”

艾重言曰:“衔命征行〔24〕,奉指授之策,元恶既服;至于承制拜假,以安初附,谓合权宜。今蜀举众归命,地尽南海〔25〕,东接吴会〔26〕,宜早镇定;若待国命,往复道途,延引日月。《春秋》之义,大夫出疆,有可以安社稷,利国家,专之可也〔27〕。今吴未宾,势与蜀连,不可拘常以失事机。兵法,进不求名,退不避罪;艾虽无古人之节,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。”

钟会、胡烈、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,变衅已结〔28〕。诏书槛车征艾〔29〕。〔二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舆榇(chèn):抬起棺材。面缚和舆榇表示自己有罪该死,是亡国君主投降时的举动。

〔2〕邓禹(公元 2—58):字仲华,南阳郡新野(今河南新野县)人。新莽末年随从刘秀起兵征战,是协助建立东汉王朝的重要人物。刘秀即位后,任大司徒,封酂侯(后改封高密侯),名列二十八名开国功臣之首。明帝继位,任太傅,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十六。故事:过去的事例。公元 26 年,邓禹率军入关中进攻赤眉,占据天水的隗嚣帮助邓禹,邓禹即以光武帝的名义拜隗嚣为西州大将军。

〔3〕太子奉车: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。

〔4〕诸王驸马都尉:刘氏宗室诸王为驸马都尉。

〔5〕京观(guàn):堆积敌人的尸首,封土成高堆,以炫耀武功,叫做京观。

〔6〕矜伐:骄傲夸耀。

〔7〕赖遭某:全靠碰到我。

〔8〕吴汉(?—公元 44):字子颜,南阳郡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人。早年以贩马为业,新莽末年随刘秀起兵,屡建战功。刘秀即位,任大司马,封广平侯。率军进入益州,消灭公孙述割据势力,曾放纵部下烧杀抢掠益州的首府成都。后列为东汉二十八名开国功臣之一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十八。

〔9〕相值:相遇。

〔10〕鲸鲵(ní):鲸鱼。雄性为鲸,雌性为鲵。比喻凶恶的首领人物。

〔11〕僭号:冒用皇帝的称号。

〔12〕稽(qǐ)首:跪拜。

〔13〕逋诛:逃脱了诛罚的人。

〔14〕时:三个月。

〔15〕白起(?—前 257):战国时郿县(今陕西眉县)人。秦国名将。曾进攻韩、魏、赵、楚等国,屡破敌军,因功封武安君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七十三。破强楚:前 278 年,白起曾攻占楚国的都城郢(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)。

〔16〕子阳:公孙述字子阳。

〔17〕亚夫:即周亚夫(?—前 143)。沛县(今江苏沛县)人。周勃的儿子。西汉名将。景帝时任太尉,平定吴、楚、赵、胶东、胶西、济南、淄川七王国发动的叛乱,升任丞相。后因其子犯罪,在狱中绝食死。传附《史记》传五十七《绛侯周勃世家》。

〔18〕便:立即。

〔19〕煮盐:当时蜀汉已盛产井盐,人们打深井汲取含盐的卤水,又打深井引取天然气,利用天然气煮卤水制盐。见左思《蜀都赋》、《华阳国志》卷三“广都县”条、《初学记》卷七地部引《异说》。

〔20〕顺流之事:指顺长江东下进攻孙吴。

〔21〕董卓坞:即郿坞。董卓所修筑的城堡。在扶风郡郿县(今陕西眉县东北)。

〔22〕广陵、城阳:是曹魏两个濒临东海的郡。邓艾建议在这里招纳乘船来投奔的孙吴百姓。

〔23〕须报:等待批复。

〔24〕衔命:即奉命。

〔25〕尽:直到。

〔26〕吴:郡名。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。会(kuài):即会稽。郡名。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市。吴和会稽是孙吴的腹心地区,这里指代孙吴。

〔27〕专:自行决定。以上几句,出自《公羊传》庄公十九年,但字句略有不同。

〔28〕变衅已结:叛乱的征兆已经形成。

〔29〕槛车:运送罪犯的囚车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袁子》曰:“诸葛亮,重人也,而骤用蜀兵;此知小国弱民,难以久存也。今国家一举而灭蜀,自征伐之功,未有如此之速者也。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,钟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,三军之士已饥;艾虽战胜克将,使刘禅数日不降,则二将之军,难以返矣。故功业如此之难也。国家前有寿春之役,后有灭蜀之劳,百姓贫而仓廪虚。故小国之虑,在于时立功以自存;大国之虑,在于既胜而力竭。成功之后,戒惧之时也。”

〔二〕《魏氏春秋》曰:“艾仰天叹曰:‘艾忠臣也!一至此乎?白起之酷,复见于今日矣!’”

上一篇:景元年,又破维于侯和,维却保沓中。年秋,诏诸军征蜀,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。使艾与维相缀连,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:令不得归。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,陇西太守牵弘等邀其前,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。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,引退还。欣等追蹑于强川口,大战。维败走。闻雍州已塞道,屯桥头;从孔函谷入北道,欲出雍州后。诸葛绪闻之,却还里。维入北道余里,闻绪军却,寻还,从桥头过;绪趋截维,较日不及。维遂东引,还守剑阁。钟会攻维未能克。艾上言:“今贼摧折,宜遂乘之;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趋涪,出剑阁西百里;去成都,百余里。奇兵冲其腹心,剑阁之守必还赴涪,则会方轨而进;剑阁之军不还,则应涪之兵寡矣。军志有之曰:‘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’今掩其空虚,破之必矣!”冬月,艾自阴平道,行无人之地百余里;凿山通道,造作桥、阁;山高谷深,至为艰险;又粮运将匮,濒于危殆。艾以毡自裹,推转而下;将士皆攀木缘崖,鱼贯而进。先登至江由,蜀守将马邈降。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,列陈待艾。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,司马师纂等出其左。忠、纂战不利,并退还,曰:“贼未可击。”艾怒曰:“存亡之分,在此举;何不可之有!”乃叱忠、纂等,将斩之。忠、纂驰还更战,大破之;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,进军到雒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