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俭子甸,为治书侍御史。先时知俭谋将发,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。别攻下之,夷俭族。钦亡入吴。吴以钦为都护,假节,镇北大将军,幽州牧,谯侯。

【原文】

俭子甸,为治书侍御史。先时知俭谋将发,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〔1〕。别攻下之,夷俭三族。〔一〕

钦亡入吴〔2〕。吴以钦为都护〔3〕,假节,镇北大将军,幽州牧〔4〕,谯侯。〔二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新安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渑池县东。灵山:山名。在新安附近。

〔2〕亡:逃亡。

〔3〕都护:官名。孙吴给予少数重要将领的一种加衔。享有者可以指挥长江一大段防区的驻守将领。有时分置左、右都护,职权相同。但是这里只是给文钦以虚衔,并无实际指挥权。

〔4〕幽州牧:当时幽州在曹魏占据之下,所以这也是一种虚衔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世语》曰:“甸字子邦。有名京邑。齐王之废也,甸谓俭曰:‘大人居方岳重任,国倾覆而晏然自守,将受四海之责。’俭然之。大将军恶其为人也,及俭起兵,问‘屈 俭子甸,为治书侍御史。先时知俭谋将发,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。别攻下之,夷俭族。钦亡入吴。吴以钦为都护,假节,镇北大将军,幽州牧,谯侯。 所在’?云‘不来,无能为也’。俭初起兵,遣子宗四人,入吴。太康中,吴平,宗兄弟皆还中国。宗字子仁。有俭风,至零陵太守。宗子奥,巴东监军、益州刺史。”

习凿齿曰:“毌丘俭感明帝之顾命,故为此役。君子谓毌丘俭事虽不成,可谓忠臣矣。夫竭节而赴义者,我也;成之与败者,时也。我苟无时,成何可必乎?忘我而不自必,乃所以为忠也。古人有言:‘死者复生,生者不愧。’若毌丘俭,可谓不愧也。”

〔二〕钦降吴表曰:“禀命不幸,常隶魏国,(两)〔雨〕绝于天;虽侧伏隅都,自知无路。司马师滔天作逆,废害二主;辛,癸、高、莽,恶不足喻。钦累世受魏恩,乌鸟之情,窃怀愤踊;在三之义,期于弊仆。前与毌丘俭、郭淮等俱举义兵,当共讨师,扫除凶孽,诚臣""愚管所执。智虑浅薄,微节不骋;进无所依,悲痛切心;退惟不能扶翼本朝,抱愧俛仰,靡所自厝。冒缘古义,固有所归;庶假天威,得展万一;僵仆之日,亦所不恨。辄相率将,归命圣化;惭偷苟生,非辞所陈。谨上还所受魏使持节、前将军、山桑侯印绶。临表惶惑,伏须罪诛。”

《魏书》曰:“钦字仲若,谯郡人。父稷,建安中为骑将,有勇力。钦少以名将子材武,见称。魏讽反,钦坐与讽辞语相连;及下狱,掠答数百,当死;太祖以稷故,赦之。太和中,为五营校督,出为牙门将。钦性刚暴无礼,所在倨傲陵上,不奉官法;辄见奏遣,明帝抑之。后复以为淮南牙门将,转为庐江太守、鹰扬将军。王凌奏钦贪残,不宜抚边,求免官治罪,由是征钦还。曹爽以钦乡里,厚养待之,不治钦事。复遣还庐江,加冠军将军,贵宠逾前。钦以故益骄,好自矜伐,以壮勇高人,颇得虚名于三军。曹爽诛后,进钦为前将军,以安其心,后代诸葛诞为扬州刺史。自曹爽之诛,钦常内惧;与诸葛诞相恶,无所与谋。会诞去兵,毌丘俭往,乃阴共结谋。战败走,昼夜间行,追者不及;遂得入吴,孙峻厚待之。钦虽在他国,不能屈节下人,自吕据、朱异等诸大将,皆憎疾之,惟峻常左右之。”

下一篇:诸葛诞字公休,琅邪阳都人。诸葛丰后也。初以尚书郎为荥阳令。入为吏部郎。人有所属托,辄显其言而承用之;后有当否,则公议其得失以为褒贬: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举。累迁御史中丞、尚书,与夏侯玄、邓飏等相善;收名朝廷,京都翕然。言事者以诞、飏等修浮华,合虚誉,渐不可长。明帝恶之,免诞官。会帝崩,正始初,玄等并在职。复以诞为御史中丞、尚书。出为扬州刺史,加昭武将军。王凌之阴谋也,太傅司马宣王潜军东伐;以诞为镇东将军、假节,都督扬州诸军事,封山阳亭侯。诸葛恪兴东关,遣诞督诸军讨之;与战,不利。还,徙为镇南将军。后毌丘俭、文钦反,遣使诣诞,招呼豫州士民。诞斩其使,露布天下,令知俭、钦凶逆。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,使诞督豫州诸军,渡安风津向寿春。俭、钦之破也,诞先至寿春。寿春中余万口,闻俭、钦败,恐诛,悉破城门出;流迸山泽,或散走入吴。以诞久在淮南,乃复以为镇东大将军,仪同司,都督扬州。吴大将孙峻、吕据、留赞等闻淮南乱,会文钦往,乃帅众将钦径至寿春。时诞诸军已至,城不可攻,乃走。诞遣将军蒋班追击之,斩赞;传首,收其印、节。进封高平侯,邑千百户;转为征东大将军。诞既与玄、飏等至亲,又王凌、毌丘俭累见夷灭,惧不自安;倾帑藏赈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