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年春,大赦。右丞相万彧,上镇巴丘。夏月,起显明宫;冬月,皓移居之。是岁,分豫章、庐陵、长沙为安成郡。年春月,以左、右御史大夫丁固、孟仁,为司徒、司空。秋月,皓出东关,丁奉至合肥。是岁,遣交州刺史刘俊、前部督修则等,入击交阯;为晋将毛炅等所破,皆死,兵散还合浦。

【原文】

二年春〔1〕,大赦。右丞相万彧,上镇巴丘。

夏六月,起显明宫;〔一〕

冬十二月,皓移居之。

是岁,分豫章、庐陵、长沙为安成郡〔2〕。

三年春二月〔3〕,以左、右御史大夫丁固、孟仁,为司徒、司空〔4〕。〔二〕

秋九月,皓出东关〔5〕,丁奉至合肥。

是岁,遣交州刺史刘俊、前部督修则等,入击交阯;为晋将毛炅等所破,皆死,兵散还合浦〔6〕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二年:宝鼎二年(公元 267)。

〔2〕安成:郡名。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。

〔3〕三年:宝鼎三年(公元 268)。

〔4〕司徒:官名。三公之一。主管民事。西汉实行丞相执政制。东汉废丞相,改以三公为名义上的执政官。东汉末曹操废三公而恢复丞相。魏文帝曹丕又废丞相置三公。虽然两种制度或兴或废,但是汉、魏都不混用。蜀汉是实行丞相执政制。孙吴在孙皓之前,也只立丞相。孙皓开始立左、右丞相,同时又设置三公,反映了官制上的混乱状况。

〔5〕东关:城堡名。即东兴的东城。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

〔6〕合浦:郡名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太康三年地记》曰:“吴有太初宫,方三百丈,权所起也。昭明宫方五百丈,皓所作也;避晋讳,故曰显明。”

《吴历》云:“显明,在太初之东。”

《江表传》曰:“皓营新宫,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。又破坏诸营,大开园囿;起土山楼观,穷极伎巧:功役之费以亿万计。陆凯固谏,不从。”

〔二〕《吴书》曰:“初,固为尚书,梦松树生其腹上。谓人曰:‘松字,十八公也;后十八岁,吾其为公乎?’卒如梦焉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