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初,自平蜀之后,吴寇屯逼永安〔1〕;遣荆、豫诸军,掎角赴救〔2〕。七月,贼皆遁退。
八月,庚寅〔3〕,命中抚军司马炎〔4〕,副贰相国事,以同鲁公拜后之义〔5〕。
癸巳〔6〕,诏曰:“前逆臣钟会,构造反乱,聚集征行将士,劫以兵威;始吐奸谋,发言桀逆〔7〕;逼胁众人,皆使下议〔8〕。仓猝之际,莫不惊慑。相国左司马夏侯和、骑士曹属朱抚,时使在成都〔9〕;中领军司马贾辅、郎中羊琇,各参会军事〔10〕。和、琇、抚,皆抗节不挠,拒会凶言;临危不顾,词旨正烈。辅语散将王起〔11〕,说‘会奸逆凶暴,欲尽杀将士’,又云‘相国已率三十万众西行讨会’;欲以称张形势〔12〕,感激众心〔13〕。起出,以辅言宣语诸军,遂使将士益怀奋励。宜加显宠,以彰忠义。其进和、辅爵为乡侯;琇、抚爵关内侯;起宣传辅言,告令将士,所宜赏异〔14〕,其以起为部曲将。”
癸卯〔15〕,以卫将军司马望为骠骑将军〔16〕。
九月,戊午〔17〕,以中抚军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。
辛未〔18〕,诏曰:“吴贼政刑暴虐,赋敛无极。孙休遣使邓句〔19〕,敕交阯太守锁送其民〔20〕,发以为兵。吴将吕兴,因民心愤怒,又承王师平定巴蜀;即纠合豪杰,诛除句等,驱逐太守长吏〔21〕;抚和吏民,以待国命〔22〕。九真、日南郡闻兴去逆即顺〔23〕,亦齐心响应,与兴协同。兴移书日南州郡〔24〕,开示大计〔25〕;兵临合浦〔26〕,告以祸福;遣都尉唐谱等诣进乘县〔27〕,因南中都督护军霍弋〔28〕,上表自陈。又交阯将吏各上表,言:‘兴创造事业〔29〕,大小承命〔30〕。郡有山寇,入连诸郡。惧其计异〔31〕,各有携贰。权时之宜,以兴为督交阯诸军事、上大将军、定安县侯〔32〕。乞赐褒奖,以慰边荒。’乃心款诚,形于辞旨〔33〕。昔仪父朝鲁〔34〕,《春秋》所美;窦融归汉〔35〕,待以殊礼。今国威远震,抚怀六合;方包举殊裔〔36〕,混一四表〔37〕。兴,首向王化,举众稽服;万里驰义〔38〕,请吏率职。宜加宠遇,崇其爵位;既使兴等怀忠感悦,远人闻之,必皆竞劝〔39〕。其以兴为使持节,都督交州诸军事,南中大将军〔40〕,封定安县侯;得以便宜从事〔41〕,先行后上〔42〕。”
策命未至,兴为下人所杀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永安:县名。县治在今重庆市原奉节县东郊白帝城。下临三峡峡口,自古是四川盆地通往长江中下游的东大门,兵家必争之地。现已被三峡库水淹没。
〔2〕掎角:从侧面作协同性进攻。
〔3〕庚寅:旧历初三日。
〔4〕中抚军:官名。司马懿成为曹魏重臣和进入军界分享兵权,都是从当抚军大将军开始。因此,自从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后,这一职务先后由司马师、司马炎担任,不再授给异姓人士。由于司马炎资历较浅,所以先称中抚军,然后转抚军大将军。但是二者的实际职权并无差别。
〔5〕鲁公:即周公的儿子伯禽,封于鲁,为鲁国开国君主。拜后:在周公之后受封拜。周公先已有采邑在周(今陕西岐山县北),后来又封他的儿子伯禽于鲁。这是因为周公功劳大。见《公羊传》文公十三年。
〔6〕癸巳:旧历初六日。
〔7〕桀逆:非常反动。
〔8〕下议:表示意见。
〔9〕相国左司马:官名。司马昭相国府中的僚属。主管军务。骑士曹:司马昭相国府内,按公务的专业性质分设若干办事机构,称之为曹。骑士曹为其中之一,主管马匹及其他牲畜的饲养调配。属:官名。相国府各曹的主办官员称为掾,副主办官员称为属。使:受命出使。 成都:县名。县治在今四川成都市。
〔10〕中领军司马:官名。中领军的下属,主管军务。郎中:官名。与中郎一样,原来是皇帝的侍卫,曹魏时成为闲职,偶尔承担临时任务。羊琇:字稚舒,泰山郡南城(今山东枣庄市东北)人。是司马师嫡妻羊氏的堂弟。西晋时任中护军,封甘露亭侯。传见《晋书》卷九十三《外戚传》。
〔11〕散将:没有配备下属军队的闲散将领。
〔12〕称张:扩张。
〔13〕感激:打动。
〔14〕赏异:给以特殊奖赏。
〔15〕癸卯:旧历十六日。
〔16〕司马望(公元 205—271):字子初,司马昭的堂弟。西晋时官至大司马,封义阳王。传附《晋书》卷三十七《宗室安平献王孚传》。
〔17〕戊午:旧历初一日。
〔18〕辛未:旧历十四日。
〔19〕孙休(公元 235—264):孙吴皇帝。传见本书卷四十八《三嗣主传》。
〔20〕交阯:郡名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。
〔21〕长吏:县长和县令的别称。
〔22〕国命:指魏朝的命令。
〔23〕九真:郡名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市西北。日南:郡名。治所在今越南洞海市南。
〔24〕移:公文名。用于不相统辖的机构之间。
〔25〕开示:表明。
〔26〕合浦:郡名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
〔27〕进乘:县名。县治在今云南屏边县东南。
〔28〕南中:地区名。相当于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部分和云南、贵州两省。因在蜀汉根据地巴、蜀以南,故名。都督护军:官名。曹魏在某一战区的若干支并列军队之上,派遣一位协调并监督各军的官员,称为都督护军或护军。霍弋:传附本书卷四十一《霍峻传》。
〔29〕创造:首先发动。事业:起事。
〔30〕大小:上下人员。
〔31〕计异:打算不同。
〔32〕上大将军:官名。孙吴设立,地位、职责与大将军相同。
〔33〕形:表现。
〔34〕仪父:名克,字仪父,春秋时邾国的国君。邾国是鲁国的附庸国。前 722 年,仪父朝见鲁隐公于眜(今山东泗水县东),被认为对大国有礼,所以《春秋》记载这件事时特别称呼他的字而不称名,以示褒美。事见《公羊传》隐公元年。
〔35〕窦融(前 16—公元 62):字周公,右扶风平陵(今陕西咸阳市西北)人。世代在河西走廊地区任地方官吏。新莽末年,他割据河西五郡,称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。公元 32 年,他配合刘秀大军击破隗嚣,投归东汉王朝。后升任大司空,封安丰侯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二十三。
〔36〕殊裔:边远地区。
〔37〕四表:四方。
〔38〕驰义:跑来投诚。
〔39〕竞劝:相互勉励争先。
〔40〕南中大将军:官名。这是专为吕兴临时设置的官职。
〔41〕以便宜从事:可以根据情况需要自行决定公务的处理。
〔42〕上:上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