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

【原文】

正元元年冬十月,壬辰〔1〕,遣侍中持节,分适四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〔2〕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〔3〕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〔4〕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〔5〕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

二年春正月,乙丑〔6〕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〔戊寅〕〔7〕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〔8〕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〔9〕,破钦于乐嘉〔10〕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〔11〕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〔12〕,传首京都。〔一〕壬子〔13〕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〔14〕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〔15〕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二月,丁巳〔16〕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〔17〕,录尚书事。

甲子〔18〕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十万〔19〕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〔20〕,献捷于京都。三月,立皇后卞氏〔21〕,大赦。

夏四月甲寅〔22〕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〔23〕。甲戌〔24〕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

秋七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

八月,辛亥〔25〕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〔26〕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〔27〕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〔28〕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〔29〕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〔30〕。戊辰〔31〕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

九月,庚子〔32〕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〔33〕。甲辰〔34〕,姜维退还。

冬十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〔35〕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〔36〕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二护军、各部大吏〔37〕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一年〔38〕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

十一月,甲午〔39〕,以陇右四郡及金城〔40〕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〔41〕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〔42〕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壬辰:旧历初七日。

〔2〕癸巳:旧历初八日。

〔3〕戊戌:旧历十三日。

〔4〕甲辰:旧历十九日。

〔5〕废立:废黜曹芳改立曹髦。

〔6〕二年:正元二年(公元 255)。乙丑:旧历十二日。

〔7〕戊寅:旧历二十五日。

〔8〕癸未:旧历三十日。

〔9〕己亥:旧历十六日。

〔10〕乐嘉:地名。在今河南周口市东南。

〔11〕甲辰:旧历二十一日。

〔12〕安风淮津:即淮河上的安风津。淮河古津渡名。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。

〔13〕壬子:旧历二十九日。

〔14〕淮南:郡名。治所在今安徽寿县。诖(guà)误:蒙骗上当。

〔15〕诸葛诞(?—公元 257):传见本书卷二十八。

〔16〕丁巳:旧历初五日。

〔17〕司马文王:即司马昭(公元 211—265)。司马懿的次子,字子上。司马师死时无儿子,由司马昭继承权位。他进一步打击反对势力,杀死心怀不满起兵抗争的皇帝曹髦,又出兵攻灭蜀汉。公元 264 年,受封为晋王。死后被追谥为文王、文帝。事见《晋书》卷二《文帝纪》。

〔18〕甲子:旧历十二日。

〔19〕孙峻(公元 219—256):传见本书卷六十四。

〔20〕留赞(公元183—255):传见本书卷六十四《孙峻传》裴注引《吴书》。

〔21〕卞氏:事附卷五《后妃武宣卞皇后传》。

〔22〕甲寅:旧历初三日。

〔23〕卞隆:事附卷五《后妃武宣卞皇后传》。

〔24〕甲戌:旧历二十三日。

〔25〕辛亥:旧历初二日。

〔26〕狄道:县名。县治在今甘肃临洮县。

〔27〕王经(?—公元 260):事附本书卷九《夏侯尚传附夏侯玄传》。洮(táo):河流名。黄河上游南岸的大支流之一。发源于今青海河南县境,东流至甘肃岷县折向正北,至永靖县入黄河。

〔28〕辛未:旧历二十二日。

〔29〕邓艾(?—公元 263):传见本书卷二十八。安西将军:官名。曹魏的“四征”、“四镇”将军以下,又有安东、安南、安西、安北四将军,合称“四安”,都负责领兵征伐。其作战区域也按方位分配,与“四征”、“四镇”类似。

〔30〕陈泰(?—公元 260):传附本书卷二十二《陈群传》。

〔31〕戊辰:旧历十九日。戊辰不应排列在辛未之后,此处史文疑有倒错。

〔32〕庚子:旧历二十一日。

〔33〕郑小同:东汉大经学家郑玄的孙子,事见本卷后文裴注引《郑玄别传》和《魏氏春秋》。

〔34〕甲辰:旧历二十五日。

〔35〕式遏:抑制,阻止。式是发语词,无实义。句出《诗经·民劳》。

〔36〕陆梁:嚣张,逞凶。

〔37〕安、抚夷二护军:均为官名。曹魏在氐族聚居的关中设置安夷护军、抚夷护军,负责管理监督内迁的氐族居民。前者治所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南。后者治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。

〔38〕无差赋役:不承担租赋和徭役。租是田租,即土地税,曹魏时每亩收谷物四升。赋是人头税,曹魏时每户收绢二匹、丝绵二斤。租、赋、役三项或简称赋役,或简称租役,是当时自耕小农对王朝承担的封建义务。

〔39〕甲午:旧历十六日。

〔40〕陇右四郡:指位于陇山(今六盘山)以西的广魏(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北)、天水、南安、陇西(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)四郡。

〔41〕癸丑:据陈垣《二十史朔闰表》,十一月己卯朔,无癸丑。癸丑是旧历十二月初五日。此处史文疑有误。

〔42〕水次:河边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世语》曰:“大将军奉天子征俭,至项。俭既破,天子先还。”

臣松之检诸书,都无此事;至诸葛诞反,司马文王始挟太后及帝与俱行耳。故发诏引汉二祖及明帝亲征以为前比,知明帝以后始有此行也。按张璠、虞溥、郭颁,皆晋之令史;璠、颁出为官长;溥,鄱阳内史。璠撰《后汉纪》,虽似未成,辞藻可观。溥著《江表传》,亦粗有条贯。惟颁撰《魏晋世语》,蹇乏全无宫商,最为鄙劣;以时有异事,故颇行于世。干宝、孙盛等,多采其言以为《晋书》;其中虚错如此者,往往而有之。

上一篇:高贵乡公讳髦,字彦士。文帝孙,东海定王霖子也。正始年,封郯县高贵乡公。少好学,夙成。齐王废,公卿议迎立公。月,己丑,公至于玄武馆,群臣奏请舍前殿;公以先帝旧处,避止西厢。群臣又请以法驾迎,公不听。庚寅,公入于洛阳。群臣迎拜西掖门南;公下舆,将答拜。傧者请曰:“仪不拜。”公曰:“吾人臣也。”遂答拜。至止车门下舆。左右曰:“旧乘舆入。”公曰:“吾被皇太后征,未知所为?”遂步至太极东堂,见于太后。其日,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,百僚陪位者欣欣焉。诏曰:“昔祖神武圣德,应天受祚。齐王嗣位,肆行非度,颠覆厥德。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,延纳宰辅之谋,用替厥位,集大命于余人。以眇眇之身,托于王公之上,夙夜祗畏;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,恢中兴之弘业;战战兢兢,如临于谷。今群公卿士,股肱之辅;方征、镇,宣力之佐:皆积德累功,忠勤帝室。庶凭先祖、先父、有德之臣,左右小子,用保乂皇家;俾朕蒙暗,垂拱而治。盖闻人君之道,德厚侔天地,润泽施海;先之以慈爱,示之以好恶;然后教化行于上,兆民听于下。朕虽不德,昧于大道,思与宇内,共臻兹路。《书》不云乎,‘安民则惠,黎民怀之’。”大赦。改元。减乘舆服御、后宫用度,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