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甘露元年春正月辛丑,青龙现轵县井中。乙巳,沛王林薨。夏月庚戌,赐大将军司马文王衮冕之服,赤舄副焉。

【原文】

甘露元年春正月辛丑〔1〕,青龙现轵县井中〔2〕。乙巳〔3〕,沛王林薨〔4〕。〔一〕

夏四月庚戌〔5〕,赐大将军司马文王衮冕之服,赤舄副焉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辛丑:旧历二十四日。

〔2〕轵(zhì)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。

〔3〕乙巳:旧历二十八日。

〔4〕林:即曹林(?—公元256)。传见本书卷二十《武文世王公传》。

〔5〕庚戌:旧历初四日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魏氏春秋》曰:

“二月,丙辰,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。与侍中荀顗 ,尚书崔赞、袁亮、钟毓,给事中、中书令虞松等,并讲述礼典。遂言帝王优劣之差,帝慕夏少康,因问顗等曰:‘有夏既衰,后相殆灭;少康收集夏众,复禹之绩。高祖拔起陇亩,驱帅豪俊;芟夷秦、项,包举宇内。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,命世大贤者也。考其功德,谁宜为先?’顗等对曰:‘夫天下重器,王者天授;圣德应期,然后能受命创业。至于阶缘前绪,兴复旧绩;造之与因,难易不同。少康功德虽美,犹为中兴之君,与世祖同流可也。至如高祖,臣等以为优。’帝曰:‘自古帝王,功德言行,互有高下,未必创业者皆优,绍继者咸劣也。汤、武、高祖,虽俱受命;贤圣之分,所觉悬殊。少康、殷宗,中兴之美;夏启、周成,守文之盛。论德较实,方诸汉祖;吾见其优,未闻其劣;顾所遇之时殊,故所名之功异耳。少康生于灭亡之后,降为诸侯之隶;崎岖逃难,仅以身免。能布其德而兆其谋,卒灭过、戈,克复禹绩,祀夏配天,不失旧物;非至德弘仁,岂济斯勋?汉祖因土崩之势,仗一时之权,专任智力,以成功业;行事动静,多违圣检。为人子,则数危其亲;为人君,则囚系贤相;为人父,则不能卫子:身没之后,社稷几倾。若与少康易时而处,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。推此言之,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。诸卿具论详之。’

翌日丁巳,讲业既毕,顗、亮等议曰:‘三代建国,列土而治;当其衰弊,无土崩之势;可怀以德,难屈以力。逮至战国,强弱相兼;去道德而任智力,故秦之弊可以力争。少康布德,仁者之英也;高祖任力,智者之俊也。仁智不同,二帝殊矣!《诗》、《书》述殷中宗、高宗,皆列大雅;少康功美,过于二宗,其为大雅明矣!少康为优,宜如诏旨。’赞、毓、松等议曰:‘少康虽积德累仁,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;内有虞、仍之援,外有靡、艾之助。寒浞谗慝,不德于民;浇、豷无亲,外内弃之:以此有国,盖有所因。至于汉祖,起自布衣,率乌合之士,以成帝者之业。论德则少康优,课功则高祖多;语资则少康易,校时则高祖难。’帝曰:‘诸卿论少康因资,高祖创造,诚有之矣。然未知三代之世,任德济勋如彼之难;秦、项之际,任力成功如此之易。且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。汉祖功高,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。且夫仁者必有勇,诛暴必用武;少康武烈之威,岂必降于高祖哉?但夏书沦亡,旧文残缺,故勋美阙而罔载。唯有伍员粗述大略,其言复禹之绩,不失旧物;祖述圣业,旧章不愆:自非大雅兼才,孰能与于此?向令坟、典具存,行事详备,亦岂有异同之论哉?’于是群臣咸悦服。

中书令松进曰:‘少康之事,去世久远,其文昧如;是以自古及今,议论之士莫有言者,德美隐而不宣。陛下既垂心远鉴,考详古昔;又发德音,赞明少康之美,使显于千载之上。宜录以成篇,永垂于后。’帝曰:‘吾学不博,所闻浅狭,惧于所论,未获其宜;纵有可采,亿则屡中,又不足贵;无乃致笑后贤,彰吾暗昧乎!’于是侍郎钟会,退论次焉。”

上一篇: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
下一篇:丙辰,帝幸太学。问诸儒曰:“圣人幽赞神明,仰观俯察,始作卦。后圣重之为,立爻以极数;凡斯大义,罔有不备。而夏有《连山》,殷有《归藏》,周曰《周易》;《易》之书,其故何也?”《易》博士淳于俊对曰:“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卦,神农演之为,黄帝、尧、舜通其变。代随时,质文各由其事。故《易》者,变易也;名曰《连山》,似山出纳云气,连天地也;《归藏》者,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也。”帝又曰:“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《易》,孔子何以不云‘燧人氏没包羲氏作’乎?”俊不能答。帝又问曰:“孔子作《彖》、《象》,郑玄作注;虽圣、贤不同,其所释经义,也。今《彖》、《象》不与经文相连;而注连之,何也?”俊对曰:“郑玄合《彖》、《象》于经者,欲使学者寻省易了也。”帝曰:“若郑玄合之,于学诚便;则孔子曷为不合,以了学者乎?”俊对曰:“孔子恐其与文王相乱,是以不合;此圣人以不合为谦。”帝曰:“若圣人以不合为谦,则郑玄何独不谦邪?”俊对曰:“古义弘深,圣问奥远,非臣所能详尽。”帝又问曰:“《系辞》云‘黄帝、尧、舜,垂衣裳而天下治’,此包羲、神农之世为无衣裳。但圣人化天下,何殊异尔邪?”俊对曰:“皇之时,人寡而禽兽众,故取其羽皮而天下用足。及至黄帝,人众而禽兽寡,是以作为衣裳以济时变也。”帝又问:“乾为天,而复为金,为玉,为老马,与细物并邪?”俊对曰:“圣人取象,或远或近;近取诸物,远则天地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