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八年春二月朔〔1〕,日有食之。
夏五月,分河东之汾北十县为平阳郡〔2〕。
秋七月,尚书何晏奏曰〔3〕:“善为国者,必先治其身;治其身者,慎其所习。所习正,则其身正;其身正,则不令而行。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;其身不正,则虽令不从。是故为人君者,所与游必择正人,所观览必察正象。‘放郑声’而弗听〔4〕;‘远佞人’而弗近,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。季末暗主〔5〕,不知损益〔6〕;斥远君子,引近小人。忠良疏远,便辟亵狎〔7〕。乱生近暱〔8〕,譬之社鼠〔9〕。考其昏明,所积以然〔10〕;故圣贤谆谆,以为至虑〔11〕。舜戒禹曰‘邻哉邻哉’〔12〕,言慎所近也;周公戒成王曰‘其朋其朋’〔13〕,言慎所与也。《(诗)〔书〕》云:‘一人有庆〔14〕,兆民赖之。’可自今以后,御幸式乾殿及游豫后园〔15〕,皆大臣侍从;因从容戏宴〔16〕,兼省文书,询谋政事,讲论经义:为万世法。”
冬十二月,散骑常侍、谏议大夫乂奏曰〔17〕:“礼:天子之宫,有斫砻之制〔18〕,无朱丹之饰。宜循礼复古。今天下已平,君臣之分明〔19〕。陛下但当不懈于位,平公正之心,审赏罚以使之。可绝后园习骑乘马,出必御辇乘车:天下之福,臣子之愿也。”晏、乂咸因缺以进规谏〔20〕。
九年春二月〔21〕,卫将军、中书令孙资;癸巳〔22〕,骠骑将军、中书监刘放;三月甲午〔23〕,司徒卫臻:各逊位,以侯就第〔24〕,位特进〔25〕。
四月,以司空高柔为司徒;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〔26〕,固辞不受。
秋九月,以车骑将军王凌为司空。
冬十月,大风发屋折树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八年:正始八年(公元 247)。1956 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曾发现正始八年曹魏墓葬,出土了极其精美的白玉杯、带有“正始八年”字样的帷帐铁架等器物。白玉杯现藏河南洛阳市博物馆。
〔2〕汾:河流名。发源于今山西吕梁山北段,南流经山西中、南部,至山西河津市西南小梁镇入黄河。十县:均在今山西省境内,有平阳(今临汾市西)、永安(今霍州市)、杨县(今洪洞县东南)、襄陵(今临汾市东南)、绛邑(今侯马市东北)、临汾(今侯马市西北)、皮氏(今河津市)、北屈(今吉县东北)、蒲子(今隰县)和狐0 (今永和县西南)。
〔3〕何晏(?—公元 249):传附本书卷九《曹真传》。
〔4〕郑:先秦国名。前 806 年,周宣王的弟弟友,被封于郑(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东),为开国君主郑桓公。后来迁都到新郑(今河南新郑市),在春秋初年成为强国。前 375 年灭于韩。郑国地方的音乐,因与孔子提倡的雅乐不同,所以被儒家视为靡靡之音。孔子在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中强调要“放(舍弃)郑声,远佞人”。
〔5〕季末:末代。暗主:指昏君。
〔6〕损益:利弊,利害。
〔7〕便(pián)辟:逢迎谄媚的人。亵狎(xiá):轻佻的亲热。
〔8〕近暱:亲近的人。
〔9〕社鼠:土神祭坛上的老鼠。由于怕损坏土神的祭坛,人们对这种老鼠不敢使用火熏或水灌的办法来捕杀。这是比喻依仗君主庇护而做坏事的小人,见《晏子春秋·问上》。
〔10〕所积以然:是坏影响长期积累造成这样。
〔11〕至虑:最大的忧虑。
〔12〕邻哉:《尚书·皋陶谟》记载,虞舜曾告诫大禹:“臣哉邻哉!邻哉臣哉!”意思是正直的大臣才能亲近,亲近的只能是正直大臣。
〔13〕其朋:《尚书·洛诰》记载,周公曾告诫年轻的成王:“孺子其朋!孺子其朋!”意思是要和你忠诚的大臣在一起。
〔14〕一人:指统治天下的君主。这两句出自《尚书·吕刑》,意思是君主向善,天下百姓就有指望。
〔15〕游豫:游玩。
〔16〕因:借机会。
〔17〕谏议大夫:官名。负责向皇帝进谏。孔乂:事见本书卷十六《仓慈传》裴注引《孔氏谱》。
〔18〕斫砻:把木头砍断后,对断面略加修整。
〔19〕分(fèn):名分。
〔20〕因缺:针对皇帝的缺点。
〔21〕九年:正始九年(公元 248)。参照下文,在“二月”之后应当有记日的干支。此处史文疑有脱落。
〔22〕癸巳:旧历三十日。
〔23〕甲午:旧历初一日。
〔24〕以侯:以侯爵身份。就第:回家。也就是退休。
〔25〕特进:荣誉性官名,有时作为在职者的加官,有时作为退休诸侯的名号,没有实际任务和权力。
〔26〕徐邈(公元 172—249):传见本书卷二十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