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正始元年春二月,乙丑〔1〕,加侍中、中书监刘放,侍中、中书令孙资为左、右光禄大夫〔2〕。丙戌〔3〕,以辽东汶、北丰县民流徙渡海〔4〕,规齐郡之西安、临菑、昌国县界,为新汶、南丰县〔5〕,以居流民。
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。丙寅〔6〕,诏令:“狱官亟平冤枉,理出轻微〔7〕;群公卿士谠言嘉谋〔8〕,各悉乃心〔9〕。”
夏四月,车骑将军黄权薨。
秋七月,诏曰:“《易》称‘损上益下〔10〕’,‘节以制度〔11〕,不伤财,不害民’。方今百姓不足,而御府多作金银杂物〔12〕,将奚以为〔13〕?今出黄金银物百五十种,千八百余斤,销冶以供军用。”八月,车驾巡省洛阳界秋稼〔14〕,赐高年、力田各有差。
【注释】
〔1〕乙丑:据陈垣《二十史朔闰表》,二月辛巳朔,无乙丑。下文有丙戌,则乙丑疑为乙酉之误。乙酉为旧历初五日。
〔2〕加:加官。在本职之外再担任某些荣誉性职务,叫做加官。魏朝的加官有光禄大夫(可分左、右)、特进等。中书监:官名。曹操当魏王后设置秘书令,专门负责处理由尚书台呈奏上来的机要公文,是曹操的贴身机要秘书。曹丕当了皇帝不久,改称秘书为中书,设监、令各一人,为正副长官,下设中书侍郎、中书通事等属官。中书负责起草诏令,向州郡地方官员和驻外将领下达皇帝的密旨,还对尚书台呈奏的公文提出处理意见。东汉开始以尚书台掌管机要,九卿等执行命令;曹魏时中书掌管机要,有“凤凰池”的美称,尚书台反倒逐渐变成执行命令的机构了。这是汉魏以来中枢机构的一大变化,对隋唐“三省制”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。刘放(?—公元 250):传见本书卷十四。中书令:官名。协助中书监掌管中书机要。孙资(?—公元 251):传见本书卷十四。
〔3〕丙戌:旧历初六日。
〔4〕汶:县名。县治在今辽宁营口市东南。北丰:县名。县治在今辽宁瓦房店市。
〔5〕西安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桓台县东南。临菑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。昌国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。新汶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淄博市南。南丰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北。
〔6〕丙寅:据陈垣《二十史朔闰表》,二月无丙寅。丙寅是旧历三月十七日。此处史文疑有误。
〔7〕理:清查。
〔8〕谠(dǎng )言:直言。
〔9〕悉乃心: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。
〔10〕损上益下:减少上面(指统治者)的利益而增加下面(指百姓)的利益。这是《周易·益卦》彖辞中的话。
〔11〕节以制度:用制度来节制。自此以下三句出自《周易·节卦》彖辞。
〔12〕御府:官署名。汉魏的宫廷中有御府,专门为皇室制作衣服、被褥等纺织用品。其中的工匠由阉人和女奴充当。这里泛指御府一类的宫廷工艺品制作机构。
〔13〕奚以为:用来做什么。
〔14〕车驾:本来指皇帝的座车,这里代称皇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