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出为弘农太守。数岁,转赵相,以疾去官。起家为河东太守。岁余,迁淮北都督护军,复以疾去。恕所在,务存大体而已;其树惠爱,益得百姓欢心,不及于畿。顷之,拜御史中丞。恕在朝廷,以不得当世之和,故屡在外任。复出为幽州刺史,加建威将军,使持节,护乌丸校尉。时征北将军程喜,屯蓟。尚书袁侃等,戒恕曰:“程申伯处先帝之世,倾田国让于青州;足下今俱杖节使,共屯城:宜深有以待之。”而恕不以为意。至官未期,有鲜卑大人儿,不由关塞,径将数骑诣州;州斩所从来小子人,无表言上。喜于是劾奏恕;下廷尉,当死。以父畿勤事水死,免为庶人,徙章武郡。是岁嘉平元年。恕倜傥任意,而思不防患,终致此败。

【原文】

出为弘农太守。数岁,转赵相,〔一〕以疾去官。〔二〕起家为河东太守。岁余,迁淮北都督护军,复以疾去。恕所在,务存大体而已;其树惠爱,益得百姓欢心,不及于畿。顷之,拜御史中丞。恕在朝廷,以不得当世之和〔1〕,故屡在外任。复出为幽州刺史,加建威将军,使持节,护乌丸校尉。

时征北将军程喜,屯蓟。尚书袁侃等,戒恕曰:“程申伯处先帝之世〔2〕,倾田国让于青州〔3〕;足下今俱杖节使,共屯一城:宜深有以待之。”而恕不以为意。至官未期〔4〕,有鲜卑大人儿〔5〕,不由关塞,径将数十骑诣州〔6〕;州斩所从来小子一人,无表言上〔7〕。喜于是劾奏恕;下廷尉,当死。以父畿勤事水死〔8〕,免为庶人,徙章武郡〔9〕。是岁嘉平元年。〔三〕

恕倜傥任意〔10〕,而思不防患,终致此败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当世:当权者。当指司马懿。杜恕批评孔羡辟司马懿狂悖的弟弟为下属,司马懿不会满意。

〔2〕申伯:程喜的字。

〔3〕倾:倾陷。田国让:指田豫。程喜陷害田豫事,见本书卷二十六《田豫传》。

〔4〕未期(jī):不满一年。

〔5〕大人:首领。

〔6〕州:指州治蓟县。

〔7〕言上:上报。

〔8〕勤事:勤于公事。

〔9〕章武:郡名。郡治在今河北大城县。

〔10〕倜傥(tì tǎng):豪放不羁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魏略》曰:“恕在弘农,宽和有惠爱。及迁,以孟康代恕,为弘农。康字公休,安平人。黄初中,以于郭后有外属,并受九亲赐拜,遂转为散骑侍郎。是时,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,而康独缘妃嫱,杂在其间,故于时皆共轻之,号为‘阿九’。康既无才敏,因在冗官,博读书传;后遂有所弹驳,其文义雅而切要,众人乃更加意。正始中,出为弘农,领典农校尉。康到官,清己奉职,嘉善而矜不能,省息狱讼,缘民所欲,因而利之。郡领吏二百余人,涉春遣休,常四分遣一;事无宿诺。时出案行,皆豫敕督邮、平水:‘不得令属官遣人探候,修设曲敬。’又不欲烦损吏民,常豫敕吏卒:‘行各持镰,所在自刈马草;不止亭传,露宿树下。’又所从常不过十余人。郡带道路,其诸过宾客,自非公法,无所出给;若知旧造之,自出于家。康之始拜,众人虽知共有志量,以其未尝宰牧,不保其能也;而康恩泽治能乃尔,吏民称歌焉。嘉平末,徙勃海太守。征,入为中书令,后转为监。”

〔二〕《杜氏新书》曰:“恕遂去京师,营宜阳一泉坞,因其垒堑之固,小大家焉。明帝崩时,人多为恕言者。”

〔三〕《杜氏新书》曰:“喜欲恕折节谢己,讽司马宋权,示之以微意。恕答权书曰:‘况示委曲。夫法天下事:以善意相待,无不致快也;以不善意相待,无不致嫌隙也。而议者言:‘凡人天性皆不善,不当待以善意,更堕其调中。’仆得此辈,便欲归蹈沧海乘桴耳,不能自谐在其间也。然以年五十二,不见废弃,颇亦遭明达君子亮其本心;若不见亮,使人刳心著地,正与数斤肉相似,何足有所明?故终不自解说。程征北,功名宿著,在仆前甚多,有人出征北乎!若令下官,事无大小,咨而后行,则非上司弹绳之意;若咨而不从,又非上下相顺之宜:故推一心,任一意,直而行之耳。杀胡之事,天下谓之是邪,是仆谐也;呼为非邪,仆自受之,无所怨咎。程征北明之亦善,不明之亦善,诸君子自共为其心耳,不在仆言也。’喜于是遂深文劾恕。”

上一篇:乐安廉昭,以才能拔擢,颇好言事。恕上疏极谏曰:伏见尚书郎廉昭,奏左丞曹璠以“罚当关,不依诏”,坐判问;又云“诸当坐者,别奏”。尚书令陈矫自奏不敢辞罚,亦不敢(以处重为恭)陈理,意至恳侧。臣窃悯然为朝廷惜之!夫圣人不择世而兴,不易民而治;然而生必有贤智之佐者,盖进之以道,率之以礼故也。古之帝王,之所以能辅世长民者,莫不远得百姓之欢心,近尽群臣之智力。诚使今朝任职之臣皆天下之选,而不能尽其力,不可谓能使人;若非天下之选,亦不可谓能官人。陛下忧劳万机,或亲灯火;而庶事不康,刑禁日弛:岂非股肱不称之明效欤?原其所由,非独臣有不尽忠,亦主有不能使。百里奚,愚于虞而智于秦;豫让,苟容中行而著节智伯:斯则古人之明验矣。今臣言朝皆不忠,是诬朝也。然其事类,可推而得。陛下感帑藏之不充实,而军事未息;至乃断时之赋衣,薄御府之私谷:率由圣意,举朝称明。与闻政事密勿大臣,宁有恳恳忧此者乎?骑都尉王才,幸乐人孟思,所为不法,振动京都;而其罪状发于小吏,公卿大臣初无言。自陛下践阼以来,司隶校尉、御史中丞,宁有举纲维以督奸宄,使朝廷肃然者邪?若陛下以为今世无良才,朝廷乏贤佐,岂可追望稷、契之遐踪,坐待来世之俊乂乎?今之所谓贤者,尽有大官而享厚禄矣;然而奉上之节未立,向公之心不者:委任之责不专,而俗多忌讳故也。臣以为:忠臣不必亲,亲臣不必忠。何者?以其居无嫌之地而事得自尽也。今有疏者毁人不实其所毁,而必曰私报所憎;誉人不实其所誉,而必曰私爱所亲。左右或因之,以进憎爱之说。非独毁誉有之,政事损益,亦皆有嫌。陛下当思所以阐广朝臣之心,笃厉有道之节;使之自同古人,望与竹帛耳。反使如廉昭者扰乱其间,臣惧大臣,遂将容身保位,坐观得失,为来世戒也!昔周公戒鲁侯曰“无使大臣怨乎不以”,不言贤愚,明皆当世用也;尧数舜之功,称去凶,不言大小,有罪则去也。今者朝臣不自以为不能,以陛下为不任也;不自以为不智,以陛下为不问也。陛下何不遵周公之所以用,大舜之所以去?使侍中、尚书,坐则侍帷幄,行则从华辇,亲对诏问,所陈必达,则群臣之行能否,皆可得而知;忠能者进,暗劣者退,谁敢依违而不自尽?以陛下之圣明,亲与群臣论议政事;使群臣人得自尽,人自以为亲,人思所以报;贤愚能否,在陛下之所用:以此治事,何事不办?以此建功,何功不成?每有军事,诏书常曰:“谁当忧此者邪?吾当自忧耳!”近诏又曰:“忧公忘私者必不然,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。”伏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