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法正字孝直,右扶风郿人也。祖父真,有清节高名。建安初,天下饥荒,正与同郡孟达,俱入蜀依刘璋;久之为新都令,后召署军议校尉。既不任用,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,志意不得。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,忖璋不足与有为,常窃叹息。松于荆州见曹公;还,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。璋曰:“谁可使者?”松乃举正,正辞让,不得已而往。正既还,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;密谋协规,愿共戴奉,而未有缘。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,松遂说璋宜迎先主,使之讨鲁。复令正衔命,正既宣旨,阴献策于先主曰:“以明将军之英才,乘刘牧之懦弱;张松,州之股肱,以响应于内。然后资益州之殷富,凭天府之险阻;以此成业,犹反掌也。”

【原文】

法正字孝直,右扶风郿人也。祖父真〔1〕,有清节高名。〔一〕建安初,天下饥荒,正与同郡孟达,俱入蜀依刘璋;久之为新都令〔2〕,后召署军议校尉〔3〕。既不任用〔4〕,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〔5〕,志意不得。

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,忖璋不足与有为〔6〕,常窃叹息。松于荆州见曹公;还,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。璋曰:“谁可使者?”松乃举正,正辞让,不得已而往。正既还,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;密谋协规,愿共戴奉〔7〕,而未有缘。

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,松遂说璋宜迎先主,使之讨鲁。复令正衔命〔8〕,正既宣旨〔9〕,阴献策于先主曰:“以明将军之英才,乘刘牧之懦弱〔10〕;张松,州之股肱〔11〕,以响应于内。然后资益州之殷富〔12〕,凭天府之险阻;以此成业,犹反掌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真:即法真(公元 100—188)。字高卿。好学,博采众家所长,成为东汉著名的儒学家,教授学生数百人。淡于名利,多次拒绝官府的征聘,终身不仕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八十三。

〔2〕新都:县名。县治在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。

〔3〕军议校尉:官名。负责对军事提出建议。

〔4〕任用:信任重用。

〔5〕州邑:这里指法正家乡所在的司隶校尉部和郡县。侨客:在他乡客居。无行:品行不好。

〔6〕不足与有为:不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。

〔7〕戴奉:拥戴侍奉。

〔8〕衔命:肩负使命。

〔9〕宣旨:公开说明(刘璋的)意思。

〔10〕刘牧:指任益州牧的刘璋。

〔11〕股肱(gōng ):大腿和胳膊。比喻重要的下属。

〔12〕资:凭借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三辅决录注》曰:“真字高卿。少明五经,兼通谶纬;学无常师,名有高才。常幅巾见扶风守,守曰:‘哀公虽不肖,犹臣仲尼;柳下惠,不去父母之邦。欲相屈为功曹,何如?’真曰:‘以明府见待有礼,故四时朝觐;若欲吏使之,真将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。’扶风守遂不敢以为吏。初,真年来弱冠,父在南郡;步往候父,已,欲去;父留之待正旦,使观朝吏会。会者数百人,真于窗中窥其与父语。毕,问真:‘孰贤?’真曰:‘曹掾胡广,有公卿之量。’其后广果历九卿、三公之位,世以服真之知人。前后征辟,皆不就,友人郭正等美之,号曰‘玄德先生’。年八十九,中平五年卒。正父衍,字季谋。司徒掾、廷尉左监。”

上一篇:亮留镇荆州。统随从入蜀。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,统进策曰:“今因此会,便可执之;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州也。”先主曰:“初入他国,恩信未著。此不可也。”璋既还成都,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。统复说曰:“阴选精兵,昼夜兼道,径袭成都;璋既不武,又素无预备;大军猝至,举便定。此上计也。杨怀、高沛,璋之名将;各仗强兵,据守关头。闻数有笺谏璋,使发遣将军还荆州。将军未至,遣与相闻;说荆州有急,欲还救之;并使装束,外作归形。此子既服将军英名,又喜将军之去,计必乘轻骑来见;将军因此执之,进取其兵,乃向成都。此中计也。退还白帝,连引荆州,徐还图之。此下计也。若沉吟不去,将致大困,不可久矣!”先主然其中计,即斩怀、沛,还向成都。所过辄克,于涪大会,置酒作乐。谓统曰:“今日之会,可谓乐矣!”统曰:“伐人之国而以为欢,非仁者之兵也!”先主醉,怒曰:“武王伐纣,前歌后舞,非仁者邪?卿言不当,宜速起出!”于是统逡巡引退。先主寻悔,请还。统复故位,初不顾谢,饮食自若。先主谓曰:“向者之论,阿谁为失?”统对曰:“君臣俱失。”先主大笑,宴乐如初。进围雒县,统率众攻城;为流矢所中,卒,时年。先主痛惜,言则流涕。拜统父议郎,迁谏议大夫,诸葛亮亲为之拜。追赐统爵关内侯,谥曰靖侯。统子宏,字巨师。刚简有臧否,轻傲尚书令陈祗;为祗所抑,卒于涪陵太守。统弟林,以荆州治中从事,参镇北将军黄权,征吴;值军败,随权入魏。魏封列侯,至钜鹿太守。
下一篇:先主然之,溯江而西,与璋会涪。北至葭萌,南还取璋。郑度说璋曰:“左将军悬军袭我,兵不满万,士众未附;野谷是资,军无辎重。其计莫若尽驱巴西、梓潼民,纳涪水以西;其仓廪、野谷,皆烧除;高垒深沟,静以待之。彼至,请战,勿许;久无所资,不过百日,必将自走。走而击之,则必擒耳。”先主闻而恶之,以问正。正曰:“终不能用,无可忧也!”璋果如正言,谓其群下曰:“吾闻拒敌以安民,未闻动民以避敌也。”于是黜度,不用其计。及军围雒城,正笺与璋曰:“正受性无术,盟好违损。惧左右不明本末,必并归咎,蒙耻没身,辱及执事;是以损身于外,不敢反命。恐圣听秽恶其声,故中间不有笺敬;顾念宿遇,瞻望悢悢!然惟前后披露腹心,自从始初以至于终,实不藏情有所不尽;但愚暗策薄,精诚不感,以致于此耳。今国事已危,祸害在速;虽捐放于外,言足憎尤,犹贪极所怀,以尽余忠。明将军本心,正之所知也,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;而卒至于是者,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,谓可违信黩誓,而以意气相致,日月相迁,趋求顺耳悦目,随阿遂指,不图远虑为国深计故也。事变既成,又不量强弱之势;以为左将军悬远之众,粮谷无储,欲得以多击少,旷日相持。而从关至此,所历辄破;离宫别屯,日自零落。雒下虽有万兵,皆坏阵之卒,破军之将;若欲争旦之战,则兵将势力,实不相当。(各)若欲远期计粮者,今此营守已固,谷米已积;而明将军土地日削,百姓日困,敌对遂多,所供远旷。愚意计之,谓必先竭,将不复以持久也。空尔相守,犹不相堪;今张益德数万之众,已定巴东,入犍为界,分平资中、德阳:道并侵,将何以御之?本为明将军计者,必谓此军悬远无粮,馈运不及,兵少无继。今荆州道通,众数倍;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、甘宁等为其后继。若争客主之势,以土地相胜者;今此全有巴东,广汉、犍为,过半已定;巴西郡,复非明将军之有也。计益州所仰惟蜀,蜀亦破坏,分亡;吏民疲困,思为乱者户而。若敌远则百姓不能堪役,敌近则旦易主矣;广汉诸县,是明比也。又鱼复与关头,实为益州福祸之门。今门悉开,坚城皆下,诸军并破,兵将俱尽;而敌家数道并进,已入心腹。坐守都、雒,存亡之势,昭然可见。斯乃大略,其外较耳;其余屈曲,难以辞极也。以正下愚,犹知此事不可复成;况明将军左右明智用谋之士,岂当不见此数哉?旦夕偷幸,求容取媚,不虑远图,莫肯尽心献良计耳!若事穷势迫,将各索生,求济门户;展转反覆,与今计异,不为明将军尽死难也;而尊门犹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