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年春月,壬午,诏曰:“世之质文,随教而变。兵乱以来,经学废绝;后生进趣,不由典谟。岂朕训导未洽,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?其郎吏学通经,才任牧民;博士课试,擢其高第者:亟用。其浮华不务道本者,皆罢退之。”戊子,诏太傅、公:“以文帝《典论》刻石,立于庙门之外。”癸巳,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,骠骑将军司马宣王为大将军,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。夏月,太傅钟繇薨。月,戊子,太皇太后崩。丙申,省上庸郡。秋月,武宣卞后袝葬于高陵。诏大司马曹真、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。月,辛巳,行东巡,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。乙未,幸许昌宫。月,大雨,伊、洛、河、汉水溢,诏真等班师。冬月,乙卯,行还洛阳宫。庚申,令:“罪非殊死,听赎。”各有差。月,太白犯岁星。月,辛未,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阳陵。丙寅,诏公卿举贤良。

【原文】

四年春二月,壬午〔1〕,诏曰:“世之质文〔2〕,随教而变。兵乱以来,经学废绝;后生进趣,不由典谟〔3〕。岂〔朕〕训导未洽〔4〕,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〔5〕?其郎吏学通一经〔6〕,才任牧民;博士课试,擢其高第者〔7〕:亟用〔8〕。其浮华不务道本者〔9〕,皆罢退之。”戊子〔10〕,诏太傅、三公:“以文帝《典论》刻石〔11〕,立于庙门之外。”癸巳〔12〕,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,骠骑将军司马宣王为大将军,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〔13〕。

夏四月,太傅钟繇薨。六月,戊子〔14〕,太皇太后崩。丙申〔15〕,省上庸郡。

秋七月,武宣卞后袝葬于高陵〔16〕。诏大司马曹真、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。八月,辛巳〔17〕,行东巡,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〔18〕。〔一〕乙未〔19〕,幸许昌宫。九月,大雨,伊、洛、河、汉水溢〔20〕,诏真等班师。

冬十月,乙卯〔21〕,行还洛阳宫。庚申〔22〕,令:“罪非殊死,听赎〔23〕。”各有差。十一月,太白犯岁星〔24〕。十二月,辛未〔25〕,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阳陵〔26〕。丙寅〔27〕,诏公卿举贤良〔28〕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四年:太和四年(公元 230)。壬午:旧历初四日。

〔2〕质文:质朴或有文采。

〔3〕典谟:《尚书》的第一篇是《尧典》,其次是《皋陶谟》,这里的典谟指代如《尚书》之类的儒家经典。

〔4〕岂:与下句的“将”构成选择性问句,意思为“究竟是……还是……”。未洽:不充分,不够。

〔5〕进用者:受到任用的人。

〔6〕郎吏:指尚书郎、中书郎、中郎、侍郎、郎中一类以“郎”为名的中央政府低级官员。中央或地方的中级官员从他们中间选取。

〔7〕高第:优等。

〔8〕亟:赶快,尽快。

〔9〕浮华:本意是浮夸不实,但是当时特指在政治上相互吹捧结成帮派的人。魏明帝打击浮华,与当初曹操破除朋党是一脉相承的。

〔10〕戊子:旧历初十日。

〔11〕典论:书名。曹丕所著的论文集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为五卷。现今原书不存,只有后人所辑录的残文一卷。其中的《论文》一篇,因被《文选》选入而完整保存下来。《论文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它是古代文学批评专著的开始。而曹丕在文中提出的“文章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”的观点,则是第一次肯定了文学的重要价值和独立地位。因此,后世认为《论文》的问世标志着文学“自觉”时代的到来。

〔12〕癸巳:旧历十五日。

〔13〕车骑将军:官名。负责京城警卫和边境防守。

〔14〕戊子:旧历初十日。

〔15〕丙申:旧历十八日。

〔16〕袝:合葬。

〔17〕辛巳:旧历初五日。

〔18〕特牛:一头牛。中岳:即嵩山。

〔19〕乙未:旧历十九日。

〔20〕汉水:河流名。发源于今陕西秦岭西南,东南流至今湖北武汉市入长江。古代又名沔水。

〔21〕乙卯:旧历初十日。

〔22〕庚申:旧历十五日。

〔23〕听赎:允许以金钱物品抵罪。

〔24〕岁星:古代称木星为岁星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认为太白犯岁星,预示有战争发生。

〔25〕辛未:旧历二十八日。

〔26〕朝阳陵:甄后的陵墓名。在邺城。

〔27〕丙寅:旧历二十三日。丙寅应当在辛未之前,此处史文疑有误。

〔28〕贤良:人才选拔的科目名称之一。应选者要有贤德良才,故名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魏书》曰:“行过繁昌,使执金吾臧霸行太尉事,以特牛祠受禅坛。”

臣松之按:《汉纪》章帝元和三年,“诏高邑县祠即位坛、五成陌,比腊祠门户”。此虽前代已行故事,然为坛以祀天,而坛非神也;今无事于上帝,而致祀于虚坛,求之义典,未详所据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