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郭淮字伯济,太原阳曲人也。建安中举孝廉,除平原(府)郡丞。文帝为官将,召淮署为门下贼曹;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,从征汉中。太祖还,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,以淮为渊司马。渊与备战,淮时有疾不出。渊遇害,军中扰扰。淮收散卒,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,诸营乃定。其明日,备欲渡汉水来攻。诸将议“众寡不敌,备便乘胜”,欲依水为阵以拒之。淮曰:“此示弱而不足挫敌,非算也。不如远水为阵,引而致之,半济而后击,备可破也。”既阵,备疑不渡;淮遂坚守,示无还心。以状闻,太祖善之,假郃节,复以淮为司马。文帝即王位,赐爵关内侯,转为镇西长史。又行征羌护军,护左将军张郃、冠军将军杨秋,讨山贼郑甘、卢水叛胡,皆破平之;关中始定,民得安业。黄初元年,奉使贺文帝践阼;而道路得疾,故计远近为稽留。及群臣欢会,帝正色责之曰:“昔禹会诸侯于涂山,防风后至,便行大戮。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,何也?”淮对曰:“臣闻帝先教,导民以德;夏后政衰,始用刑辟。今臣遭唐、虞之世,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。”帝悦之,擢领雍州刺史,封射阳亭侯。年为真。安定羌大帅辟蹄反,讨破降之。每羌胡来降,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;男女多少,年岁长幼。及见,知其款曲,讯问周至;咸称“神明”。太和年,蜀相诸葛亮出祁山;遣将军马谡至街亭,高详屯列柳城。张郃击谡,淮攻详营;皆破之。又破陇西名羌唐蹄于枹罕,加建威将军。年,蜀出卤城。是时,陇右无谷,议欲关中大运;淮以威恩抚循羌胡,家使出谷,平其输调;军食用足。转扬武将军。青龙年,诸葛亮出斜谷,并田于兰坑。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。淮策亮必争北原,宜先据之;议者多谓不然。淮曰:“若亮跨渭登原,连兵北山;隔绝陇道,摇荡民、夷。此非国之利也。”宣王善之,淮遂屯北原。堑垒未成,蜀兵大至;淮逆击走之。后数日,亮盛兵西行,诸将皆谓欲攻西围;淮独以为“此现形于西,欲使官兵重应之,必攻阳遂耳”。其夜果攻阳遂;有备,不得上。

【原文】

郭淮字伯济,太原阳曲人也〔1〕。〔一〕建安中举孝廉,除平原(府)〔郡〕丞。文帝为五官将,召淮署为门下贼曹〔2〕;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〔3〕,从征汉中。

太祖还,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,以淮为渊司马。渊与备战,淮时有疾不出。渊遇害,军中扰扰。淮收散卒,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〔4〕,诸营乃定。其明日,备欲渡汉水来攻。诸将议“众寡不敌,备便乘胜〔5〕”,欲依水为阵以拒之。淮曰:“此示弱而不足挫敌,非算也。不如远水为阵,引而致之,半济而后击〔6〕,备可破也。”既阵,备疑不渡;淮遂坚守,示无还心。以状闻,太祖善之,假郃节,复以淮为司马。

文帝即王位,赐爵关内侯,转为镇西长史〔7〕。又行征羌护军〔8〕,护左将军张郃、冠军将军杨秋,讨山贼郑甘、卢水叛胡〔9〕,皆破平之;关中始定,民得安业。

黄初元年,奉使贺文帝践阼;而道路得疾,故计远近为稽留〔10〕。及群臣欢会,帝正色责之曰:“昔禹会诸侯于涂山〔11〕,防风后至〔12〕,便行大戮〔13〕。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〔14〕,何也?”淮对曰:“臣闻五帝先教,导民以德;夏后政衰〔15〕,始用刑辟〔16〕。今臣遭唐、虞之世〔17〕,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。”帝悦之,擢领雍州刺史,封射阳亭侯。

五年为真〔18〕。安定羌大帅辟蹄反〔19〕,讨破降之。每羌胡来降,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〔20〕;男女多少〔21〕,年岁长幼。及见,一二知其款曲〔22〕,讯问周至;咸称“神明”。

太和二年,蜀相诸葛亮出祁山;遣将军马谡至街亭〔23〕,高详屯列柳城〔24〕。张郃击谡,淮攻详营;皆破之。又破陇西名羌唐蹄于枹罕〔25〕,加建威将军〔26〕。

五年〔27〕,蜀出卤城。是时,陇右无谷,议欲关中大运;淮以威恩抚循羌胡,家使出谷,平其输调〔28〕;军食用足。转扬武将军〔29〕。

青龙二年,诸葛亮出斜谷,并田于兰坑〔30〕。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。淮策亮必争北原〔31〕,宜先据之;议者多谓不然。淮曰:“若亮跨渭登原,连兵北山;隔绝陇道,摇荡民、夷〔32〕。此非国之利也。”宣王善之,淮遂屯北原。堑垒未成,蜀兵大至;淮逆击〔走〕之。后数日,亮盛兵西行〔33〕,诸将皆谓欲攻西围;淮独以为“此现形于西〔34〕,欲使官兵重应之〔35〕,必攻阳遂耳〔36〕”。其夜果攻阳遂;有备,不得上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太原:郡名。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阳曲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西阳曲县西南。

〔2〕门下贼曹:官名。曹丕五官中郎将府的下属。负责门户警卫。

〔3〕兵曹:曹操丞相府分支机构名。负责有关士兵的公务。议令史:官名。在本曹掾、属的领导下,处理公务。

〔4〕荡寇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
〔5〕便乘胜:可以利用取胜的优势。

〔6〕半济:敌军一半渡过汉水时。

〔7〕镇西长史:官名。即镇西将军府的长史。负责处理府内公务。

〔8〕征羌护军:官名。进攻羌族反抗者的军队协调人。

〔9〕冠军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卢水:河流名。在今青海西宁市西。是湟水南岸的支流之一。自东汉前期起,这里就有名叫卢水胡的少数族活动。汉末三国时,卢水胡的活动区域更加扩大,其中就包括关中。

〔10〕故计远近为稽留:依旧按路程远近计算,从而认定在途中逗留时间过长。

〔11〕涂山:山名。在今安徽蚌埠市西。

〔12〕防风:传说中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。

〔13〕大戮:处死示众。夏禹杀防风,是在会稽山(今浙江绍兴市东南)的另一次诸侯大会上,见《国语·鲁语》下。

〔14〕溥天:即普天。

〔15〕夏后:夏代的君王。

〔16〕刑辟:刑法。

〔17〕唐、虞之世:比喻曹丕受汉帝的禅让,就像舜受尧的禅让一样,将开始一个太平盛世。这一吹捧恰到好处,所以曹丕很开心。

〔18〕五年:黄初五年(公元 224)。

〔19〕安定:郡名。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东南。

〔20〕推问:详尽询问。亲理:亲属状况。

〔21〕男女:儿女。

〔22〕一二:一一。款曲:详细情况。

〔23〕马谡(公元 190—228):传附本书卷三十九《马良传》。街亭:地名。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。

〔24〕列柳城:地名。在街亭邻近。

〔25〕名羌:著名的羌族首领。枹罕:地名。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南。

〔26〕建威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
〔27〕五年:太和五年(公元 231)。

〔28〕平:公平摊派。

〔29〕扬武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
〔30〕兰坑:地名。在今甘肃西和县东。

〔31〕北原:地名。又名积石原。在今陕西岐山县南。与渭水南岸的五丈原隔水相对。

〔32〕摇荡:扰动。

〔33〕盛兵:出动大部队。

〔34〕现形:有意显露行动。

〔35〕重(zhòng)应:调派重兵应战。

〔36〕阳遂:地名。在今陕西眉县西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按《郭氏谱》:“淮祖全,大司农;父缊,雁门太守。”

下一篇:正始元年,蜀将姜维出陇西。淮遂进军,追至强中;维退,遂讨羌迷当等;按抚柔氐千余落,拔徙以实关中。迁左将军。凉州休屠胡梁元碧等,率种落千余家附雍州。淮奏请使居安定之高平,为民保障;其后因置西川都尉。转拜前将军,领州如故。年,夏侯玄伐蜀;淮督诸军为前锋。淮度势不利,辄拔军出,故不大败。还,假淮节。年,陇西、南安、金城、西平诸羌饿何、烧戈、伐同、蛾遮塞等,相结叛乱,攻围城邑,南招蜀兵;凉州名胡治无戴复叛应之。讨蜀护军夏侯霸督诸军屯为翅。淮军始到狄道,议者佥谓“宜先讨定枹罕,内平恶羌,外折贼谋”。淮策维必来攻霸,遂入沨中,转南迎霸。维果攻为翅,会淮军适至,维遁退。进讨叛羌,斩饿何、烧戈,降服者万余落。年,遮塞等屯河关、白土故城,据河拒军。淮现形上流,密于下渡兵据白土城;击,大破之。治无戴围武威,家属留在西海。淮进军趋西海,欲掩取其累重;会无戴折还,与战于龙夷之北,破走之。令居恶虏在石头山之西,当大道止,断绝王使;淮还过讨,大破之。姜维出石营,从强川,乃西迎治无戴;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,敛破羌保质。淮欲分兵取之,诸将以:“维众西接强胡,化已据险;分军两持,兵势转弱;进不制维,退不拔化:非计也。不如合而俱西,及胡、蜀未接,绝其内外。此伐交之兵也”。淮曰:“今往取化,出贼不意,维必狼顾。比维自致,足以定化;且使维疲于奔命。兵不远西,而胡交自离,此举而两全之策也。”乃别遣夏侯霸等追维于沓中,淮自率诸军就攻化等。维果驰还救化,皆如淮计。进封都乡侯。嘉平元年,迁征西将军,都督雍、凉诸军事。是岁,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,降蜀牙门将句安等于翅上。年,诏曰:“昔汉川之役,几至倾覆。淮临危济难,功书王府。在关右余年,外征寇虏,内绥民、夷;比岁以来,摧破廖化,擒虏句安。功绩显著,朕甚嘉之。今以淮为车骑将军、仪同司,持节、都督如故。”进封阳曲侯,邑凡千百户;分百户,封子亭侯。正元年薨。追赠大将军,谥曰贞侯。子统嗣。统官至荆州刺史,薨。子正嗣。咸熙中,开建等;以淮著勋前朝,改封汾阳子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