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文帝践阼,拜招使持节、护鲜卑校尉,屯昌平〔1〕。是时,边民流散山泽;又亡叛在鲜卑中者,处有千数。招广布恩信,招诱降附。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〔2〕,率将部曲,咸各归命;使还本郡。又怀来鲜卑素利、弥加等十余万落〔3〕;皆令款塞〔4〕。
大军欲征吴,召招还。至,值军罢,拜右中郎将〔5〕。出为雁门太守〔6〕。郡在边陲,虽有候望之备,而寇抄不断。招既教民战阵,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〔7〕;使备鞍马,远遣侦候。虏每犯塞,勒兵逆击,来辄摧破;于是吏民胆气日锐,荒野无虞。又搆间离散,使虏更相猜疑。
鲜卑大人步度根、泄归泥等与轲比能为隙〔8〕,将部落三万余家诣郡附塞。敕令还击比能,杀比能弟苴罗侯,及叛乌丸归义侯王同、王寄等〔9〕;大结怨仇。是以招自出,率将归泥等,讨比能于云中故郡〔10〕,大破之。招通河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〔11〕。缮治陉北故上馆城〔12〕,置屯戍以镇内外;夷虏大小,莫不归心;诸叛亡虽亲戚不敢藏匿,咸悉收送。于是野居晏闭〔13〕,寇贼静息。
招乃简选有才识者,诣太学受业;还相授教,数年中庠序大兴〔14〕。郡所治广武〔15〕,井水咸苦;民皆担辇远汲流水〔16〕,往返七里。招准望地势〔17〕,因山陵之宜,凿源开渠,注水城内,民赖其益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昌平:县名。县治在今北京市昌平区东南。
〔2〕建义中郎将:官名。授给投诚的军事将领。领兵征伐。
〔3〕怀来:进行安抚使之前来归附。
〔4〕款塞(sài):叩敲边塞的大门。指进入塞内居住而服从中原王朝的管辖。
〔5〕右中郎将:官名。统领右中郎将署的郎官,是东汉宫廷卫队分队长之一。
〔6〕雁门:郡名。治所在今山西代县西。
〔7〕复:免除。
〔8〕大人:首领。步度根、泄归泥:二人事见本书卷三十《鲜卑传》。
〔9〕归义侯:封给前来归顺的少数族首领的名号。
〔10〕云中:郡名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。东汉末年废。
〔11〕河西鲜卑:西北方少数族名。属于鲜卑的一部,活动于黄河河套以西的地区,故名。当时鲜卑有三大部,即东北的东部鲜卑,北面的拓跋鲜卑和西北的河西鲜卑。附头:河西鲜卑首领名。
〔12〕陉(xíng):山名。即陉岭。又名句(gōu)注山、雁门山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自古为北方军事要塞。唐代在此设雁门关。上馆:城名。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。
〔13〕晏闭:到晚上才关门。意指白天离家不必锁门。
〔14〕庠(xiáng)序:学校。
〔15〕广武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西代县西南。
〔16〕担辇(niǎn):肩挑车运。
〔17〕准望:观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