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太祖领冀州,辟为从事。太祖将讨袁谭,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。太祖以招尝领乌丸,遣诣柳城。到,值峭王严,以千骑当遣诣谭。又辽东太守公孙康自称平州牧,遣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。峭王大会群长,忠亦在坐。峭王问招:“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,假我为单于;今曹公复言‘当更白天子,假我真单于’;辽东复持印绶来。如此,谁当为正?”招答曰:“昔袁公承制,得有所拜假;中间违错,天子命曹公代之,言‘当白天子,更假真单于’,是也。辽东下郡,何得擅称拜假也?”忠曰:“我辽东在沧海之东,拥兵百万;又有扶余、濊貊之用。当今之势,强者为右。曹操独何得为是也?”招呵忠曰:“曹公允恭明哲,翼戴天子;伐叛柔服,宁静海。汝君臣顽嚣,今恃险远,背违王命;欲擅拜假,侮弄神器。方当屠戮,何敢慢易咎毁大人!”便捉忠头顿筑,拔刀欲斩之。峭王惊怖,徒跣抱招,以救请忠,左右失色。招乃还坐,为峭王等说成败之效,祸福所归。皆下席跪伏,敬受敕教;便辞辽东之使,罢所严骑。太祖灭谭于南皮,署招军谋掾,从讨乌丸。至柳城,拜护乌丸校尉。还邺,辽东送袁尚首,悬在马市;招睹之悲感,设祭头下。太祖义之,举为茂才。从平汉中,太祖还,留招为中护军。事罢,还邺,拜平虏校尉;将兵督青、徐州郡诸军事,击东莱贼。斩其渠率,东土宁静。

【原文】

太祖领冀州,辟为从事。太祖将讨袁谭,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〔1〕。太祖以招尝领乌丸,遣诣柳城。到,值峭王严〔2〕,以五千骑当遣诣谭。又辽东太守公孙康自称平州牧〔3〕,遣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。峭王大会群长〔4〕,忠亦在坐。

峭王问招:“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,假我为单于;今曹公复言‘当更白天子,假我真单于’;辽东复持印绶来。如此,谁当为正?”招答曰:“昔袁公承制〔5〕,得有所拜假〔6〕;中间违错〔7〕,天子命曹公代之,言‘当白天子,更假真单于’,是也。辽东下郡,何得擅称拜假也?”忠曰:“我辽东在沧海之东,拥兵百万;又有扶余、濊貊之用〔8〕。当今之势,强者为右〔9〕。曹操独何得为是也?”

招呵忠曰:“曹公允恭明哲,翼戴天子;伐叛柔服,宁静四海。汝君臣顽嚣,今恃险远,背违王命;欲擅拜假,侮弄神器〔10〕。方当屠戮,何敢慢易咎毁大人〔11〕!”便捉忠头顿筑,拔刀欲斩之。峭王惊怖,徒跣抱招,以救请忠,左右失色。招乃还坐,为峭王等说成败之效,祸福所归。皆下席跪伏,敬受敕教;便辞辽东之使,罢所严骑〔12〕。

太祖灭谭于南皮〔13〕,署招军谋掾,从讨乌丸。至柳城,拜护乌丸校尉。还邺,辽东送袁尚首,悬在马市;招睹之悲感,设祭头下。太祖义之,举为茂才。

从平汉中,太祖还,留招为中护军。事罢,还邺,拜平虏校尉〔14〕;将兵督青、徐州郡诸军事,击东莱贼〔15〕。斩其渠率〔16〕,东土宁静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柳城:地名。在今辽宁朝阳市西南。

〔2〕峭王:辽东属国乌丸族首领自己确定的名号。第一任峭王是苏仆延。后来是颁下。牵招见到的是后者。

〔3〕平州:公孙康自定的州名。

〔4〕长(zhǎng):指各部落首领。

〔5〕承制:承受皇帝命令而具有某种特别权力。通常是官职任命权和爵位授予权。

〔6〕拜假:封拜官职,授给印绶。

〔7〕中间违错:后来袁绍违背朝廷。

〔8〕扶余:东北方古国名。在今吉林省一带。在当时的边境之外。

〔9〕为右:为尊。

〔10〕神器:指皇权。

〔11〕慢易:轻视。大人:对德高位尊者的尊称。这里指曹操。

〔12〕严骑:整装待发的骑兵。

〔13〕南皮:县名。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北。

〔14〕平虏校尉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
〔15〕东莱:郡名。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西。

〔16〕渠帅:首领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