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评曰:吕布有虓虎之勇,而无英奇之略;轻狡反覆,唯利是视:自古及今,未有若此不夷灭也。昔汉光武谬于庞萌,近魏太祖亦蔽于张邈。“知人则哲”,“唯帝难之”,信矣!陈登、臧洪,并有雄气壮节:登降年夙陨,功业未遂;洪以兵弱敌强,烈志不立。惜哉!

【原文】

评曰:吕布有虓虎之勇〔1〕,而无英奇之略;轻狡反覆,唯利是视〔2〕:自古及今,未有若此不夷灭也。昔汉光武谬于庞萌〔3〕,近魏太祖亦蔽于张邈〔4〕。“知人则哲”,“唯帝难之”,信矣!陈登、臧洪,并有雄气壮节:登降年夙陨〔5〕,功业未遂;洪以兵弱敌强,烈志不立。惜哉!

【注释】

〔1〕虓(xiāo):猛虎咆哮。

〔2〕是视:是图。

〔3〕庞萌(?—公元 30):山阳郡(治所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)人。东汉初任侍中,很受光武帝刘秀的信任。后为平狄将军,举兵反汉,兵败被杀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十二《刘永传》。

〔4〕蔽:受蒙蔽。

〔5〕降年:上天赐给的寿命。夙陨:早死。陈登死时仅三十九岁。

上一篇:绍见洪书,知无降意,增兵急攻。城中粮谷已尽,外无强救;洪自度必不免,呼吏士谓曰:“袁氏无道,所图不轨,且不救洪郡将。洪于大义,不得不死;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,可先城未败,将妻子出!”将吏士民皆垂泣曰:“明府与袁氏,本无怨隙。今为本朝郡将之故,自致残困;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!”初尚掘鼠,煮筋角,后无可复食者。主簿启内厨米斗,请中分,稍以为糜粥。洪叹曰:“独食此何为!”使作薄粥,众分啜之;杀其爱妾以食将士。将士咸流涕,无能仰视者。男女千人相枕而死,莫有离叛。城陷,绍生执洪。绍素亲洪,盛施帏幔,大会诸将,见洪。谓曰:“臧洪,何相负若此!今日服未?”洪据地嗔目曰:“诸袁事汉,世公,可谓受恩。今王室衰弱,无扶翼之意;欲因际会,希冀非望;多杀忠良,以立奸威。洪亲见呼张陈留为‘兄’,则洪府君亦宜为‘弟’;同共戮力,为国除害:何为拥众观人屠灭?惜洪力劣,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,何谓服乎!”绍本爱洪,意欲令屈服,原之;见洪辞切,知终不为己用,乃杀之。洪邑人陈容,少为书生,亲慕洪,随洪为东郡丞。城未败,洪遣出。绍令在坐,见洪当死,起谓绍曰:“将军举大事,欲为天下除暴;而专先诛忠义,岂合天意!臧洪发举为郡将,奈何杀之?”绍惭,左右使人牵出,谓曰:“汝非臧洪俦,空复尔为?”容顾曰:“夫仁义岂有常!蹈之则君子,背之则小人。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,不与将军同日而生!”复见杀。在绍坐者,无不叹息,窃相谓曰:“如何日杀烈士!”先是,洪遣司马人出,求救于吕布;比还,城已陷,皆赴敌死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