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布,字奉先,五原郡九原县人。早年因骁勇有武艺而效力于并州州政府,刺史丁原改任骑都尉,驻扎在河内郡;任命吕布为主簿,很受丁原的信任和厚待。
汉灵帝驾崩,丁原带领部队前往洛阳。他与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,被任命为执金吾。何进遭宦官刺杀后,董卓进入京城;他将要制造祸乱,想杀掉丁原,吞并丁原的人马。因为吕布受到丁原的信任,董卓引诱他去杀丁原。吕布砍下了丁原的头颅献给董卓。
于是董卓任命吕布为骑都尉,非常宠爱信任他,发誓要像父亲对待儿子那样对待吕布。吕布擅长骑射,力气过人,被称为“飞将”。他逐渐升为中郎将,封都亭侯。董卓自知对人无礼,害怕别人谋害自己,外出和在家都让吕布跟随保卫。但是董卓生性倔强且气量狭隘,发起怒来不考虑后果。曾经因一件小事不满意,就拔出手戟投向吕布;吕布力大而身手敏捷,立即避开了。他马上向董卓道歉,董卓的怒气随之平息:然而从此吕布对董卓暗中怀恨。
董卓经常派吕布守卫他的内室小门,吕布借机与董卓的侍婢私通;由于害怕董卓发觉,所以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。
在这以前,司徒王允因为吕布是同州的老乡而且雄壮勇武,故而以优厚的礼遇接待他。后来吕布去见王允,述说了董卓几乎要杀自己的情况。这时王允正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杀董卓,因此劝说吕布充当内应。吕布说:“怎奈我们就像父子一样亲密呀?”王允说:“您自己姓吕,本来就不是他的亲骨肉;现今您担心自己被杀死还来不及,还说什么亲如父子啊!”
吕布终于同意,并亲手杀死了董卓。事情经过记载在本书《董卓传》中。
王允任命吕布为奋武将军,授予节杖,仪仗队的规格与三公相同,晋爵为温侯;与他一起执掌朝政。吕布自从杀死董卓后,对董卓家乡凉州的人又害怕又厌恶。凉州人也都怨恨他,于是李傕等人纠集在一起,回过头来攻打长安城。吕布抵挡不住,李傕等攻进长安。董卓去世后两个月,吕布也告失败。
吕布带着数百名骑兵逃出武关,想去投奔袁术;他以为自己杀了董卓算是替袁术一家报了仇,想让袁术感激自己。不料袁术讨厌吕布的反复无常,拒绝接纳他。吕布只得掉头北上去投袁绍,袁绍与他一起去常山攻打张燕。张燕有精锐步兵一万多人,骑兵数千。吕布骑一匹名叫赤兔的骏马,常和他亲信的部将成廉、魏越等一起冲锋陷阵,终于击溃张燕的军队。吕布立功以后请求袁绍给自己增加兵力,而他手下的将士又常常出外抢掠;袁绍开始产生担心并有所戒备。吕布也感觉到了袁绍态度有变,于是向袁绍请求离开;袁绍害怕他反过来祸害自己,派遣壮士在夜里悄悄去刺杀吕布。但是没有成功,事情走漏后,吕布急忙逃往河内,与张杨的部队会合。袁绍派兵追赶,将士都害怕吕布,追上之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敢逼近他。
张邈字孟卓,东平国寿张县人。少年时以豪侠闻名,赈济贫穷,援救危急,倾家荡产也毫不吝惜。有很多人士依附他,太祖曹操、袁绍都与张邈结为朋友。开始是三公府任命他为下属,接着他因政事考核列入优等而被任命为骑都尉。升任陈留郡太守。
董卓作乱,太祖与张邈首先发动义军讨伐董卓。汴水之战,张邈派遣部将卫兹率部跟随太祖作战。袁绍成为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后,表现得高傲矜持,张邈经常以严正的言辞责备他。袁绍要太祖杀死张邈;太祖不从,而且责备袁绍说:“孟卓,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呀!若有不是应当宽容他。如今天下未定,不宜自相残杀啊!”张邈听说后,更加感激太祖。太祖在出兵征讨徐州的陶谦之前,指示家人说:“我如果回不来,你们就去投靠孟卓。”太祖回来后,见到张邈,两人相对而泣。他们的关系就是如此的亲密。吕布离开袁绍去投奔张杨时,途中曾拜访张邈,临别时两人手拉手立下了誓言。袁绍听说此事,大为愤恨。张邈担心太祖终究会替袁绍攻击自己,心中一直不安。
兴平元年(公元194),太祖再次征讨陶谦。张邈的弟弟张超,与太祖的部将陈宫,从事中郎许汜、王楷,共同商议背叛太祖。陈宫劝张邈说:“当今英雄豪杰纷纷起兵,天下分崩;您拥有陈留郡方圆千里的土地和民众,处于四面平坦开阔适宜于大兵团作战的军事要地,抚剑环顾四方,也足以称得上是人中豪杰;却反而受制于人,难道不觉得太低下了吗?如今曹操带领兖州的军队东征,后方空虚;吕布是位壮士,善于打仗,所向无敌,如果暂且把他迎来,与您共同统治兖州;静观天下形势,等待时局变化:这样也能称雄一时啊。”张邈听从了他的话。太祖东征陶谦前派陈宫率领兵马驻守东郡,这时陈宫就带着部下,向东迎接吕布来做兖州牧,驻扎在濮阳县,兖州的郡县纷纷响应吕布。只有鄄城、东阿、范县,坚持拥护太祖。
太祖从徐州撤军回来,与吕布在濮阳展开激战。大祖失利,仍然坚持了一百多天。这时出现大旱,又有蝗虫灾害,庄稼歉收,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,于是吕布领兵向东转移到山阳。兴平二年(公元195),太祖把兖州的失地全部收复。并在钜野击溃吕布,吕布向东逃去投靠了刘备。
张邈跟随吕布逃走,留下弟弟张超带着家眷驻扎在雍丘。太祖围攻雍丘几个月,攻破城池后大肆屠杀,把张超及其家属全部斩首。张邈跑到袁术那里搬救兵;在路途当中,被部下的士兵杀死。
刘备出兵攻击东面的袁术,吕布趁机袭取了刘备的根据地下邳。刘备返回后只好依附于吕布,吕布派刘备驻扎在沛县,自称为徐州刺史。
袁术命大将纪灵带领步、骑兵三万人,进攻刘备,刘备向吕布求救。吕布手下的将领对他说:“将军您总是想杀刘备,现在就可以借袁术的手干掉他。”吕布说:“不行!袁术如果击溃刘备,就将联合北面的泰山郡武装势力首领,我们就会陷入袁术的包围;所以我不能不去救刘备。”于是出动步兵一千、骑兵二百,飞速赶往沛县援救刘备。纪灵等人听说吕布来了,都赶忙收兵不敢再进攻。
吕布在沛县西南一里处安营,然后派传命的随从去请纪灵等人见面。纪灵等人也请吕布在一起饮酒吃饭,吕布对纪灵等人说:“玄德,是我吕布的弟弟;弟弟被诸君围困,所以我赶来救他。我吕布生性不喜欢撮合别人相互攻斗,只喜欢排解别人的纷争。”说罢命令军营大门的警卫队长在营门中竖起一支长戟。说:“诸君请看我射戟上的小支:如果一箭射中,诸君应当撤军离去;如果不中,你们就留下来与刘备决一死战。”于是他举弓向戟射出一箭,不偏不倚正中戟上的小支。诸将大为震惊,都说:“将军真是有天神一般的威力啊!”第二天大家又在一起宴饮欢会,然后各自撤兵。
袁术想联合吕布为外援,所以为自己的儿子聘娶吕布的女儿;吕布同意了。袁术派使者韩胤,告诉吕布自己有称帝的打算,同时请求迎接吕布的女儿回去完婚。沛国的国相陈珪害怕袁术、吕布成了亲家,则徐州、扬州两股割据势力联合,将会成为国家的危害。于是前往游说吕布:“曹公奉迎天子,辅佐国家政务;神威著称于世间,即将征讨四方的叛贼;将军您最好与他同心协力,以谋求泰山一般的安稳。而今您与想当皇帝的袁术通婚,将会担上不义的罪名,必定会危如累卵!”吕布心里也怨恨袁术当初不接受自己去投靠,所以尽管这时女儿已经随着韩胤上路,仍然派人前去追回,宣布与袁术断绝婚姻关系;并且把韩胤用囚车送到许都,最后在许都的街市上砍头示众。
陈珪想让儿子陈登去拜见太祖,吕布不同意派出。碰巧这时朝廷的使者来到,任命吕布为左将军;吕布大喜,于是同意陈登前往,还要陈登带上自己的奏章向天子谢恩。
陈登见了太祖,陈述吕布有勇无谋,对人不能忠贞专一,向太祖建议及早除掉他。太祖说:“吕布这个家伙,就像野性难驯的狼崽子,确实难以长久养着他!除了您再没有人能透彻了解他的情况了。”当即把陈珪的俸禄提高到中二千石这一级,又任命陈登为广陵郡太守。临分别时,太祖拉着陈登的手说:“东方的事,就托付给你了!”命令陈登暗中聚集力量,做自己的内应。
起初,吕布想通过陈登向朝廷求得徐州牧的职位;陈登回来后,吕布得知自己愿望落空,不禁大怒,拔出手戟砍几案说:“你父亲劝我与曹公合作,我才拒绝了袁术的求婚;现在我一无所获,你们父子倒又晋级又升官:我被你出卖了!你倒是向我说说看,这一切究竟怎么解释?”陈登面不改色,慢慢地向吕布解释说:“我见到曹公时就说:‘对待吕将军就像养着一只猛虎:应当让他吃饱肉;如果吃不饱,他会咬人的。’曹公却说:‘不像你所说的那样。应该像是养鹰:让他饿着才会为我效力;一旦吃饱了他就会飞走了。’他就是这样说的。”吕布的气愤才缓解下来。
袁术这一头得知吕布的举动后勃然大怒,与韩暹、杨奉等联合,派大将张勋,前去进攻吕布。吕布对陈珪说:“现今招来袁术的大军,原因都在你身上。你看怎么办?”陈珪说:“韩暹、杨奉与袁术,不过是仓促联合起来的军队嘛!策略也不是早就制定好的,肯定不能好好合作。我的儿子陈登预料他们时,把他们比作并排站在一起的鸡:势必不会在一块儿安静地栖息着,可以把他们分开。”吕布采用了陈珪的计策,派人去游说韩暹、杨奉,让他们与自己合力反转去打袁术;打了胜仗缴获的军用物资,全部都归韩暹、杨奉。于是韩暹、杨奉改而追随吕布,张勋被打得大败而逃。
建安三年(公元 198),吕布又脱离韩暹支持袁术;并派高顺去进攻沛县的刘备,大获全胜。太祖派遣夏侯惇去援救,也被高顺打败。
于是太祖亲自征讨吕布。兵临下邳城下,送给吕布一封信,为他分析了祸福成败。吕布想要投降,陈宫等人感到自己罪过深重,便阻止他的打算。吕布只得派人向袁术求救;自己带着一千多名骑兵出城应战,结果被打败。慌忙退回城中固守,再也不敢出来。袁术也不来救他。吕布虽然骁悍勇猛,但是没有计谋而且爱猜忌人,不能控制部下;对手下将领只是言听计从,而他的将领又是三心二意相互猜疑:所以每逢打仗,多以失败告终。
太祖在下邳城外挖掘壕沟包围了三个月,吕布的军队上下离心。部将侯成、宋宪、魏续,捆了陈宫,率领本部人马向太祖投降。吕布与他的部下登上了白门城楼,太祖的人马把城楼团团包围并发起猛攻,吕布只得下城投降,太祖生擒了吕布。吕布说:“绳索绑得太紧了!稍微松一点儿吧。”太祖说:“捆绑老虎,不得不捆紧一点。”吕布求饶说:“明公所担心的,不就是我吕布吗?今天我已经服从,天下再没有值得您忧虑的事了。明公您率领步兵,让我率领骑兵,那天下就不难平定了!”太祖脸上出现犹豫的神色。
在旁边的刘备进言说:“明公难道没有看见吕布是如何对持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?”太祖微微点头表示赞同。吕布转而斥责刘备说:“这个家伙是最不可相信的人!”于是太祖下令把吕布用绳索勒死。吕布、陈宫、高顺的头颅都被砍下送往许都,然后把他们的尸身埋葬。
太祖活捉陈宫后,问他:‘想不想让老母和女儿活命?’陈宫回答说:“我陈宫听说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会杀死别人的父母,把仁爱施加到四海的人不会灭绝别人的后代;老母能否活命决定权在你,而不在我陈宫。”结果太祖接来陈宫的母亲,供养到老;并将陈宫的女儿许配了人家。
陈登,字元龙。在广陵郡任职时很有威望。因为在消灭吕布时出兵协助有功,加授伏波将军的军职。三十九岁时去世。
后来有一次许汜和刘备,同在荆州牧刘表的府上做客,刘表和刘备一起评论天下的人物。许汜说:“陈元龙,是出自淮河下游靠海地区的人士,难怪他傲慢无礼的作风改不掉。”刘备问刘表说:“许君的说法对不对?”刘表说:“如果说不对,许君是位好人,不会说假话;如果说对呢,元龙确实又名重天下。”
刘备又问许汜说:“你说他傲慢无礼,是否有事实证明呢?”许汜说:“从前我在战乱时经过下邳,去见元龙。元龙没有主人款待客人的情意,久久不和我说一句话;而且径自上大床睡觉,让客人睡在低矮的小床上。”刘备说:“你享有一国杰出人物的美名,现今天下大乱,天子流离失所,这种时候,对你的希望是为国担忧忘掉家庭,有拯救社会的志向;然而你却忙着买田地置房产,言谈也毫无可取之处,这是元龙最讨厌的。他为什么还要与你交谈呢?如果是我,将会独自高卧在百尺高楼上,让你睡在地下;岂止是上下床的距离啊!”刘表听了哈哈大笑。
刘备因此叹息说:“像元龙所具有的文韬武略胆量志向,要在古代的杰出人物身上才寻找得到。就当今的人而论,猛然间很难想得起谁能与他媲美了!”
臧洪,字子源,广陵郡射阳县人。其父臧旻,历任护匈奴中郎将,中山、太原二郡太守,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好名声。
臧洪长得体格魁梧,不同于一般的人。被本郡太守举荐为孝廉后,担任郎官。当时要从三个署的郎官中选择优秀者补充县长的空缺:于是琅邪郡的赵昱做了莒县县长,东莱郡的刘繇做了下邑县的县长,东海郡的王朗做了菑丘县的县长,臧洪也出任即丘县的县长。
灵帝末年,他弃官回家。本郡太守张超任命他为郡政府的功曹。董卓杀死少帝刘辩,打算危害国家。臧洪劝张超说:“明府您历代承受朝廷的恩惠,兄弟两位都是大郡的行政长官。现今王室面临危险,贼臣未被斩首示众,这确实是天下义士报恩效命的时候。现今您治理的广陵郡还未受到战争的破坏,官员百姓人数多而生活富足;如果您敲起军鼓,可以召集到两万战士:用这支军队去诛除国贼,为天下倡先,这是道义上的最好表现啊!”
张超听从了他的话,与臧洪一起向西赶到陈留郡去见哥哥张邈,商议这件事。张邈也早有此心,于是两人召集军队在酸枣县会合。
张邈对张超说:“听说弟弟您做郡太守,行政、教导、赏罚等公务,都不是自己做主,动辄就交给臧洪去办。这臧洪是什么人啊?”张超说:“臧洪的才干和谋略都超过我,我很看重他,是海内的奇士呀!”张邈立即会见臧洪,与他交谈,大为惊奇。于是又把他介绍给兖州刺史刘岱、豫州刺史孔伷,他们同臧洪都成了好朋友。
于是修筑土坛和广场,大家一同结盟起誓;这时各州郡的长官互相推让,谁也不肯担任主持人,他们一致推举了臧洪。臧洪登上了土坛,端起盛有牲畜血液的盘子,用嘴吮吸少许血液后起誓说:“汉室不幸,王朝秩序失去控制;贼臣董卓乘机大肆作乱,害死天子,折磨百姓;我们非常担心他会灭亡国家,颠覆天下。兖州刺史刘岱、豫州刺史孔伷、陈留太守张邈、东郡太守桥瑁、广陵太守张超等人,聚合义军,同赴国难。凡是参加今天结盟的人,都应该齐心协力,表现出臣下的节操;即使抛头颅洒热血,也绝不会有二心!如果谁违背了盟约,不但让他丧失性命,还让他断子绝孙!皇天后土,祖宗神灵,都请加以审察!”臧洪言辞气势激扬慷慨,泪流满面。在场听到他起誓的人,即使是士兵和仆役,也都激动万分,人人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可是没过多久,各路军队中就没有人愿意打头阵,粮食又吃光了,于是大家作鸟兽散。张超派遣臧洪到大司马刘虞处商议对策。碰上公孙瓒已杀了刘虞,臧洪到了河间郡,又遇上幽、冀二州交战,所以没能到达幽州完成使命。
而袁绍见到臧洪,也非常器重他,与他结下友谊成为好友。这时青州刺史焦和去世,袁绍让臧洪去兼任青州刺史,以安抚那里的民众。臧洪在青州任职二年,境内的盗贼纷纷逃走。袁绍赞叹他的才能,调他做东郡太守,治所设在东武阳县。
太祖在雍丘围攻张超。张超说:“我所能依靠的只有臧洪了,他会来救我。”众人都认为袁绍与太祖正打得火热;而臧洪受到袁绍的重用,必定不会断绝交谊自惹灾祸,从远道赶来援救。张超却说:“子源,是天下有名的义士,始终不会背叛根本;怕只怕他被袁绍禁止牵制,来不及赶到这里啊。”
臧洪听说张超危急,果然连鞋都来不及穿,赤着脚边跑边哭,立即召集了手下的军队;又请求袁绍再拨给他一些兵马,让自己去救张超。袁绍始终不同意他的请求。结果张超及其家族都被诛灭。
臧洪从此怨恨袁绍,与袁绍断绝了一切往来。袁绍出兵围攻他,超过一年都没能够攻克。袁绍命令臧洪的同县老乡陈琳给他写信,以事情的利害祸福劝告他,又责备臧洪对袁绍忘恩负义。臧洪写信答复陈琳说:
分别后的思念,无论是醒了还是睡着,都难以忘怀,幸好我们相距很近。但是由于我们的志趣不同,因而不能相见,心中的悲伤,难道能够忍受吗!前些日子承蒙你没有遗弃我,一再送来书信;分析利害祸福,从公私两面讲述了透彻的道理。我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复,不仅因为我学问浅薄才能低下,不足以圆满回答你的问题;而且也因为你带着小妾,在袁绍那里停留,家在东边的徐州,我又是袁绍的仇敌,带着这些不利因素为袁绍做事,即使是表露内心的真实感情,竭诚效忠,也还是会不巴结奉承时要得罪袁绍,对他说好听的话时又可能引起反感,你自己都像这样进退两难,又怎么能照顾我呢?何况以你的才学,又读完了各种书籍文献,难道还会对大道理糊里糊涂,不懂得我的志趣么?然而你却还是要一再写信来这样说那样说,我由此得知你的话确实言不由衷,不过是想避免袁绍责备,消除灾祸罢了。一定要计较长短,辩论是非;那么关于谁是谁非的问题,天下的人已有定论;我说也不可能说得再明白,不说也不会有什么损害。再者,我真要说话就不免要宣告断绝友情,有损道义,这不是我所忍心做的事。我因此才丢开纸笔,完全不作答复。也希望你能远远地了解我的内心,知道我的主意已定,是不会再改变的了。
不料又再次收到你的来信,援引古今,洋洋洒洒地写满六篇纸;尽管我原来打算不回答,到这时又怎么能作罢呢!
我本是一个卑微的人,因为到幽州出差,才得以占据青州刺史的职位。袁绍对我恩深情厚,我怎么会乐意在今天与他自相攻杀呢?每次登城指挥军队,遥望城下袁军的旗鼓,感念从前与老朋友的亲密来往,抚着弓弦拿着羽箭,不由得泪流满面!为什么呢?我自认为辅佐袁绍非常尽心,没有什么后悔的;而袁绍对我的接待,超过了与我同等的其他人。在刚接受青州刺史职务的时候,我以为会彻底完成大业,共同扶助王室。没想到后来天子不高兴,我的家乡徐州受到曹操进攻;上司张超遭遇到像周文王被囚在羑里那样的灾难,陈留太守张邈又受制于当初一同起兵的同盟者。我的营救计划落了空,丧失了忠孝两方面的名誉;上了年纪和老朋友翻脸,又损伤了朋友的情分。面对这两者,如果万不得已,要在丧失忠孝名誉和损伤朋友情分之间作选择的话,由于轻重不一样,亲疏不相同,所以只能擦干眼泪向朋友宣告绝交。
假如袁绍稍微宽容故旧友人,对愿意为自己服务的朋友非常尊重,对希望离开的朋友能够理解,不急着向他们报复泄愤,使用刑罚杀戮来加强地位;那么我就会表现出季札一样的谦让交出东郡,今天也不会与他交战了。
有什么事实证明袁绍并没有能这样做呢?过去,张景明亲自登坛参加歃血起誓拥护袁绍,后来又奉袁绍之命奔走游说;终于使冀州牧韩馥让出印信,袁绍得到了冀州的地盘。然而后来仅仅因为奉命到许都呈送表章朝见皇帝时,被朝廷赐予爵位授给官职的缘故,张景明回来后,不仅得不到理解和宽大,反而很快就遭受了诛灭的灾祸。吕奉先因讨伐董卓失败前来投奔,请求袁绍增加兵马没有得到同意,因而告辞离去,这有什么罪过?竟然遭到偷袭刺杀,差一点丧命。刘子璜因为有一次到外面出使的时间将会超过三个月,推辞不愿接受使命而没有得到批准,在畏惧袁绍而又怀念父母的情况下,便耍了一点虚假手段以求能回家乡;这可以称得上是有志于忠孝,并未损害袁绍的霸主地位。然而袁绍却擅自下令把他处死在军营之中,一点也不饶恕过失。我虽然不聪明,又素来不能够一寻到开头就知道结果,刚看到隐微的变化就知道后来显著的情形;但是我暗自揣测袁绍的心,他难道真的认为这三个人该处死,对他们的惩罚准确无误吗!其实他只是因为想统一崤山以东地区,扩充兵力讨伐董卓;担忧战士们怀有二心,没有办法阻止和勉励;所以才不准手下的人接受朝廷的任命而只能为自己服务,愿意为他服务的人蒙受光荣,打算离开他的人则遭到杀戮:这种做法对袁绍有利,却不合我们这种游宦之士的心愿啊。所以我以前人的遭遇作为鉴戒,今天在这里困守死战;我虽然很愚蠢,也曾经听到过君子的言论。这样做实在不是我的本心,而是袁绍自己招致的结果。我之所以不顾本郡百姓,出全力死守这座城池,正是考虑到君子即使逃亡出本国,也不应当逃到本国的敌国去这条古训。我正是因此才得罪了袁绍,被围攻超过了三个月;而你现在又援引这同样的道理来规劝我,恐怕是言辞相同而旨趣正好相反,不是君子所认为的福与祸吧!
我听说过:讲义不能背叛父母,讲忠不能违逆上司;所以我尊崇东面故乡徐州的乡亲,把他们当做外援;同时又在这里援助张超,以安定地方。一举两得既尽忠又尽孝,有什么不对呢?而你却要我轻视根本而与故乡的亲人断绝关系,把袁绍视为与张超同等的上司来尊重。袁绍对于我,论年纪只能算是我的兄长,论情分只是我的好友;因走的道路不同离他而去,从而使上司与亲人都得到安宁,可以说是名正言顺。如果照你的话去办,那申包胥就应该为敌国的伍员卖命,而不应当为救楚国而在秦国宫廷中号哭了。你只想苟且追求消灾免祸的小利,却不知道自己的话违背了大道理啊。你可能是看到这座城池的围困不能打破,救兵又没有赶到,想到我们两家有婚姻关系,顾念我们往常的友谊,所以才劝我放弃节操而偷生,认为这胜过坚持道义而灭亡吧。
从前,晏婴面对崔杼的利剑而不屈服,南史宁死也不愿歪曲历史记载;因此被绘成图画赞颂,名垂后世。何况我据有铜墙铁壁一般牢固的防御,调动了官吏百姓的力量;发放整整积蓄了三年的物品,作为一年的军事供应;弘扬社会所缺乏的道义,让天下人高兴?你们又何必打算在这里长期围攻下去拒不撤退呢!只怕不久之后秋风吹起尘土,幽州的公孙瓒会指挥骑兵南下;张杨、张燕也将合力制造麻烦:到时候袁绍的北部边境告急,他的心腹下属都会请求撤军回救冀州了。
袁绍应该了解我们这些人的意志,掉转旗帜撤退兵马,回到邺县去整顿军队;怎么能长时间发怒不止,一直在我的城下显示威风呢!你嘲笑我仗恃黑山农民军的救援,就不想想袁绍也曾与黄巾农民军联合过呀!再说张燕等黑山军首领,已经全都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和官职。过去,高祖在钜野接受了农民军首领彭越的投降,光武皇帝创立基业也从绿林农民军开始,最终却能开国称帝,中兴汉室;只要能够辅佐君主振兴政治,联合黑山军又有什么妨碍呢?何况我还亲自接到皇帝下达的指示,要我与他们合作。别了,孔璋:你在异乡谋取私人利益,臧洪我却要为君主亲人奉献生命;你把自己托付给袁绍,臧洪我却要为长安的朝廷效力;你说我身死而名灭,我也笑你无论生死都默默无闻。
可悲呀!你我同根生出而枝梢分离。你自己保重保重!还有什么话可说啊!
袁绍看了臧洪的复信,知道他没有投降的意思,便增添兵力加强进攻。城中粮食吃光,外边又没有强大的救援;臧洪自己估计失败难免,便召来手下的官兵对他们说:“袁氏无道,图谋不轨,而且不救臧洪的上司。臧洪从大义上说,是不得不死;可诸君不必要白白陷入这场灾祸。你们可以在城池被攻破之前,带着妻子儿女逃出去!”官兵以及百姓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,说:“明府您与袁氏,本来没有仇怨。现今为着本郡太守的缘故,自己招致摧残和围困;我们怎么忍心丢下您各自去逃命啊!”
开始时,官兵和百姓还能挖洞掏老鼠,烹煮弓弩上的弓弦和牲畜头角充饥,到后来一点可吃的东西都没有了。郡政府的主簿向臧洪报告,说是府内的厨房中只剩下三斗米了,请求分为若干份,慢慢熬粥给臧洪喝。臧洪叹息说:“我独自喝粥干什么呢!”下令把三斗米全部熬成稀粥,大家分着喝了;臧洪还杀了他的爱妾让将士们分吃人肉。将士们都泪流满面,没有人能抬起头来。城中的男女七八千人相互枕着死去,没有一个逃离背叛。城被攻破后,袁绍生擒了臧洪。
袁绍素来与臧洪亲善,用帏幔搭起大帐篷,召集手下的将领都来会见,对他说:“臧洪,你怎么这样对不起我呢!今天你服不服?”臧洪双手撑在地上,抬头瞪大双眼回答说:“袁氏家族服务于汉朝,四代人中有五人位至三公,可以说是受恩深重。现今王室衰弱,你没有扶助的意思;反而想趁着机会,实现非分的野心;杀死了许多忠良,以树立自己邪恶的威风。我亲眼看到你称张邈为兄,那么我的上司张超就是你的弟弟;本应该同心合力,为国除害:为什么你拥有强大的兵力而眼看着别人被屠杀灭绝?可惜臧洪力量不够,不能把刀刃推进你的胸膛而为天下的人报仇,怎么会来服从你!”袁绍本来爱惜臧洪,心想先让他表示屈服,然后再原谅他;看见臧洪言辞如此激烈,知道他终究不会为自己效力,于是下令把他处死。
臧洪同县的老乡陈容,年轻时是个书生,他倾慕臧洪,随臧洪到东郡担任郡丞。城未攻破时,臧洪把他派出城外。袁绍见臧洪时也让他在座,他看臧洪要被推出处死,站起身对袁绍说:“将军为成就大事而发动义军,想替天下除去暴虐的董卓;却擅自先诛杀忠义之士,这怎么符合天意!臧洪发动反抗是为了保护他的上司张超,你为什么要杀他?”袁绍面有愧色,让手下人把陈容拉出去,并对他说:“你又不是臧洪的同党,空自这样送死干什么?”陈容转过头回答说:“仁义的实现哪里有什么常规!遵循它的就是君子,违背它的则是小人。今天我宁愿与臧洪同日死,也不愿与将军同日生!”于是他也被杀害。
在座的人无不叹息,悄悄互相议论说:“怎么能在一天之中杀死两位刚烈的义士呢!”此前,臧洪曾派两名司马出城,去向吕布求救;等到他们返回时,城池已经陷落,两位司马一齐冲入敌阵奋战而死。
评论说:吕布像咆哮的猛虎一样勇猛,而没有杰出奇妙的谋略;轻率狡猾,反复无常,唯利是图:从古到今,像这样的人没有不被诛灭的。过去汉光武帝没有认准庞萌,近代的魏太祖也受张邈的蒙蔽。“能够充分了解人,这才算得上是智者”,“这一点连古代的唐尧也感到困难”,《尚书》中的这些话确实有道理啊!陈登、臧洪都有英雄的气概和高尚的节操:陈登不幸英年早逝,功业未遂;臧洪因为兵弱敌强,壮志未酬。多可惜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