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太祖围张超于雍丘。超言:“唯恃臧洪,当来救吾。”众人以为袁、曹方睦;而洪为绍所表用,必不败好招祸,远来赴此。超曰:“子源,天下义士,终不背本者;但恐见禁制〔1〕,不相及逮耳〔2〕。”
洪闻之,果徒跣号泣〔3〕,并勒所领兵〔4〕;又从绍请兵马,求欲救超。而绍终不听许,超遂族灭。
洪由是怨绍,绝不与通〔5〕。绍兴兵围之,历年不下。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〔6〕,喻以祸福,责以恩义〔7〕。洪答曰:
隔阔相思〔8〕,发于寤寐〔9〕,幸相去步武之间耳〔10〕。而以趋舍异规〔11〕,不得相见,其为怆悢〔12〕,可为心哉〔13〕!前日不遗〔14〕,比辱雅贶〔15〕;述叙祸福,公私切至〔16〕。所以不即奉答者,既学薄才钝,不足塞诘〔17〕;亦以吾子携负侧室〔18〕,息肩主人〔19〕,家在东州〔20〕,仆为仇敌〔21〕,以是事人〔22〕,虽披中情〔23〕,堕肝胆〔24〕,犹身疏有罪〔25〕,言甘见怪〔26〕,方首尾不救〔27〕,何能恤人〔28〕?且以子之才,穷该典籍;岂将暗于大道,不达余趣哉〔29〕?然犹复云云者〔30〕,仆以是知足下之言,信不由衷,将以救祸也〔31〕。必欲算计长短,辩咨是非;是非之论,言满天下;陈之更不明〔32〕,不言无所损。又言伤告绝之义〔33〕,非吾所忍行也。是以捐弃纸笔〔34〕,一无所答。亦冀遥忖其心〔35〕,知其计定,不复渝变也。
重获来命〔36〕,援引古今,纷纭六纸〔37〕;虽欲不言,焉得已哉!仆小人也〔38〕,本因行役〔39〕,寇窃大州〔40〕。恩深分厚,宁乐今日自还接刃〔41〕?每登城勒兵,望主人之旗鼓〔42〕,感故友之周旋〔43〕,抚弦搦矢〔44〕,不觉流涕之覆面也!何者?自以辅佐主人,无以为悔〔45〕;主人相接,过绝等伦〔46〕。当受任之初,自谓究竟大事〔47〕,共尊王室。岂悟天子不悦,本州见侵〔48〕;郡将遘牖里之厄〔49〕,陈留克创兵之谋〔50〕。谋计栖迟〔51〕,丧忠孝之名〔52〕;杖策携背〔53〕,亏交友之分。揆此二者〔54〕,与其不得已,丧忠孝之名与亏交友之道,轻重殊途〔55〕,亲疏异画〔56〕,故便收泪告绝。
若使主人少垂故人〔57〕,住者侧席〔58〕,去者克己〔59〕,不汲汲于离友,信刑戮以自辅〔60〕;则仆抗季札之志〔61〕,不为今日之战矣。
何以效之〔62〕?昔张景明亲登坛歃血〔63〕,奉辞奔走〔64〕;卒使韩牧让印〔65〕,主人得地〔66〕。然后但以拜章朝主赐爵获传之故〔67〕,旋时之间,不蒙观过之贷〔68〕,而受夷灭之祸。〔一〕吕奉先讨卓来奔〔69〕,请兵不获〔70〕,告去何罪?复见斫刺,滨于死亡〔71〕。刘子璜奉使逾时〔72〕,辞不获命〔73〕,畏(威)〔君〕怀亲,以诈求归〔74〕;可谓有志忠孝,无损霸道者也〔75〕。然辄僵毙麾下〔76〕,不蒙亏除〔77〕。〔二〕仆虽不敏〔78〕,又素不能原始见终〔79〕,睹微知著〔80〕;窃度主人之心,岂谓三子宜死〔81〕,罚当刑中哉〔82〕!实且欲一统山东,增兵讨仇;惧战士狐疑,无以沮劝〔83〕;故抑废王命以崇承制〔84〕,慕义者蒙荣〔85〕,待放者被戮〔86〕:此乃主人之利,非游士之愿也〔87〕。故仆鉴戒前人,困穷死战;仆虽下愚,亦尝闻君子之言矣。此实非吾心也,乃主人招焉。凡吾所以背弃国民,用命此城者〔88〕,正以君子之违不适敌国故也〔89〕。是以获罪主人,见攻逾时;而足下更引此义以为吾规〔90〕,无乃辞同趋异〔91〕,非君子所为休戚者哉〔92〕!
吾闻之也:义不背亲,忠不违君;故东宗本州以为亲援,中扶郡将以安社稷。一举二得,以徼忠孝,何以为非?而足下欲使吾轻本破家〔93〕,均君主人〔94〕。主人之于我也,年为吾兄,分为笃友;道乖告去〔95〕,以安君亲,可谓顺矣。若子之言,则包胥宜致命于伍员〔96〕,不当号哭于秦庭矣。苟区区于攘患〔97〕,不知言乖乎道理矣。足下或者见城围不解,救兵未至,感婚姻之义〔98〕,惟平生之好,以屈节而苟生,胜守义而倾覆也〔99〕。
昔晏婴不降志于白刃〔100〕,南史不曲笔以求生〔101〕;故身著图像〔102〕,名垂后世。况仆据金城之固〔103〕,驱士民之力;散三年之蓄〔104〕,以为一年之资〔105〕;匡困补乏〔106〕,以悦天下〔107〕?何图筑室反耕哉〔108〕!但惧秋风扬尘,伯珪马首南向〔109〕;张杨、飞燕〔110〕,膂力作难;北鄙将告倒悬之急〔111〕,股肱奏乞归之诚耳〔112〕。
主人当鉴我曹辈〔113〕,反旌退师〔114〕,治兵邺垣;何宜久辱盛怒,暴威于吾城下哉〔115〕!足下讥吾恃黑山以为救,独不念黄巾之合从邪!加飞燕之属,悉以受王命矣〔116〕。昔高祖取彭越于钜野〔117〕,光武创基兆于绿林〔118〕,卒能龙飞中兴〔119〕,以成帝业;苟可辅主兴化,夫何嫌哉〔120〕?况仆亲奉玺书与之从事〔121〕。行矣孔璋〔122〕:足下徼利于境外〔123〕,臧洪授命于君亲〔124〕;吾子托身于盟主〔125〕,臧洪策名于长安〔126〕;子谓余身死而名灭,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。
悲哉!本同而末离。努力努力!夫复何言〔127〕!
【注释】
〔1〕见禁制:受袁绍禁止牵制。
〔2〕及逮:到达这里。
〔3〕徒跣(xiǎn):赤脚步行。形容一听到消息急得连鞋都顾不得穿。
〔4〕勒:召集。
〔5〕绝:断绝关系。
〔6〕邑人:同县的老乡。
〔7〕责以恩义:责备臧洪对袁绍忘恩负义。以下臧洪的回信在内容上有四个层次。第一是解释一直未回信的原因;第二是说明自己与袁绍关系恶化的责任完全在对方;第三是反驳陈琳来信所说的道理;第四是表示自己抵抗到底的决心。
〔8〕隔阔:分离。
〔9〕寤寐:醒了与睡着。意思是日夜思念。
〔10〕步武:脚印。步武之间即一两步远,形容距离很近。
〔11〕趋舍异规:志趣不同。
〔12〕怆悢(chuàng liàng ):悲伤。
〔13〕可为心哉:难道能够忍受吗?
〔14〕不遗:没有遗弃我。这是谦辞。
〔15〕比:一再。雅贶(kuàng):风雅的赠与。指陈琳的来信。
〔16〕公私:从公私两方面讲道理。
〔17〕塞诘:圆满对答您的问题。
〔18〕吾子:指陈琳。
〔19〕息肩:卸下肩上的负担休息。这里指停留。主人:东道主。指袁绍。陈琳最初在京城任大将军何进的幕僚,何进被杀董卓执政后,他逃出洛阳到冀州投奔袁绍。这句话就指他到冀州。
〔20〕东州:指陈琳家乡所在的徐州。徐州在洛阳的东面。这句话意思是说陈琳以一个边远地区的人士中途投靠袁绍,难以得到信任。
〔21〕仆:谦虚的自称。
〔22〕是:这些不利因素。人:指袁绍。
〔23〕披中情:表露内心的真实感情。
〔24〕堕肝胆:取出肝胆。意指竭诚效忠。
〔25〕身疏有罪:对袁绍不巴结奉承将会得罪他。
〔26〕言甘见怪:对袁绍说好听的话又可能引起反感。
〔27〕首尾不救:意思是您自己都进退两难。
〔28〕恤人:照顾他人。这里人指臧洪。
〔29〕余趣:我的志趣。
〔30〕云云:这样说那样说。指陈琳一再来信。
〔31〕救祸:消除灾祸。意思是陈琳不写这些信就难逃袁绍的毒手。
〔32〕陈之更不明:说也不可能说得更明白。臧洪认为自己与袁绍之间的是非清清楚楚,无须再加申说世人也很明白。
〔33〕告绝:告知断绝友情。
〔34〕捐弃:丢开。
〔35〕忖其心:了解我的内心。
〔36〕重:再一次。来命:来信。
〔37〕纷纭六纸:洋洋洒洒写了六篇纸。
〔38〕小人:卑微的人。
〔39〕行役:出公差。指受张超之命到幽州见刘虞事。
〔40〕寇窃:偷抢。是担任官职的谦虚说法。大州:指青州。臧洪受袁绍指派代理了两年青州刺史。
〔41〕宁乐:怎么会乐意。自还接刃:自相攻杀。
〔42〕旗鼓:指袁绍围城的军队。
〔43〕周旋:亲密来往。这是当时习语。
〔44〕弦:弓弦。搦(nuò):拿住。
〔45〕悔:后悔。指对不住袁绍的地方。
〔46〕过绝等伦:超过于同等的其他人。
〔47〕究竟:彻底完成。
〔48〕本州见侵:指曹操两次进攻徐州牧陶谦以报父仇事。
〔49〕郡将:郡太守的另一称呼。这里指张超。遘(gòu):遭遇到。牖(yǒu)里:地名。又作羡里。在今河南汤阴县北。周文王曾被商纣囚禁在这里。厄:灾难。
〔50〕陈留:指任陈留太守的张邈。克:受制约。这句是说张邈首创义兵使曹、袁成了气候,到头来反被二人逼死。
〔51〕栖迟:废弃。这句指自己营救张超的计划落空。
〔52〕忠:对张超而言。孝:对家乡徐州的父老、家族长辈而言。
〔53〕杖策:拄拐杖。比喻上了年纪。携背:指与朋友翻脸。在这篇书信中,臧洪始终认为自己的君乃是张超,而袁绍只是自己的朋友。因为他是受命到幽州中途被战乱阻挡而客居冀州的,所以他一再称袁绍为“主人”,即冀州的东道主。既是主客关系,袁绍就只能是朋友。
〔54〕揆(kuí):估量。
〔55〕殊途:不一样。
〔56〕异画:不相同。
〔57〕少垂故人:略微宽容一点过去的朋友。
〔58〕住者:愿意留住在冀州为袁绍出力者。侧席:不正坐。君主企盼和尊重人才的表示。这句是说袁绍对愿意为自己服务的朋友要尊重。
〔59〕去者:希望离开冀州另谋出路者。克己:约束自己。意思是袁绍对希望离开的朋友要理解,不要伤害他们。
〔60〕汲汲:心中急于想报复泄愤的样子。离友:要想离开的朋友。即上文所说的“去者”。自辅:帮助自己树立威风。
〔61〕抗:表现出。季札:春秋时吴国国君诸樊的弟弟。又称公子札。他曾多次推让君位,是古代谦让的典型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十一《吴太伯世家》。这句意思是让出东郡给袁绍。
〔62〕效之:证明袁绍并未能这样做。
〔63〕张景明:名导。河内郡修武(今河南获嘉县)人。曾任钜鹿郡太守。事见《水经注·浊漳水》。
〔64〕奉辞:奉命。
〔65〕韩牧:指冀州牧韩馥。
〔66〕地:指冀州。
〔67〕拜章朝主:呈送表章朝见皇帝。传(zhuàn):朝廷发给官员的身份证件。获传即受官。
〔68〕观过:仔细考察所犯过失的性质。孔子认为,仔细考察一个人所犯过失的性质,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,所以他说:“观过,斯知仁(人)矣。”见《论语·里仁》。贷:宽大。
〔69〕奉先:吕布的字。
〔70〕不获:未得同意。
〔71〕滨于:差一点。
〔72〕奉使:奉命出使。
〔73〕辞:推辞。获命:得到批准。
〔74〕以诈求归:耍了一点虚假手法以求能回家乡。
〔75〕霸道:这里指诸侯中霸主的统治。袁绍是关东诸军公推的盟主,相当于春秋时的霸主。
〔76〕僵毙:处死。
〔77〕亏除:饶恕过失。
〔78〕不敏:不聪明。这是自谦的话。
〔79〕原始见终:一寻到开头就看到了结果。
〔80〕睹微知著:刚看到隐微的变化就知道它后来显著的情形。
〔81〕宜死:确实应该处死。
〔82〕刑中:量刑准确无误。
〔83〕沮劝:阻止和勉励。
〔84〕抑废王命:压制不理皇帝的任命。指不准在冀州的人士接受汉献帝任命的官职,以免他们离开。承制:秉承皇帝旨意而自行任命官员。这里指袁绍对下属的任命权力。
〔85〕慕义者:指愿意为袁绍效力的人。
〔86〕待放者:指准备离开袁绍的人。
〔87〕游士:周游天下选择合乎自己理想的统治者而为之效力的人士。
〔88〕用命:出全力(坚守)。
〔89〕违:逃亡出本国。古人认为君子因故从本国逃亡,也不应当逃到本国的仇国去,叫做“君子违不适仇国”。见《左传》哀公八年。臧洪认为袁绍坐视自己的府君张超被袁绍的同党曹操杀死之后,袁绍的冀州就成为自己的仇国。
〔90〕此义:这样的道理。指不应当忘恩负义。规:规劝。
〔91〕无乃:恐怕是。
〔92〕所为休戚:所认为的福与祸。
〔93〕轻本:轻视根本。破家:与徐州的臧氏家族破除关系。
〔94〕均君主人:把袁绍视为与张超同等的君主来尊重。汉代各郡的太守可以自行任用下属,所以他们与其下属形成君臣关系。其下属可以称他们为“君”或“府君”,其官署也称为“府朝”或“郡朝”。
〔95〕道乖:走的路不相同。
〔96〕包胥:即申包胥。春秋时楚国国君的后代。前 506 年,吴国攻破楚国,他到秦国求救,在宫廷痛哭七天七夜,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。事见《左传》定公四年。伍员(?—前 484):字子胥。春秋时吴国大夫。其父伍奢本为楚国大夫,因事被杀。他辗转逃到吴国,帮助阖闾夺取王位,励精图治,使吴国成为强国。前 506 年,他定计攻楚为父报仇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六十六。
〔97〕苟区区:苟且追求区区小利。攘患:消灾免祸。这在臧洪看来是区区小利。
〔98〕婚姻:臧洪与陈琳两家有婚姻关系。
〔99〕守义:恪守道义。
〔100〕晏婴(?—前500):字平仲。夷维(今山东高密市)人。春秋时齐国的大夫。现今尚存的《晏子春秋》,是战国人搜集他的言行编辑而成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六十二。降志:屈从。前 548 年,齐国的权臣崔杼杀国君齐庄公,立景公,并强迫齐国官员参与盟会起誓支持自己。在利剑当胸的情况下,晏婴仍然坚持不从。事见《晏子春秋》。
〔101〕南史:春秋时齐国的史官。崔杼杀庄公,任太史的哥哥记载说:“崔杼弑其君。”崔杼杀死他。他的两个弟弟依然这样写,又被杀死一人。南史听到太史尽死的传闻,拿起简就前去,准备冒死直书。途中知道史官最终记下了这件事,这才作罢。事见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五年。
〔102〕著图像:被绘成图画。
〔103〕金城:金属铸就的城墙。比喻城墙的坚不可摧。
〔104〕蓄:积蓄的物品。
〔105〕资:供应。
〔106〕匡:救。救困与补乏都指弘扬社会所缺乏的道义。
〔107〕悦天下:让天下人高兴。
〔108〕何图:(你们又)何必打算。筑室反耕:就地修房耕田。比喻围攻城市的军队打定主意不撤退。前 594 年,楚国军队围攻宋,曾“筑室反耕”,见《左传》宣公十五年。这里臧洪的意思是不怕对方长期围攻。
〔109〕伯珪:公孙瓒的字。当时公孙瓒据有幽州,与袁绍相抗。
〔110〕飞燕:即张燕。传见本书卷八。
〔111〕北鄙:冀州的北部边境。倒悬:把人倒吊起来。形容形势危急无比。
〔112〕股肱:指袁绍的下属。乞归:请求撤军回救冀州。
〔113〕鉴:了解。
〔114〕反旌:掉转旗帜。
〔115〕暴(pù)威:显示威风。
〔116〕受王命:接受朝廷的招安和官职。张燕原来是黑山农民起义军的首领。
〔117〕彭越(?—前 196):字仲。山阳郡昌邑(今山东金乡县西北)人。秦末聚众起兵,率兵三万投奔刘邦,帮助击破项羽,被封为梁王。后以谋反罪名被刘邦杀死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九十、《汉书》卷三十四。
〔118〕创基兆:开创事业的基础。绿林: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名称。刘秀最初是其中的成员。
〔119〕龙飞:当上皇帝。指刘邦。中兴:指刘秀。
〔120〕何嫌:有什么妨碍。
〔121〕奉玺书:接到皇帝的指示。从事:合作。
〔122〕行矣:走吧。告别用语。孔璋:陈琳的字。
〔123〕徼(jiǎo)利:求取私利。境外:指两人的家乡广陵郡辖境之外。这句暗中讽刺陈琳才有点忘恩负义。
〔124〕授命:奉献生命。
〔125〕盟主:指袁绍。
〔126〕策名:把名字记在官员的名册上。指出仕效力。长安:当时汉献帝在长安,所以长安代指汉朝。
〔127〕夫复何言:还有什么话可说呵。表示与陈琳一刀两断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臣松之按《英雄记》云:“袁绍使张景明、郭公则、高元才等,说韩馥,使让冀州。”然馥之让位,景明亦有其功;其余之事未详。
〔二〕臣松之按公孙瓒表列绍罪过云:“绍与故虎牙将军刘勋,首共造兵,勋仍有效,而以小忿枉害于勋。绍罪七也。”疑此是子璜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