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灵帝末,弃官还家。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。董卓杀帝,图危社稷。洪说超曰:“明府历世受恩〔1〕,兄弟并据大郡〔2〕。今王室将危,贼臣未枭,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〔3〕。今郡境尚全,吏民殷富;若动桴鼓〔4〕,可得二万人:以此诛除国贼,为天下倡先,义之大者也!”
超然其言,与洪西至陈留,见兄邈计事。邈亦素有心,会于酸枣。
邈谓超曰:“闻弟为郡守,政教威恩〔5〕,不由己出,动任臧洪〔6〕。洪者何人?”超曰:“洪才略智数优超〔7〕,超甚爱之,海内奇士也!”邈即引见洪,与语,大异之。致之于刘兖州公山、孔豫州公绪〔8〕,皆与洪亲善。
乃设坛场,方共盟誓;诸州郡更相让,莫敢当〔9〕,咸共推洪。洪乃升坛,操盘歃血而盟曰〔10〕:“汉室不幸,皇纲失统;贼臣董卓乘衅纵害,祸加至尊〔11〕,虐流百姓;大惧沦丧社稷,翦覆四海〔12〕。兖州刺史岱、豫州刺史伷、陈留太守邈、东郡太守瑁、广陵太守超等,纠合义兵,并赴国难。凡我同盟,齐心戮力,以致臣节;殒首丧元〔13〕,必无二志!有渝此盟,俾坠其命〔14〕,无克遗育〔15〕!皇天后土,祖宗明灵:实皆鉴之〔16〕!”洪辞气慷慨,涕泣横下。闻其言者,虽卒伍厮养〔17〕,莫不激扬,人思致节。〔一〕
顷之,诸军莫适先进〔18〕,而食尽众散。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。值公孙瓒之难,至河间,遇幽、冀二州交兵,使命不达。
而袁绍见洪,又奇重之,与结分合好〔19〕。会青州刺史焦和卒,绍使洪领青州,以抚其众。〔二〕洪在州二年,群盗奔走。绍叹其能,徙为东郡太守,治东武阳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明府:对郡太守的尊称。因为当时习称郡太守为府君,明府即贤明的府君。
〔2〕大郡:汉代称户数达到十二万的郡为大郡。
〔3〕秋:代指时候。
〔4〕动桴(fú)鼓:敲起军鼓。桴是鼓槌。古代军队以鼓声作为前进的信号,所以动桴鼓指集合军队出征。
〔5〕威恩:惩罚与奖赏。
〔6〕动:动辄。
〔7〕智数:智谋心计。
〔8〕公山:刘岱的字,他当时任兖州刺史。这种先列官爵再加字的称呼,是比较正式的尊称。公绪:孔伷(zhòu)的字,他当时任豫州刺史。
〔9〕当:担任主持人。
〔10〕操盘(pán):端起盛有牲畜血液的容器。古代结盟立誓时,要用嘴吸取少许牲畜的血以示诚心,称为歃血。盘就是盛血的容器,由主持人端着。盟:正式列名参加关东联军声讨董卓的军政官员,有袁绍、袁术、韩馥、孔伷、刘岱、王匡、张邈、张超、桥瑁、袁遗、鲍信、曹操共十二人。虽然史书上说他们是同时起兵公推袁绍为盟主,但是实际上在起事时他们并未全部会齐在一起订立盟誓。最先立誓起事只有刘岱、孔伷、张邈、张超、桥瑁五人,即此处所记。起事之后,其余的人才紧接着加入进来,并公推袁绍为盟主。
〔11〕至尊:指被董卓废黜并杀死的少帝刘辩。
〔12〕翦覆:侵夺颠覆。
〔13〕丧元:丢掉脑袋。与殒首同义。
〔14〕俾坠其命:使他丧失性命。
〔15〕无克遗育:让他断子绝孙。
〔16〕鉴:审察。
〔17〕卒伍:普通士兵。厮养:从事养马、打柴、煮饭等低贱杂役的人。
〔18〕莫适先进:没有人愿意打头阵。
〔19〕结分(fèn):结下友谊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臣松之按:于时此盟,止有刘岱等五人而已。《魏氏春秋》横纳刘表等数人,皆非事实:表保据江、汉,身未尝出境,何由得与洪同坛而盟乎?
〔二〕《九州春秋》曰:“初平中,焦和为青州刺史。是时,英雄并起,黄巾寇暴;和务及同盟,俱入京畿,不暇为民保障,引军逾河而西。未久,而袁、曹二公与卓将战于荥阳,败绩。黄巾遂广,屠裂城邑。和不能御,然军器尚利,战士尚众;而耳目侦逻不设,恐动之言妄至;望寇奔走,未尝接风尘交旗鼓也。欲作陷冰丸沉河,令贼不得渡;祷祈群神,求用兵必利;蓍筮常陈于前,巫祝不去于侧;入见其清谈干云,出则浑乱,命不可知:州遂萧条,悉为丘墟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