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臧洪字子源,广陵射阳人也。父旻,历匈奴中郎将,中山、太原太守,所在有名。洪体貌魁梧,有异于人。举孝廉,为郎。时选署郎,以补县长:琅邪赵昱为莒长,东莱刘繇下邑长,东海王朗菑丘长,洪即丘长。

【原文】

臧洪字子源,广陵射阳人也〔1〕。父旻,历匈奴中郎将,中山、太原太守〔2〕,所在有名。〔一〕

洪体貌魁梧,有异于人。举孝廉,为郎。时选三署郎,以补县长〔3〕:琅邪赵昱为莒长〔4〕,东莱刘繇下邑长〔5〕,东海王朗菑丘长〔6〕,洪即丘长〔7〕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射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北。

〔2〕匈奴中郎将:即护匈奴中郎将。太原:郡名。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

〔3〕三署:五官中郎将署、左中郎将署、右中郎将署合称三署,分别统领郎官,充任宫廷侍卫。

〔4〕赵昱:传见本书卷八《陶谦传》裴注引《后汉书》。莒(jǔ)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莒县。

〔5〕刘繇:传见本书卷四十九。下邑:县名。县治在今安徽砀山县。

〔6〕菑丘:县名。县治在今安徽淮北市东南。

〔7〕即丘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南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“旻,有干事才,达于从政,为汉良吏。初从徐州从事辟司徒府,除卢奴令;冀州举尤异,迁扬州刺史、丹杨太守。是时,边方有警,羌胡出寇;三府举能,迁旻匈奴中郎将。讨贼有功,征拜议郎。还京师,见太尉袁逢。逢问其西域诸国土地、风俗、人物、种数。旻具答言:西域本三十六国,后分为五十五,稍散至百余国。其国大小,道里近远,人数多少,风俗燥湿,山川、草木、鸟兽、异物名种,不与中国同者,悉口陈其状,手画地形。逢奇其才,叹息言:‘虽班固作《西域传》,何以加此?’旻转拜长水校尉,终太原太守。”

下一篇:灵帝末,弃官还家。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。董卓杀帝,图危社稷。洪说超曰:“明府历世受恩,兄弟并据大郡。今王室将危,贼臣未枭,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。今郡境尚全,吏民殷富;若动桴鼓,可得万人:以此诛除国贼,为天下倡先,义之大者也!”超然其言,与洪西至陈留,见兄邈计事。邈亦素有心,会于酸枣。邈谓超曰:“闻弟为郡守,政教威恩,不由己出,动任臧洪。洪者何人?”超曰:“洪才略智数优超,超甚爱之,海内奇士也!”邈即引见洪,与语,大异之。致之于刘兖州公山、孔豫州公绪,皆与洪亲善。乃设坛场,方共盟誓;诸州郡更相让,莫敢当,咸共推洪。洪乃升坛,操盘歃血而盟曰:“汉室不幸,皇纲失统;贼臣董卓乘衅纵害,祸加至尊,虐流百姓;大惧沦丧社稷,翦覆海。兖州刺史岱、豫州刺史伷、陈留太守邈、东郡太守瑁、广陵太守超等,纠合义兵,并赴国难。凡我同盟,齐心戮力,以致臣节;殒首丧元,必无志!有渝此盟,俾坠其命,无克遗育!皇天后土,祖宗明灵:实皆鉴之!”洪辞气慷慨,涕泣横下。闻其言者,虽卒伍厮养,莫不激扬,人思致节。顷之,诸军莫适先进,而食尽众散。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。值公孙瓒之难,至河间,遇幽、冀州交兵,使命不达。而袁绍见洪,又奇重之,与结分合好。会青州刺史焦和卒,绍使洪领青州,以抚其众。洪在州年,群盗奔走。绍叹其能,徙为东郡太守,治东武阳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