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闻武昌左部督薛莹,征下狱〔1〕,抗上疏曰:“夫俊乂者〔2〕,国家之良宝,社稷之贵资;庶政所以伦叙〔3〕,四门所以穆清也〔4〕。故大司农楼玄、散骑中常侍王蕃、少府李勖〔5〕,皆当世秀颖,一时显器;既蒙初宠,从容列位〔6〕;而并旋受诛殛,或圮族替祀〔7〕,或投弃荒裔。盖《周礼》有赦贤之辟〔8〕,《春秋》有宥善之义〔9〕。《书》曰:‘与其杀不辜〔10〕,宁失不经〔11〕。’而蕃等罪名未定,大辟已加〔12〕;心经忠义,身被极刑:岂不痛哉!且已死之刑〔13〕,固无所识〔14〕;至乃焚烁流漂,弃之水滨:惧非先王之正典,或甫侯之所戒也〔15〕。是以百姓哀耸,士民同戚。蕃、勖永已,悔亦靡及〔16〕;诚望陛下,赦召玄出。而顷闻薛莹,猝见逮录〔17〕。莹父综,纳言先帝〔18〕,傅弼文皇〔19〕。及莹承基,内厉名行;今之所坐〔20〕,罪在可宥。臣惧有司,未详其事;如复诛戮,益失民望。乞垂天恩,原赦莹罪;哀矜庶狱〔21〕,清澄刑网〔22〕。则天下幸甚!”
时师旅仍动〔23〕,百姓疲弊。抗上疏曰:“臣闻《易》贵随时〔24〕,《传》美观衅〔25〕;故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〔26〕,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〔27〕。苟无其时,玉台有忧伤之虑〔28〕,孟津有反旆之军〔29〕。今不务富国强兵,力农蓄谷;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,百揆之署无旷厥职〔30〕;明黜陟以厉庶尹〔31〕,审刑赏以示劝沮;训诸司以德而抚百姓以仁〔32〕;然后顺天乘运,席卷宇内。而听诸将徇名〔33〕,穷兵黩武;动费万计,士卒凋瘁。寇不为衰,而我已大病矣!今争帝王之资,而昧十百之利〔34〕;此人臣之奸便〔35〕,非国家之良策也。昔齐鲁三战,鲁人再克而亡不旋踵〔36〕。何则?大小之势异也。况今师所克获,不补所丧哉!且阻兵无众〔37〕,古之明鉴。诚宜暂息进取小规,以蓄士民之力;观衅伺隙,庶无悔吝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薛莹(?—公元 282):传附本书卷五十三《薛综传》。
〔2〕俊乂:优秀人才。
〔3〕伦叙:(有)条理秩序。
〔4〕四门所以穆清:指人才从四面来到并和睦相处。《尚书·尧典》有“宾于四门,四门穆穆”的句子,意思是尧让舜在四门迎接各地来宾,并使之和睦相处。
〔5〕楼玄:传见本书卷六十五。 王蕃(?—公元 266)传见本书卷六十五。
〔6〕列位:各个官位。
〔7〕圮(pǐ)族:毁灭家族。替祀:断绝祭祀。
〔8〕赦贤之辟:赦免贤才的法规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谏》说司谏负责考察评选有道德才能的人,对他们有“赦宥”的特殊照顾。
〔9〕宥善:春秋时晋国的大臣叔向因受牵连被囚禁,另一位大臣祁奚为他求情,说叔向这样有功德的人,其十代子孙有罪都应当赦免,更不用说他本人了,叔向因此被释放。见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一年。
〔10〕不辜:无辜。
〔11〕宁失不经:宁肯犯不遵守成规定法的过失。这两句出自《左传》襄公二十六年所引《夏书》。
〔12〕大辟:死刑。
〔13〕刑:指犯人。
〔14〕固:本来。
〔15〕甫侯:西周官员。他曾向周穆王建议恢复用钱赎罪免刑的法律,见《尚书·吕刑》、《诗经·崧高》郑玄笺。
〔16〕靡及:来不及。
〔17〕逮录:逮捕受审。
〔18〕纳言:当时习称尚书为纳言,这里指在尚书台做官。先帝:指孙权。
〔19〕傅:担任辅导老师。薛综曾任太子少傅。弼:辅助。文皇:指孙权的太子孙和。孙和的儿子孙皓当皇帝后,追谥他为文皇帝。
〔20〕坐:犯罪。
〔21〕庶狱:众多的案犯。
〔22〕刑网:指繁密的刑法条文。
〔23〕师旅:军队。仍动:频繁发动。
〔24〕随时:随从时势。《周易·随卦》彖辞有“天下随之,随之时,义大矣哉”的话,见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所引。今本《周易》作“天下随时,随时之义大矣哉”。
〔25〕观衅:观察对方的破绽。春秋时晋国大臣士会有“用师观衅而动”的话,见《左传》宣公十二年。
〔26〕有夏:夏朝。这里指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。
〔27〕纣:商朝最后一个君主。曾征服东夷,囚禁周文王。后周武王联合西南各族进攻商,他兵败自焚而死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《殷本纪》。授钺:授给吕尚以黄钺。周武王第一次进攻商,给吕尚黄钺、白旄,让他统领大军,见《史记》卷三十二《齐太公世家》。
〔28〕玉台:即瑶台。用美玉作装饰的高台。相传夏桀曾筑瑶台。见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。忧伤之虑:指商汤当初曾被夏桀囚禁在夏台一事。见《史记》卷二《殷本纪》。
〔29〕孟津:黄河古津渡名。在今河南偃师市北。反旆(pèi):掉转旗帜。旆是行军主将的大旗。
〔30〕百揆:百官。
〔31〕黜陟:贬黜与提拔。庶尹:众官。
〔32〕诸司:诸位官员。
〔33〕徇名:追求声名。
〔34〕昧:看不清。十百:十倍百倍。
〔35〕奸便:营私舞弊的有利机会。
〔36〕再克:两次战胜。亡不旋踵:还没有转过脚跟就灭亡了。这两句用张仪游说齐湣王的话,文字略有不同,见《史记》卷七十《张仪列传》。
〔37〕阻兵:仗恃军队。无众:没有民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