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年,中郎将周祗乞于鄱阳召募,事下问逊。逊以为:“此郡民易动难安,不可与召,恐致贼寇。”而祗固陈取之。郡民吴遽等,果作贼杀祗,攻没诸县。豫章、庐陵宿恶民,并应遽为寇。逊自闻,辄讨,即破之,遽等相率降;逊料得精兵千余人,郡平。时中书典校吕壹,窃弄权柄,擅作威福。逊与太常潘濬同心忧之,言至流涕。后权诛壹,深以自责。语在《权传》。时谢渊、谢厷等各陈便宜,欲兴利改作。以事下逊。逊议曰:“国以民为本:强由民力,财由民出。夫民殷国弱,民瘠国强者,未之有也。故为国者,得民则治,失之则乱;若不受利,而令尽用立效,亦为难也。是以《诗》叹‘宜民宜人,受禄于天’。乞垂圣恩,宁济百姓。数年之间,国用少丰,然后更图。”

【原文】

六年〔1〕,中郎将周祗乞于鄱阳召募〔2〕,事下问逊〔3〕。逊以为:“此郡民易动难安,不可与召,恐致贼寇。”而祗固陈取之。郡民吴遽等,果作贼杀祗〔4〕,攻没诸县。豫章、庐陵宿恶民,并应遽为寇。

逊自闻,辄讨,即破之,遽等相率降;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〔5〕,三郡平。

时中书典校吕壹〔6〕,窃弄权柄,擅作威福。逊与太常潘濬同心忧之,言至流涕。后权诛壹,深以自责。语在《权传》。

时谢渊、谢厷等各陈便宜,欲兴利改作。〔一〕以事下逊。

逊议曰:“国以民为本:强由民力,财由民出。夫民殷国弱〔7〕,民瘠国强者,未之有也。故为国者,得民则治,失之则乱;若不受利,而令尽用立效〔8〕,亦为难也。是以《诗》叹‘宜民宜人〔9〕,受禄于天’。乞垂圣恩,宁济百姓。数年之间,国用少丰,然后更图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六年:嘉禾六年(公元 237)。

〔2〕召募:指招募军队。

〔3〕事:文书。

〔4〕作贼:造反作乱。

〔5〕料:选取。

〔6〕中书典校:官名。即中书典校郎,负责审查公务文书。

〔7〕殷:众多。

〔8〕尽用:完全发挥作用。

〔9〕宜民宜人:这两句出自《诗经·假乐》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会稽典录》曰:“谢渊字休德。少修德操,躬秉耒耜;既无戚容,又不易虑:由是知名。举孝廉,稍迁至建武将军。虽在戎旅,犹垂意人物。骆统子,名秀,被门庭之谤;众论狐疑,莫能证明。渊闻之叹息曰:‘公绪早夭,同盟所哀。闻其子志行明辩,而被暗昧之谤;望诸夫子烈然高断,而各怀迟疑,非所望也。’秀卒见明,无复瑕玷,终为显士;渊之力也。”

《吴历》称云:“谢厷才辩,有计术。”

下一篇:赤乌年,代顾雍为丞相。诏曰:“朕以不德,应期践运;王途未,奸宄充路;夙夜战惧,不遑鉴寐。惟君天资聪睿,明德显融;统任上将,匡国弭难。夫有超世之功者,必应光大之宠;怀文武之才者,必荷社稷之重。昔伊尹隆汤,吕尚翼周;内外之任,君实兼之。今以君为丞相,使使持节、守太常傅常,授印绶。君其茂昭明德,修乃懿绩;敬服王命,绥靖方。於乎!总司事,以训群僚,可不敬与?君其勖之!其州牧、都护、领武昌事,如故。”先是,宫并阙;中外职司,多遣子弟给侍。全琮报逊,逊以为:“子弟苟有才,不忧不用,不宜私出以要荣利;若其不佳,终为取祸。且闻宫势敌,必有彼此,此古人之厚忌也。”琮子寄,果阿附鲁王,轻为交构。逊书与琮曰:“卿不师日!,而宿留阿寄,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。”琮既不纳,更以致隙。及太子有不安之议,逊上疏陈:“太子正统,宜有盘石之固;鲁王藩臣,当使宠秩有差;彼此得所,上下获安。谨叩头流血以闻。”书上,及求诣都,欲口论嫡庶之分,以匡得失。既不听许,而逊外生顾谭、顾承、姚信,并以亲附太子,枉见流徙。太子太傅吾粲,坐数与逊交书,下狱死。权累遣中使责让逊,逊愤恚致卒。时年。家无余财。初,暨艳造营府之论,逊谏戒之,以为必祸。又谓诸葛恪曰:“在我前者,吾必奉之同升;在我下者,则扶持之。今观君气陵其上,意蔑乎下:非安德之基也。”又广陵杨竺少获声名,而逊谓之终败,劝竺兄穆,令与别族:其先睹如此。长子延,早夭。次子抗,袭爵。孙休时,追谥逊曰昭侯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