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是时,董卓迁天子都长安,卓因留洛阳。朗父防,为治书御史,当徙西。以四方云扰〔1〕,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。
或有告朗欲逃亡者,执以诣卓。卓谓朗曰:“卿与吾亡儿同岁,几大相负〔2〕!”朗因曰:“明公以高世之德,遭阳九之会〔3〕;清除群秽,广举贤士:此诚虚心垂虑,将兴至治也。威德已隆,功业已著;而兵难日起,州郡鼎沸;郊境之内,民不安业;捐弃居产,流亡藏窜;虽四关设禁〔4〕,重加刑戮,犹不绝息:此朗之所以於邑也〔5〕。愿明公监观往事,少加三思。即荣名并于日月,伊、周不足侔也〔6〕。”卓曰:“吾亦悟之,卿言有意。”〔一〕
朗知卓必亡,恐见留;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〔7〕,求归乡里。到,谓父老曰:“董卓悖逆,为天下所仇,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。郡与京都,境壤相接;洛东有成皋,北界大河;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,其势必停于此。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,难以自安。不如及道路尚通,举宗东到黎阳。黎阳有营兵〔8〕,赵威孙,乡里旧婚,为监营谒者〔9〕,统兵马,足以为主。若后有变,徐复观望,未晚也。”
父老恋旧,莫有从者;惟同县赵咨,将家属俱与朗往焉。后数月,关东诸州郡起兵,众数十万,皆集荥阳及河内。诸将不能相一〔10〕,纵兵抄掠,民人死者且半。
久之,关东兵散,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。朗乃将家还温。时岁大饥,人相食。朗收恤宗族,教训诸弟,不为衰世解业〔11〕。
【注释】
〔1〕云扰:像乱云一样纷扰不宁。
〔2〕大相负:大大对不起。指处死。
〔3〕阳九之会:指厄运灾难降临的时候。古代的术数家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。开始的一百零六岁中,旱灾之年有九年,叫做阳九;接下来的三百七十四岁中,水灾之年有九年,叫做阴九;再下来四百八十岁中,旱灾之年又有九年,也叫做阳九。详见《汉书》卷二十一上《律历志》上。
〔4〕四关:洛阳四周的关隘。当时洛阳周围有八关。
〔5〕於(wū)邑:忧闷不舒心。
〔6〕伊、周不足侔:比上伊尹、周公也不难。
〔7〕用事者:掌握事权的人。
〔8〕黎阳有营兵: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,主力骑兵多来自幽、并二州。为了保证骑兵兵源,东汉政府特在黎阳设立骑兵训练营地,训练从这两州抽调来的骑兵。常年保持一千人的规模,受训者给予免除租税等优厚待遇。见《续汉百官志》一李贤注引应劭《汉官仪》。
〔9〕监营谒者:官名。黎阳营兵的司令官。
〔10〕相一:相统一。
〔11〕解业:抛弃学业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臣松之按:朗此对,但为称述卓功德,末相箴诲而已,了不自申释;而卓便云“吾亦悟之,卿言有意”:客主之辞,如为不相酬塞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