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司马朗字伯达,河内温人也。〔一〕九岁,人有道其父字者。朗曰:“慢人亲者,不敬其亲者也。”客谢之。
十二,试经,为童子郎〔1〕。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,疑朗匿年〔2〕;劾问,朗曰:“朗之内外〔3〕,累世长大〔4〕。朗虽稚弱,无仰高之风;损年以求早成,非志所为也。”监试者异之。
后关东兵起,故冀州刺史李邵,家居野王,近山险,欲徙居温。朗谓邵曰:“唇齿之喻,岂唯虞、虢〔5〕?温与野王即是也。今去彼而居此,是为避朝亡之期耳〔6〕。且君,国人之望也。今寇未至而先徙,带山之县必骇。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!窃为郡内忧之。”邵不从。边山之民果乱,内徙,或为寇抄。
【注释】
〔1〕童子郎:荣誉性官名。汉代的孝廉进京经过经学考试后,一般都授给郎的官衔,成为皇帝宫廷侍卫队的队员。对于聪明好学的达官子孙,虽未成年,经过经学考试后也授给郎的官衔,叫做童子郎。1965 年山西大同市出土的司马金龙墓志铭记载,司马朗、司马懿兄弟的故乡,是“河内郡温县肥乡孝敬里”,详见《文物》1972 年第 3 期《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》。现今河南温县城西约 25 公里的招贤镇,相传就是司马氏的故里所在。尚有遗迹留存。
〔2〕匿年:隐瞒年龄。
〔3〕内外:中表亲戚。
〔4〕长(cháng)大:身材高大。
〔5〕虞、虢(guó):均为先秦国名。虞国在今山西平陆县北。虢有东虢、西虢,北虢之分,这里指北虢,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一带。两国相邻,当时被喻为唇齿相依。前 655 年,晋国先向虞国借路灭掉虢国,然后又灭虞。事见《左传》僖公五年。
〔6〕避朝亡之期:只避过了早晨灭亡的期限。意思是躲得过早晨躲不过晚上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司马彪《序传》曰:“朗祖父儁,字元异。博学好古,倜傥有大度。长八尺三寸,腰带十围,仪状魁岸,与众有异。乡党宗族,咸影附焉。位至颍川太守。父防,字建公。性质直公方,虽闲居宴处,威仪不忒。雅好《汉书》名臣列传,所讽诵者数十万言。少仕州郡,历官洛阳令、京兆尹。以年老,转拜骑都尉。养志闾巷,阖门自守。诸子虽冠,成人,不命曰‘进’,不敢进;不命曰‘坐’,不敢坐;不指有所问,不敢言。父子之间,肃如也。年七十一,建安二十四年终。有子八人,朗最长,次即晋宣皇帝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