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评曰:昔魏豹闻许负之言,则纳薄姬于室〔1〕;〔一〕刘歆见图谶之文,则名字改易〔2〕;终于不免其身〔3〕,而庆钟二主〔4〕。此则神明不可虚要〔5〕,天命不可妄冀〔6〕,必然之验也。而刘焉闻董扶之辞,则心存益土;听相者之言,则求婚吴氏〔7〕;遽造舆服〔8〕,图窃神器〔9〕:其惑甚矣!璋才非人雄,而据土乱世〔10〕;负乘致寇〔11〕,自然之理。其见夺取,非不幸也。〔二〕
【注释】
〔1〕魏豹(?—前 204):战国末年魏国的贵族。陈胜起义,曾立他的哥哥魏咎为魏王。秦军攻魏,魏咎自杀,他逃亡到楚国,借到数千人马,攻下魏二十余城,自立为王。项羽大封诸侯时,改封西魏王。后被汉将韩信攻破,俘获押送到荥阳,被杀死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九十、《汉书》卷三十三。薄姬(?—前 155):其母魏氏,是魏豹同族亲戚。因善于看相的许负说薄姬会生一个当皇帝的儿子,所以魏豹娶她为小妾。魏豹死,又被刘邦收入后宫,生下代王刘恒。后刘恒继位为文帝,尊她为皇太后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四十九、《汉书》卷九十七上。
〔2〕刘歆(?—公元 23):字子骏,西汉皇族。早年曾受西汉成帝之命,与父亲刘向整理皇家藏书。刘向死,他继续这项工作,最后编成我国第一部皇家藏书的分类目录《七略》。他知识广博,尤其擅长经学。王莽执政,因早年与刘歆同任黄门郎,所以特别看重他,从此成为王莽的支持者。王莽称帝,被任命为国师,封嘉新公。新朝末年,与王涉、董忠等密谋推翻王莽,失败,自杀。传附《汉书》卷三十六《楚元王传》。图谶:预示未来事情变化特别是帝王出现的神秘图形和隐语。这种迷信在汉代特别盛行。名字改易:刘歆看到《河图赤伏符》这本图谶书籍中有“刘秀发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龙斗野,四七之际火为主”的句子,认为未来的真命天子是一个叫做刘秀的人,就把自己的名改为秀,字改为颖叔,希望能应验在自己身上。
〔3〕不免其身:指未能免除被杀或自杀的灾祸。
〔4〕庆钟:福庆落在……身上。二主:指汉高祖刘邦、光武帝刘秀。意指薄姬为刘邦生了一个皇帝儿子,刘秀也应了谶语当了东汉皇帝。
〔5〕虚要(yāo):无缘无故能够取得。
〔6〕冀:希求。
〔7〕求婚吴氏:刘焉听说吴家女子有大贵之相,就赶快聘她为儿子刘瑁的妻子。事见本卷三十四《先主吴穆皇后传》。
〔8〕舆服:指皇帝御用的车辆和服饰。
〔9〕神器:指皇帝权位。
〔10〕据土乱世:在乱世割据一方。
〔11〕负乘致寇:背上背着东西的人如果去乘车,将会招致强盗的抢劫。这一句出自《周易·解卦》的爻辞。背东西的人低贱,本来危险很小,而华丽的车辆虽好,却是强盗抢劫的目标。背东西的人硬要去乘车,被强盗抢劫了只能怨自己。这里比喻刘璋才德凡劣而占据益州,所以被刘备取代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孔衍《汉魏春秋》曰:“许负,河内温县之妇人。汉高祖封为明雌亭侯。”臣松之以为:今东人呼母为“负”,衍以许负为妇人,如为有似;然汉高祖时封皆列侯,未有乡亭之爵:疑此封为不然。
〔二〕张璠曰:“刘璋愚弱而守善言,斯亦宋襄公、徐偃王之徒,未为无道之主也。张松、法正,虽君臣之义不正,然固以委名附质;进不显陈事势,若韩嵩、刘(光)〔先〕之说刘表;退不告绝奔亡,若陈平、韩信之去项羽;而两端携贰。为谋不忠,罪之次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