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州从事贾龙(素)〔先〕领〔家〕兵数百人,在犍为东界,摄敛吏民,得千余人;攻相等,数日破走,州界清静。龙乃选吏卒迎焉。
焉徙治绵竹;抚纳离叛,务行宽惠,阴图异计〔1〕。张鲁母始以鬼道〔2〕,又有少容〔3〕,常往来焉家。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〔4〕,住汉中;断绝谷、阁〔5〕,杀害汉使。焉上书言“米贼断道〔6〕,不得复通”;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、李权等十余人,以立威刑。〔一〕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,焉击杀岐、龙。〔二〕焉意渐盛,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〔7〕。荆州牧刘表,表上“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”〔8〕。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,诞治书御史,璋为奉车都尉;皆从献帝在长安。〔三〕惟(小)〔叔〕子别部司马瑁,素随焉〔9〕。
献帝使璋晓喻焉〔10〕,焉留璋不遣。〔四〕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〔11〕,焉及范与腾通谋,引兵袭长安。范谋泄,奔槐里〔12〕。腾败,退还凉州;范应时见杀,于是收诞行刑。〔五〕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〔13〕,乃募将焉诸孙入蜀〔14〕。
时焉被天火烧城〔15〕,车具荡尽,延及民家。焉徙治成都。既痛其〔二〕子,又感祅灾〔16〕,兴平元年,痈疽发背而卒。
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〔17〕,共上璋为益州刺史。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,领益州牧。以韪为征东中郎将〔18〕,率众击刘表。〔六〕
【注释】
〔1〕异计:指割据益州自立的计谋。
〔2〕鬼道:当时人对五斗米道的称呼。五斗米道是道教各派中创立最早的一派。又叫天师道。东汉顺帝时由张陵在鹄鸣山(今四川大邑县西北)创立。由于该道把初来学道的人称为“鬼卒”,所以被叫做鬼道。见本书卷八《张鲁传》。
〔3〕少容:看起来年轻的面容。
〔4〕督义司马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这是刘焉为张鲁临时设立的官职。
〔5〕谷:指由汉中穿过秦岭到关中的谷道。如褒斜(yé)谷道、骆谷道、子午谷道等。阁:阁道。即栈道。当时秦岭栈道集中在褒斜一线。现今尚有栈道遗迹留存。
〔6〕米贼:也指五斗米道。学此道的人要先交五斗米,故名。
〔7〕乘舆:皇帝的礼仪专车队。
〔8〕表上:写表章上奏朝廷。子夏(前507一?):姓卜,名商,字子夏。温国(今河南温县西)人。孔子弟子。长于学术研究,传见《史记》卷六十七《仲尼弟子列传》。西河:古称西部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河段为西河。这里指今陕西、山西两省交界上的河段。孔子死后,子夏在西河讲学授徒。疑圣人:怀疑子夏的道德学问可以与孔子相比美。子夏在西河,儿子死,悲痛过度而眼睛失明。曾子去看他,他叹息自己无罪过却遭到上天惩罚。曾子听了勃然发怒,数落他有三罪。其中头一条就是在西河讲学不大提孔子,使得人们以为他的道德学问可以与孔子相比美。事见《礼记·檀弓》。刘表用这一典故来比喻刘焉有与汉朝皇帝抗衡的野心。
〔9〕叔子:第三个儿子。据《华阳国志》卷 5 记载,刘焉有四个儿子:长子刘范、次子刘诞,第三子刘瑁,第四子刘璋。别部司马:官名。领兵将军的直属各营,设司马为统率。单独带领一营军队行动而不与直属各营在一起的,称别部司马。
〔10〕晓喻:劝告。
〔11〕马腾:传见本书卷三十六《马超传》裴注引《典略》。郿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眉县东。反:据本书卷六《董卓传》,当时马腾等人起兵攻长安,是想除掉挟持汉献帝的董卓余党李催、郭汜等,不是谋反。
〔12〕槐里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。
〔13〕通家:世交。
〔14〕募:出钱寻找。将:携带。
〔15〕天火:由雷击或物体自燃引起的火灾。
〔16〕祅(yāo)灾:不祥的灾祸。此处指上文提到的天火。
〔17〕大吏:重要官员。
〔18〕征东中郎将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益部耆旧杂记》曰:“李权字伯豫。为临邛长。子福,见犍为杨戏《辅臣赞》。”
〔二〕《英雄记》曰:“刘焉起兵,不与天下讨董卓;保州,自守。犍为太守任岐,自称‘将军’,与从事陈超举兵击焉;焉击破之。董卓使司徒赵谦将兵向州,说校尉贾龙,使引兵还击焉;焉出青羌与战,故能破杀。岐、龙等,皆蜀郡人。”
〔三〕《英雄记》曰:“范(闻)父焉,为益州牧。董卓所征发,皆不至;收范兄弟三人,锁械于郿坞,为阴狱以系之。”
〔四〕《典略》曰:“时璋为奉车都尉,在京师,焉托疾召璋。璋自表省焉,焉遂留璋,不还。”
〔五〕《英雄记》曰:“范从长安亡之马腾营,从焉求兵;焉使校尉孙肇将兵往助之,败于长安。”
〔六〕《英雄记》曰:“焉死,子璋代为刺史。会长安拜颍川扈瑁为刺史,入汉中。荆州别驾刘阖,璋将沈弥、娄发、甘宁反;击璋不胜,走入荆州。璋使赵韪进攻荆州,屯朐䏰。” 上蠢,下如振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