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刘焉字君郎,江夏竟陵人也〔1〕。汉鲁恭王之后裔〔2〕,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〔3〕:支庶家焉〔4〕。焉少仕州郡,以宗室拜中郎。后以师祝公丧去官〔5〕,〔一〕居阳城山〔6〕,积学教授。举贤良方正〔7〕,辟司徒府。历洛阳令、冀州刺史、南阳太守、宗正、太常〔8〕。
焉睹灵帝政治衰缺,王室多故〔9〕,乃建议言:“刺史、太守,货赂为官〔10〕,割剥百姓,以致离叛。可选清名重臣,以为牧伯〔11〕,镇安方夏〔12〕。”焉内求交阯牧〔13〕,欲避世难。议未即行,侍中广汉董扶,私谓焉曰:“京师将乱。益州分野有天子气〔14〕。”焉闻扶言,意更在益州。
会益州刺史郤俭,赋敛烦扰,谣言远闻〔15〕;〔二〕而并州杀刺史张(壹)〔懿〕,凉州杀刺史耿鄙;焉谋得施,出为监军使者〔16〕,领益州牧,封阳城侯,当收俭治罪。〔三〕扶亦求为蜀郡(西部)属国都尉〔17〕;及太仓令(会)巴西赵韪去官〔18〕,俱随焉。〔四〕
是时,(涼)〔益〕州逆贼马相、赵祗等,于绵竹县自号“黄巾”,合聚疲役之民〔19〕,一二日中得数千人;先杀绵竹令李升,吏民翕集〔20〕,合万余人;便前破雒县,攻益州杀俭〔21〕,又到蜀郡、犍为〔22〕;旬月之间,破坏三郡〔23〕。相自称天子,众以万数。
【注释】
〔1〕竟陵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。
〔2〕鲁恭王:即刘余。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。封鲁王,死后的谥号为恭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五十九《五宗世家》、《汉书》卷五十三《景十三王传》。
〔3〕章帝:即刘炟(公元 57—89)。东汉皇帝。公元 76 至 89 年在位。事详《后汉书》卷三。
〔4〕支庶:家族中嫡长子以外的旁出亲属支派。
〔5〕祝公:即祝恬,字伯休。中山国卢奴(今河北定州市)人。事见《后汉书》卷七《桓帝纪》。
〔6〕阳城山:山名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北。
〔7〕贤良方正:汉代人才选拔的科目名。不常设。
〔8〕宗正:官名。九卿之一。负责皇族内部事务处理,由皇族成员担任。
〔9〕故:变故。
〔10〕货赂为官:当官收受财物贿赂。
〔11〕牧伯:指州牧。
〔12〕方夏:全国各地。
〔13〕交阯:州名。即后来的交州。当时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。
〔14〕益州:州名。当时治所在今四川广汉市北。分野:古代相信天人感应,人们根据地上的州国来划分天上的星空,把星空中的二十八宿分别指配给地上的州国,并把对应的星宿称为该州国的分野。这样,人们即可依照星区中的天象,来预测对应州国的吉凶。益州的分野,是二十八宿中的觜(zī)、参(shēn)二宿。
〔15〕谣言:(民间对郤俭不满的)民谣和传言。
〔16〕监军使者:官名。监督益州的军队。
〔17〕蜀郡属国:属国名。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市名山区北。
〔18〕太仓令:官名。负责管理中央的粮食仓库,接受从各地调运入京的粮食。巴西:郡名。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。
〔19〕疲役:疲于劳役。
〔20〕翕(xī)集:纷纷聚集。
〔21〕益州:这里指益州的州政府府署。当时益州的治所设在雒县。
〔22〕犍(qián)为:郡名。治所在今四川眉山市彭山区东南。
〔23〕三郡:指蜀郡、犍为郡和雒县所在的广汉郡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臣松之按:祝公,司徒祝恬也。
〔二〕俭,郤正祖也。
〔三〕《续汉书》曰:“是时,用刘虞为幽州,刘焉为益州,刘表为荆州,贾琮为冀州。虞等皆海内清名之士,或从列卿、尚书,以选为牧伯;各以本秩居任。”旧典:“传车参驾,施赤为帷裳。”
臣松之按:灵帝崩后,义军起,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,然后刘表为荆州,不与焉同时也。
《汉灵帝纪》曰:“帝引见焉,宣示方略,加以赏赐,敕:‘焉为益州刺史。前刺史刘隽、郤俭,皆贪残放滥,取受狼藉;元元无聊,呼嗟充野。焉到,便收摄行法,以示万姓;勿令漏露,使痈疽决溃,为国生梗!’焉受命而行,以道路不通,住荆州东界。”
〔四〕陈寿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“董扶字茂安。少从师学,兼通数经,善欧阳《尚书》;又事聘士杨厚,究极图谶。遂至京师,游览太学。还家讲授,弟子自远而至。永康元年,日有蚀之;诏举贤良方正之士,策问得失。左冯翊赵谦等举扶,扶以病不诣;遥于长安上封事,遂称疾笃归家。前后宰府十辟,公车三征,再举贤良方正、博士、有道,皆不就;名称尤重。大将军何进表荐扶日:‘资游、夏之德,述孔氏之风,内怀焦、董消复之术。方今并、凉骚扰,西戎蠢叛,宜敕公车特召,待以异礼,咨谋奇策。’于是灵帝征扶,即拜侍中。在朝称为儒宗,甚见器重。求为蜀郡属国都尉。扶出一岁而灵帝崩,天下大乱。后去官,年八十二,卒于家。始扶发辞抗论,益部少双,故号曰‘(致)〔至〕止’:言人莫能当,所至而谈止也。后,丞相诸葛亮问秦宓以扶所长,宓曰:‘董扶褒秋毫之善,贬纤芥之恶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