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文帝践阼,徙黄门侍郎。出为济阴相,梁、谯二郡太守〔1〕。帝以谯旧乡〔2〕,故大徙民充之,以为屯田〔3〕。而谯土地_瘠〔4〕,百姓穷困;毓愍之,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〔5〕,失帝意。虽听毓所表,心犹恨之;遂左迁毓〔6〕,使将徙民为睢阳典农校尉〔7〕。毓心在利民,躬自临视〔8〕,择居美田,百姓赖之。迁安平、广平太守〔9〕,所在有惠化。
青龙二年,入为侍中。先是,散骑常侍刘劭受诏定律〔10〕,未就。毓上论古今科律之意,以为“法宜一正〔11〕,不宜有两端,使奸吏得容情”。及侍中高堂隆数以宫室事切谏〔12〕,帝不悦。毓进曰:“臣闻君明则臣直。古之圣王恐不闻其过,故有敢谏之鼓〔13〕。近臣尽规,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。隆诸生〔14〕,名为狂直,陛下宜容之。”
在职三年,多所驳争。诏曰:“官人秩才〔15〕,圣帝所难〔16〕;必须良佐,进可替否〔17〕。侍中毓禀性贞固,心平体正;可谓明试有功〔18〕,不懈于位者也。其以毓为吏部尚书。”使毓自选代〔19〕,曰:“得如卿者,乃可。”毓举常侍郑冲〔20〕,帝曰:“文和,吾自知之;更举吾所未闻者。”乃举阮武、孙邕,帝于是用邕。
前此诸葛诞、邓飏等驰名誉〔21〕,有“四(窗)〔聪〕”、“八达”之诮〔22〕,帝疾之。时举中书郎〔23〕,诏曰:“得其人与否,在卢生耳。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”毓对曰:“名不足以致异人,而可以得常士。常士畏教慕善,然后有名,非所当疾也。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,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〔24〕,但当有以验其后〔25〕。故古者‘敷奏以言〔26〕,明试以功’。今考绩之法废,而以毁誉相进退〔27〕;故真伪浑杂,虚实相蒙。”帝纳其言,即诏作考课法。
会司徒缺,毓举处士管宁〔28〕;帝不能用,更问其次。毓对曰:“敦笃至行〔29〕,则太中大夫韩暨〔30〕;亮直清方,则司隶校尉崔林〔31〕;贞固纯粹,则太常常林〔32〕。”帝乃用暨。
毓于人及选举,先举性行,而后言才。黄门李丰尝以问毓〔33〕,毓曰:“才所以为善也〔34〕,故大才成大善,小才成小善。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,是才不中器也〔35〕。”丰等服其言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梁:王国名。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南。
〔2〕旧乡:故乡。
〔3〕屯田:曹魏自曹操控制汉献帝时起,实行民户屯田制。政府按军事组织形式管理屯田农民,并设置专门的屯田官。收获的谷物,按比例上交政府,其余归屯田民自己。
〔4〕墝(qiāo)瘠:坚硬瘠薄。
〔5〕沃衍:肥沃低平的土地。
〔6〕左迁:降职。
〔7〕将:率领。睢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南。典农校尉:官名。负责管理屯田民。在级别上相当于郡国的守相。
〔8〕躬自:亲自。
〔9〕安平:郡名。治所在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。
〔10〕定律:制定新法律。
〔11〕一正:统一和准确。
〔12〕高堂隆:传见本书卷二十五。宫室事:指魏明帝大修宫殿一事。
〔13〕敢谏之鼓:传说唐尧曾经专门为进谏者设立一面大鼓,进谏者只要敲击它,就马上会受到接见,这叫敢谏之鼓。见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。
〔14〕诸生:儒生。
〔15〕秩才:给有才能的人以俸禄。指让他们做官。
〔16〕圣帝:指唐尧。《尚书·皋陶谟》有“唯帝其难之,知人则哲,能官人”的话,说是尧对完全做到知人善任也觉得困难。
〔17〕进可替否:进献可以采用的,去除不可以采用的。
〔18〕明试有功:经过认真考察后证明工作有成效。《尚书·尧典》有“明试以功”的句子。
〔19〕自选代:自己选择代替自己任侍中的人。
〔20〕常侍:即散骑常侍。郑冲(?—公元 274):字文和,河南尹开封(今河南开封市西南)人。出身寒微。受曹丕的提拔进入仕途,曹魏时历任司空、司徒、太保。西晋建立,任太傅,封寿光公。传见《晋书》卷三十三。
〔21〕邓飏(?—公元 249 ):传附本书卷九《曹真传》。
〔22〕四聪、八达:当时这个亲密交往相互标榜的小集团共有十五人。其中,以夏侯玄为首的四人被称为“四聪”,以诸葛诞为首的八人被称为“八达”,剩下三人被称为“三豫”。见本书卷二十八《诸葛诞传》裴注引《世语》。
〔23〕中书郎:官名。即中书侍郎。参与起草诏令,并读给皇帝听,以作最后的审定。
〔24〕循名:依据名誉。
〔25〕有以验其后:有措施检验后来的实际表现。
〔26〕敷奏以言:用言辞向天子报告自己的政绩。这是《尚书·尧典》里的话。
〔27〕以毁誉相进退:把受到的诋毁和赞誉作为职位升降的依据。
〔28〕处士:具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。管宁:传见本书卷十一。
〔29〕敦笃至行:重视并专注于培养高尚的品行。
〔30〕太中大夫:官名。侍从皇帝,回答皇帝提出的各种问题。韩暨(?—公元 238):传见本书卷二十四。
〔31〕崔林(?—公元 244):传见本书卷二十四。
〔32〕常林:传见本书卷二十三。
〔33〕黄门:指给事黄门侍郎。官名。侍从皇帝,充当皇宫与外面的联络,参与审议尚书台呈送的公文。李丰(?—公元 254):传见本书卷九《夏侯尚传附夏侯玄传》裴注引《魏略》。
〔34〕才所以为善:才能是用来做好事情的。
〔35〕中器:中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