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卢毓字子家,涿郡涿人也。父植,有名于世。毓岁而孤,遇本州乱,兄死难。当袁绍、公孙瓒交兵,幽、冀饥荒,养寡嫂孤兄子;以学行见称。文帝为官将,召毓署门下贼曹。崔琰举为冀州主簿。时天下草创,多逋逃;故重士亡法,罪及妻子。亡士妻白等,始适夫家数日,未与夫相见;大理奏弃市。毓驳之曰:“夫女子之情,以接见而恩生,成妇而义重。故《诗》云‘未见君子,我心伤悲;亦既见止,我心则夷’。又《礼》‘未庙见之妇而死,归葬女氏之党:以未成妇也’。今白等生有未见之悲,死有非妇之痛,而吏议欲肆之大辟;则若同牢合卺之后,罪何所加?且《记》曰‘附从轻’,言附人之罪,以轻者为比也;又《书》云‘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’,恐过重也。苟以白等皆受礼聘,已入门庭;刑之为可,杀之为重。”太祖曰:“毓执之是也。又引经典有意,使孤叹息。”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。转西曹议令史。魏国既建,为吏部郎。

【原文】

卢毓字子家,涿郡涿人也〔1〕。父植〔2〕,有名于世。〔一〕毓十岁而孤〔3〕,遇本州乱,二兄死难。当袁绍、公孙瓒交兵〔4〕,幽、冀饥荒,养寡嫂孤兄子;以学行见称。

文帝为五官将,召毓署门下贼曹〔5〕。崔琰举为冀州主簿〔6〕。时天下草创,多逋逃〔7〕;故重士亡法〔8〕,罪及妻子〔9〕。亡士妻白等,始适夫家数日〔10〕,未与夫相见;大理奏弃市〔11〕。毓驳之曰:“夫女子之情,以接见而恩生〔12〕,成妇而义重。故《诗》云‘未见君子〔13〕,我心伤悲;亦既见止〔14〕,我心则夷〔15〕’。又《礼》‘未庙见之妇而死〔16〕,归葬女氏之党〔17〕:以未成妇也’。今白等生有未见之悲,死有非妇之痛,而吏议欲肆之大辟〔18〕;则若同牢合卺之后〔19〕,罪何所加?且《记》曰‘附从轻〔20〕’,言附人之罪,以轻者为比也;又《书》云‘与其杀不辜〔21〕,宁失不经〔22〕’,恐过重也。苟以白等皆受礼聘〔23〕,已入门庭;刑之为可,杀之为重。”

太祖曰:“毓执之是也。又引经典有意〔24〕,使孤叹息〔25〕。”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〔26〕。转西曹议令史。魏国既建,为吏部郎〔27〕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涿郡:郡名。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市。涿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北涿州市。

〔2〕植:即卢植(?—公元 192)。字子幹,东汉灵帝时任北中郎将,镇压黄巾军。后任尚书,因得罪董卓被免职,死于家。他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,受学于马融,著有《尚书章句》、《三礼解诂》等。公孙瓒、刘备等,都曾在他门下求学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六十四。

〔3〕孤:父亲死亡为孤。

〔4〕公孙瓒(?—公元 199)。传见本书卷八。

〔5〕门下贼曹:官名。曹丕五官中郎将府的下属,负责门户警卫。

〔6〕崔琰(?—公元 216 ):传见本书卷十二。

〔7〕逋逃:逃亡。

〔8〕重:加重。士亡法:士兵逃亡的惩治法律。

〔9〕罪及妻子:士兵逃亡,他的妻室儿女要连带治罪。

〔10〕适:到。

〔11〕大理:官名。负责司法,量刑治罪。后改为廷尉。

〔12〕接见:接触见面。

〔13〕君子:妻子对丈夫的称呼。

〔14〕止:句末语气词。相当于“之”。

〔15〕夷:喜悦。以上四句出自《诗经·草虫》。这首诗描述妻子的心情:丈夫远行时怀着深切的忧念,丈夫平安归来后又喜悦万分。但是卢毓的理解与此不同,他认为“未见”是男女还没有见面成婚,所以才引诗句为证。

〔16〕庙见:礼仪名。按贾逵、服虔的解释,贵族男子娶嫡妻时,女方到男家先单独居住三个月后,再到祖庙拜见祖先,这叫做庙见。庙见完成后才能正式举行婚礼。这三句出自《礼记·曾子问》。

〔17〕女氏之党:即女方的家乡。

〔18〕肆:随心所欲判决。

〔19〕同牢:礼仪名。男女完婚时,新郎与新娘在寝室合吃同一份肉食,表示共同生活从此开始,称为同牢。合卺(jǐn):礼仪名。男女完婚时,新郎、新娘分取同一容器中的酒来漱口,称为合卺。合卺也表示共同生活从此开始。

〔20〕附:判刑。从轻:在判刑可轻可重时,要从轻判处。这句出自《礼记·王制》。

〔21〕不辜:无辜的人。

〔22〕宁失不经:宁肯犯下不按法律条文办事的过失。这是《左传》襄公二十六年引《夏书》的话。

〔23〕苟:假如。

〔24〕有意:有深意。

〔25〕叹息:叹服。

〔26〕法曹:曹操丞相府的下属机构,主管驿站公文传送。议令史:官名。主办本曹公文。

〔27〕吏部郎:官名。尚书台吏部曹的官员,协助尚书,选拔任用官员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续汉书》曰:“植字子幹。少事马融,与郑玄同门相友。植刚毅有大节,常喟然有济世之志;不苟合取容,不应州、郡命召。建宁中,征博士,出补九江太守。以病去官。作《尚书章句》、《礼记解诂》。稍迁侍中、尚书。张角起,以植为北中郎将,征角失利,抵罪。顷之,复以为尚书。张让劫少帝奔小平津,植手剑责数让等;让等皆放兵,垂泣谢罪,遂自杀。董卓议欲废帝,众莫敢对,植独正言。语在《卓传》。植以老病去位,隐居上谷军都山,初平三年卒。太祖北征柳城,过涿郡,令告太守曰:‘故北中郎将卢植,名著海内,学为儒宗,士之楷模,乃国之桢干也。昔武王入殷,封商容之闾;郑丧子产,而仲尼陨涕。孤到此州,嘉其余风。《春秋》之义,贤者之后,有异于人。敬遣丞、掾修坟墓,并致薄醊,以彰厥德。’”植有四子,毓最小。

下一篇:文帝践阼,徙黄门侍郎。出为济阴相,梁、谯郡太守。帝以谯旧乡,故大徙民充之,以为屯田。而谯土地_瘠,百姓穷困;毓愍之,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,失帝意。虽听毓所表,心犹恨之;遂左迁毓,使将徙民为睢阳典农校尉。毓心在利民,躬自临视,择居美田,百姓赖之。迁安平、广平太守,所在有惠化。青龙年,入为侍中。先是,散骑常侍刘劭受诏定律,未就。毓上论古今科律之意,以为“法宜正,不宜有两端,使奸吏得容情”。及侍中高堂隆数以宫室事切谏,帝不悦。毓进曰:“臣闻君明则臣直。古之圣王恐不闻其过,故有敢谏之鼓。近臣尽规,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。隆诸生,名为狂直,陛下宜容之。”在职年,多所驳争。诏曰:“官人秩才,圣帝所难;必须良佐,进可替否。侍中毓禀性贞固,心平体正;可谓明试有功,不懈于位者也。其以毓为吏部尚书。”使毓自选代,曰:“得如卿者,乃可。”毓举常侍郑冲,帝曰:“文和,吾自知之;更举吾所未闻者。”乃举阮武、孙邕,帝于是用邕。前此诸葛诞、邓飏等驰名誉,有“(窗)聪”、“达”之诮,帝疾之。时举中书郎,诏曰:“得其人与否,在卢生耳。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”毓对曰:“名不足以致异人,而可以得常士。常士畏教慕善,然后有名,非所当疾也。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,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,但当有以验其后。故古者‘敷奏以言,明试以功’。今考绩之法废,而以毁誉相进退;故真伪浑杂,虚实相蒙。”帝纳其言,即诏作考课法。会司徒缺,毓举处士管宁;帝不能用,更问其次。毓对曰:“敦笃至行,则太中大夫韩暨;亮直清方,则司隶校尉崔林;贞固纯粹,则太常常林。”帝乃用暨。毓于人及选举,先举性行,而后言才。黄门李丰尝以问毓,毓曰:“才所以为善也,故大才成大善,小才成小善。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,是才不中器也。”丰等服其言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