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徐宣字宝坚,广陵海西人也〔1〕。避乱江东。又辞孙策之命,还本郡,与陈矫并为纲纪〔2〕。二人齐名,而私好不协;然俱见器于太守陈登〔3〕,与登并心于太祖。海西、淮浦二县民作乱〔4〕;都尉卫弥、令梁习夜奔宣家〔5〕,密送免之。太祖遣督军扈质来讨贼〔6〕,以兵少不进。宣潜见责之〔7〕,示以形势,质乃进破贼。
太祖辟为司空掾属。除东缗、发干令〔8〕。迁齐郡太守。入为门下督,从到寿春〔9〕。会马超作乱〔10〕,大军西征。太祖见官属曰:“今当远征,而此方未定,以为后忧;宜得清公大德,以镇统之。”乃以宣为左护军〔11〕,留统诸军。还,为丞相东曹掾,出为魏郡太守。
太祖崩洛阳,群臣入殿中发哀。或言“可易诸城守〔12〕,用谯、沛人〔13〕。”宣厉声曰:“今者远近一统,人怀效节;何必谯、沛,而沮宿卫者心!”文帝闻曰:“所谓社稷之臣也〔14〕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海西:县名。县治在今江苏灌南县东南。
〔2〕纲纪:郡太守府的主簿总管府内事务,所以当时习称之为纲纪。
〔3〕见器:受器重。
〔4〕淮浦:县名。县治在今江苏涟水县西。
〔5〕梁习(?—公元 230):传见本书卷十五。
〔6〕督军:官名。监督军队行动。
〔7〕潜:悄悄。
〔8〕东缗(mín)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金乡县。发干(gān)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冠县东。
〔9〕寿春:县名。县治在今安徽寿县。
〔10〕马超(公元 176—222):传见本书卷三十六。
〔11〕左护军:官名。是当时留守后方各军的总协调人。
〔12〕易:改换。
〔13〕用谯、沛人:指使用曹操的家乡人。
〔14〕社稷之臣:王朝所倚重的大臣。汉武帝曾经称赞汲黯是社稷之臣,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二十《汲黯列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