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明帝即位,进封颍阴侯;增邑百,并前千百户;与征东大将军曹休、中军大将军曹真、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。顷之,为司空,故录尚书事。是时,帝初莅政,群上疏曰:“《诗》称‘仪刑文王,万邦作孚’;又曰‘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’。道自近始,而化洽于天下。自丧乱以来,干戈未戢;百姓不识王教之本,惧其陵迟已甚。陛下当盛魏之隆,荷祖之业,天下想望至治;唯有以崇德布化,惠恤黎庶,则兆民幸甚。夫臣下雷同,是非相蔽,国之大患也。若不和睦则有仇党,有仇党则毁誉无端,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;不可不深防备,有以绝其源流。”太和中,曹真表欲数道伐蜀,从斜谷入。群以为:“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,多收豆麦以益军粮,鲁未下而食犹乏。今既无所因;且斜谷阻险,难以进退。转运必见抄截,多留兵守要,则损战士,不可不熟虑也。”帝从群议。真复表从子午道。群又陈其不便,并言军事用度之计。诏以群议下真;真据之遂行。会霖雨积日,群又以为宜诏真还,帝从之。

【原文】

明帝即位,进封颍阴侯;增邑五百,并前千三百户;与征东大将军曹休、中军大将军曹真、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〔1〕。顷之〔2〕,为司空,故录尚书事〔3〕。

是时,帝初莅政,群上疏曰:“《诗》称‘仪刑文王〔4〕,万邦作孚〔5〕’;又曰‘刑于寡妻〔6〕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〔7〕’。道自近始,而化洽于天下。自丧乱以来〔8〕,干戈未戢〔9〕;百姓不识王教之本,惧其陵迟已甚〔10〕。陛下当盛魏之隆,荷二祖之业〔11〕,天下想望至治;唯有以崇德布化,惠恤黎庶〔12〕,则兆民幸甚。夫臣下雷同〔13〕,是非相蔽,国之大患也。若不和睦则有仇党,有仇党则毁誉无端,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;不可不深防备,有以绝其源流。”

太和中,曹真表欲数道伐蜀,从斜谷入〔14〕。群以为:“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〔15〕,多收豆麦以益军粮,鲁未下而食犹乏。今既无所因〔16〕;且斜谷阻险,难以进退。转运必见抄截,多留兵守要,则损战士,不可不熟虑也。”帝从群议。

真复表从子午道〔17〕。群又陈其不便,并言军事用度之计。诏以群议下真〔18〕;真据之遂行。会霖雨积日,群又以为宜诏真还,帝从之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征东大将军:官名。领兵镇守淮南战区。曹休(?—公元228):传见本书卷九。中军大将军:官名。职责与大将军相同。曹丕称帝之后,有意提拔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宗族将领曹真来主持朝廷军务。但因曹真年资不高,当时只是镇西将军,不好一下给以大将军的高位,因而特为他设立上军大将军、中军大将军两个过渡名号。黄初三年(公元 222)曹真升任上军大将军入朝主持军务,次年转中军大将军,四年后升大将军。此后无人再任这一官职。抚军大将军:官名。在皇帝曹丕外出时,镇守后方,征调后备军队,供应军用物资。开府:设立独自的官府和办事机构。开府通常是三公享有的特殊待遇。

〔2〕顷之:不久。

〔3〕故:依旧。

〔4〕仪刑文王:效法周文王。这两句出自《诗经·文王》。

〔5〕万邦作孚:天下的各诸侯国才信任周王朝。

〔6〕刑于寡妻:(周文王在家里)给嫡妻作示范。这三句出自《诗经·思齐》。

〔7〕御于家邦:治理国家。

〔8〕丧(sāng)乱:死亡动乱。这里指董卓之乱。

〔9〕戢(jí):停止。

〔10〕陵迟:衰败。

〔11〕二祖:指太祖曹操、高祖曹丕。

〔12〕黎庶:百姓。

〔13〕雷同:这里指关系亲近者的相互附和。也就是朋党风气。

〔14〕斜(yé)谷:古道路名。在今陕西眉县西南。因取道斜水河谷而得名。斜水源出秦岭太白山,北流入渭水,谷口在眉县西南约十五公里。自斜谷道南行,接褒谷道,即可穿越秦岭进入汉中盆地,全程二百三十五公里。是古代秦岭重要通道之一。

〔15〕阳平:关隘名。在今陕西勉县西郊老城乡。张鲁(?—公元216):传见本书卷八。

〔16〕因:借助。

〔17〕子午道:古道路名。因取道子午谷而得名。谷道北口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南,南口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北。也是古代秦岭重要通道之一。

〔18〕下真:下达给曹真商议。

下一篇:后皇女淑薨,追封谥平原懿公主。群上疏曰:“长短有命,存亡有分。故圣人制礼,或抑或致,以求厥中;防墓有不修之俭,嬴、博有不归之魂。夫大人动合天地,垂之无穷;又大德不逾闲,动为师表故也。岁下殇,礼所不备,况未期月?而以成人礼送之,加为制服;举朝素衣,朝夕哭临:自古以来,未有此比。而乃复自往视陵,亲临祖载。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,但悉听群臣送葬,乞车驾不行。此万国之至望也。闻车驾欲幸摩陂,实到许昌;宫上下,皆悉俱东。举朝大小,莫不惊怪:或言欲以避衰,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,或不知何故。臣以为吉凶有命,祸福由人;移徙求安,则亦无益。若必当移避,缮治金墉城西宫,及孟津别宫,皆可权时分止。可无举宫暴露野次,废损盛节蚕农之要。又贼地闻之,以为大衰。加所烦费,不可计量。且(由)吉士贤人,当盛衰,处安危,秉道信命,非徙其家以宁;乡邑从其风化,无恐惧之心。况乃帝王万国之主,静则天下安,动则天下扰;行止动静,岂可轻脱哉?”帝不听。青龙中,营治宫室,百姓失农时。群上疏曰:“禹承唐、虞之盛,犹卑宫室而恶衣服;况今丧乱之后,人民至少,比汉文、景之时,不过大郡。加边境有事,将士劳苦。若有水旱之患,国家之深忧也。且吴、蜀未灭,社稷不安。宜及其未动,讲武劝农,有以待之。今舍此急而先宫室,臣惧百姓遂困,将何以应敌?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,多作传舍,兴费人役;太祖知其疲民也。今中国劳力,亦吴、蜀之所愿。此安危之机也,惟陛下虑之。”帝答曰:“王者宫室,亦宜并立。灭贼之后,但当罢守耳,岂可复兴役邪?是故君之职,萧何之大略也。”群又曰:“昔汉祖唯与项羽争天下。羽已灭,宫室烧焚,是以萧何建武库、太仓,皆是要急,然犹非其壮丽。今虏未平,诚不宜与古同也。夫人之所欲,莫不有辞;况乃天王,莫之敢违。前欲坏武库,谓不可不坏也;后欲置之,谓不可不置也。若必作之,固非臣下辞言所屈;若少留神,卓然回意,亦非臣下之所及也。汉明帝欲起德阳殿,钟离意谏,即用其言,后乃复作之;殿成,谓群臣曰:‘钟离尚书在,不得成此殿也。’夫王者岂惮臣,盖为百姓也。今臣曾不能少凝圣听,不及意远矣。”帝于是有所减省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