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陈群字长文,颍川许昌人也。祖父寔,父纪,叔父谌;皆有盛名。群为儿时,寔常奇异之,谓宗人父老曰:“此儿必兴吾宗。”鲁国孔融高才倨傲,年在纪、群之间,先与纪友;后与群交,更为纪拜;由是显名。刘备临豫州,辟群为别驾。时陶谦病死,徐州迎备;备欲往,群说备曰:“袁术尚强;今东,必与之争。吕布若袭将军之后,将军虽得徐州,事必无成。”备遂东,与袁术战。布果袭下邳;遣兵助术,大破备军。备恨不用群言。举茂才,除柘令,不行。随纪避难徐州。

【原文】

陈群字长文,颍川许昌人也。祖父寔〔1〕,父纪〔2〕,叔父谌;皆有盛名。〔一〕群为儿时,寔常奇异之,谓宗人父老曰:“此儿必兴吾宗。”鲁国孔融高才倨傲〔3〕,年在纪、群之间,先与纪友;后与群交,更为纪拜〔4〕;由是显名。

刘备临豫州〔5〕,辟群为别驾〔6〕。时陶谦病死〔7〕,徐州迎备;备欲往,群说备曰:“袁术尚强〔8〕;今东〔9〕,必与之争。吕布若袭将军之后〔10〕,将军虽得徐州,事必无成。”备遂东,与袁术战。布果袭下邳〔11〕;遣兵助术,大破备军。备恨不用群言。举茂才〔12〕,除柘令〔13〕,不行。随纪避难徐州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寔(shí):即陈寔(公元 104—187)。字仲弓。出身贫寒,少年时即在本县政府内充当杂役。因好学,被县令准许到京城的太学就读。后官至县长。是东汉党锢集团重要人物,名满天下。史称去世时四方前来吊唁者有三万多人,谥为文范先生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二。

〔2〕纪:即陈纪。字元方。早年因其父参加党锢集团,被禁止从政。禁令解除后,先后出任侍中、尚书令、大鸿胪等职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二《陈寔传》。

〔3〕鲁国:王国名。治所在今山东曲阜市。孔融(公元 153—208):传见本书卷十二《崔琰传》裴注引《续汉书》、《九州春秋》、《汉纪》,又见《后汉书》卷七十。

〔4〕为纪拜:向陈纪行跪拜礼。意指孔融尊重陈群,因而开始把陈纪当作父辈对待。

〔5〕临:担任地方行政长官。豫州:州名。治所在今安徽亳(bó)州市。陶谦曾推举刘备为豫州刺史,刘备就任后驻扎在沛县(今江苏沛县),并未能控制豫州全境。

〔6〕别驾:官名。即别驾从事史。州刺史主要下属之一,负责处理各类公务,刺史出外则乘车充当前导。

〔7〕陶谦(公元 132—194):传见本书卷八。

〔8〕袁术(?—公元 199):传见本书卷六。

〔9〕东:向东去。当时徐州的治所郯(tán)县(今山东郯城县西北),在刘备所在的沛县东面约一百五十公里。

〔10〕吕布(?—公元 198):传见本书卷七。

〔11〕下邳:县名。县治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。刘备到徐州后即把治所设在这里。

〔12〕茂才:汉代选拔人才的主要科目之一。西汉时称秀才。东汉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称茂才。与孝廉同为常设科目,但是二者有不同。茂才着重在才能,由州牧或州刺史提名,孝廉着重在品德,由郡国守相提名。

〔13〕柘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北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寔字仲弓,纪字元方,谌字季方。《魏书》曰:“寔德冠当时,纪、谌并名重于世。寔为太丘长。遭党锢,隐居荆山,远近宗师之。灵帝崩,何进辅政,引用天下名士;征寔,欲以为参军,以老病,遂不屈节。堪为司空掾,早卒。纪历位平原相、侍中、大鸿胪。著书数十篇,世谓之《陈子》。寔之亡也,司空荀爽、太仆令韩融并制缌麻,执子孙礼;四方至者,车数千乘。自太原郭奉等,无不造门。”

《傅子》曰:“寔亡,天下致吊,会其葬者三万人,制缞麻者以百数。”

《先贤行状》曰:“大将军何进遣属吊祠,谥曰‘文范先生’。于时,寔、纪高名并著,而谌又配之,世号曰‘三君’。每宰府辟命,率皆同时;羔雁成群,丞掾交至。豫州百姓皆图画寔、纪、谌之形象。”

上一篇:太祖定荆州,闻其为张羡谋也,异之;辟为丞相掾、主簿,迁赵郡太守。魏国初建,为虎贲中郎将、侍中。时太子未定,而临淄侯植有宠。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,宜为储副;公规密谏,前后恳至。又毛玠、徐奕以刚謇少党,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;仪屡言其短,赖阶左右以自全保。其将顺匡救,多此类也。迁尚书,典选举。曹仁为关羽所围,太祖遣徐晃救之,不解。太祖欲自南征,以问群下。群下皆谓:“王不亟行,今败矣。”阶独曰:“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?”曰:“能。”“大王恐人遗力邪?”曰:“不。”“然则何为自往?”曰:“吾恐虏众多,而晃等势不便耳。”阶曰:“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,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。夫居万死之地,必有死争之心;内怀死争,外有强救;大王按军以示余力,何忧于败而欲自往?”太祖善其言,驻军于摩陂。贼遂退。文帝践阼,迁尚书令,封高乡亭侯,加侍中。阶疾病,帝自临省,谓曰:“吾方托尺之孤,寄天下之命于卿。勉之!”徙封安乐乡侯,邑百户;又赐阶子爵关内侯。佑以嗣子不封,病卒,又追赠关内侯。后阶疾笃,遣使者即拜太常。薨,帝为之流涕,谥曰贞侯。子嘉嗣。以阶弟纂为散骑侍郎,赐爵关内侯。嘉尚升迁亭公主。会嘉平中,以乐安太守与吴战于东关;军败,没。谥曰壮侯。子翊嗣。
下一篇:属吕布破,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。时有荐乐安王模、下邳周逵者,太祖辟之。群封还教,以为“模、逵秽德,终必败”,太祖不听。后模、逵皆坐奸宄诛,太祖以谢群。群荐广陵陈矫、丹杨戴乾,太祖皆用之。后吴人叛,乾忠义死难,矫遂为名臣,世以群为知人。除萧、(赞)酂、长平令。父卒去官。后以司徒掾举高第,为治书侍御史。转参丞相军事。魏国既建,迁为御史中丞。时太祖议复肉刑,令曰:“安得通理君子达于古今者,使平斯事呼?昔陈鸿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者,正谓此也。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论乎?”群对曰:“臣父纪以为:汉除肉刑而增加笞,本兴仁恻而死者更众,所谓名轻而实重者也。名轻则易犯,实重则伤民。《书》曰:‘惟敬刑,以成德。’《易》著劓、刖、灭趾之法;所以辅政助教,惩恶息杀也。且杀人偿死,合于古制;至于伤人,或残毁其体,而才剪毛发,非其理也。若用古刑,使淫者下蚕室,盗者刖其脚,则永无淫放、穿窬之奸矣。夫千之属,虽未可悉复;若斯数者,时之所患,宜先施用。汉律所杀殊死之罪,仁所不及也;其余逮死者,可以刑杀。如此,则所刑之与所生,足以相贸矣。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杀之刑,是重人肢体而轻人躯命也。”时钟繇与群议同,王朗及议者多以为未可行。太祖深善繇、群言;以军事未罢,顾众议,故且寝。群转为侍中,领丞相东、西曹掾。在朝无适无莫,雅仗名义,不以非道假人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