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其曰:“鲂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,往者亦以郡民为变,以见谴责。靖勤自陈释,而终不解;因立密计,欲北归命:不幸事露,诛及婴孩。鲂既目见靖事,且观东主所非薄,婳不复厚;虽或暂舍,终见剪除。今又令鲂领郡者,是欲责后效,必杀鲂之趣也。虽尚视息,忧惕焦灼;未知躯命,竟在何时?人居世间,犹白驹过隙;而常抱危怖,其可言乎!惟当陈愚,重自披尽;惧以卑贱,未能采纳。愿明使君少垂详察,忖度其言。今此郡民,虽外名降首,而故在山草;看伺空隙,欲复为乱。为乱之日,鲂命讫矣。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,图欲北进:吕范、孙韶等入淮,全琮、朱桓趋合肥,诸葛瑾、步骘、朱然到襄阳,陆议、潘璋等讨梅敷。东主中营,自掩石阳。别遣从弟孙奂,治安陆城,修立邸阁;辇赀运粮,以为军储。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。江边诸将,无复在者,才留千所兵守武昌耳。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,鲂便从此率厉吏民,以为内应。此方诸郡,前后举事,垂成而败者,由无外援使其然耳。若北军临境,传檄属城;思咏之民,谁不企踵?愿明使君上观天时,下察人事,中参蓍龟;则足昭往言之不虚也。”

【原文】

其三曰:“鲂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〔1〕,往者亦以郡民为变,以见谴责。靖勤自陈释,而终不解;因立密计,欲北归命:不幸事露,诛及婴孩。鲂既目见靖事,且观东主一所非薄〔2〕,婳不复厚〔3〕;虽或暂舍,终见剪除。今又令鲂领郡者,是欲责后效,必杀鲂之趣也〔4〕。虽尚视息〔5〕,忧惕焦灼;未知躯命,竟在何时〔6〕?人居世间,犹白驹过隙;而常抱危怖,其可言乎!惟当陈愚,重自披尽〔7〕;惧以卑贱,未能采纳。愿明使君少垂详察,忖度其言。

今此郡民,虽外名降首,而故在山草〔8〕;看伺空隙,欲复为乱。为乱之日,鲂命讫矣。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,图欲北进:吕范、孙韶等入淮,全琮、朱桓趋合肥,诸葛瑾、步骘、朱然到襄阳,陆议、潘璋等讨梅敷。东主中营,自掩石阳。别遣从弟孙奂,治安陆城,修立邸阁〔9〕;辇赀运粮〔10〕,以为军储。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。江边诸将,无复在者,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〔11〕。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〔12〕,鲂便从此率厉吏民〔13〕,以为内应。此方诸郡,前后举事,垂成而败者,由无外援使其然耳。若北军临境,传檄属城;思咏之民〔14〕,谁不企踵?愿明使君上观天时,下察人事,中参蓍龟〔15〕;则足昭往言之不虚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故太守:过去的(鄱阳)郡太守。广陵:郡名。属曹魏,治所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。

〔2〕东主:孙吴君主。指孙权。一所非薄:一旦(对你)非议鄙薄。

〔3〕婳(huà)不复厚:虽好也不再厚待。

〔4〕趣:意向。

〔5〕视息:看和呼吸。指生存。

〔6〕竟:完结。

〔7〕披尽:完全披露。

〔8〕故:依旧。

〔9〕邸阁:储藏粮食物资的仓库。

〔10〕辇赀:用车载钱。

〔11〕三千所:三千左右。

〔12〕南首:向着南方出发。

〔13〕从此:从此地。

〔14〕思咏:思念歌咏(曹魏)。

〔15〕参:参考。蓍(shī):占卦用的草棍。这里指占卦。

龟:龟甲。这里指烧灼龟甲观察裂纹以占吉凶,即所谓的筮。

下一篇:其曰:“所遣董岑、邵南,少长家门;亲之信之,有如儿子。是以特令赍笺,托叛为辞;目语心计,不宣唇齿;骨肉至亲,无有知者。又已敕之:到州当言‘往降’,欲北叛来者得传之也。鲂建此计,任之于天:若其济也,则有生全之福;邂逅泄漏,则受夷灭之祸。常中夜仰天,告誓星辰。精诚之微,岂能上感?然事急孤穷,惟天是诉耳。遣使之日,载生载死;形存气亡,魄爽恍惚。私恐使君未深保明,岑、南人可留其,以为后信;赍教还。教还,故当言悔叛还首。东主有常科:悔叛还者,皆自原罪。如是彼此俱塞,永无端原。悬命西望,涕笔俱下!”其曰:“鄱阳之民,实多愚劲。帅之赴役,未即应人;倡之为变,闻声响抃。今虽降首,盘节未解;山栖草藏,乱心犹存。而今东主图兴大众,举国悉出;江边空旷,屯坞虚损,惟有诸刺奸耳。若因是际而骚动此民,旦可得便会;然要恃外援,表里机互;不尔以往,无所成也。今使君若从皖道进住江上,鲂当从南对岸历口为应。若未径到江岸,可住百里上;令此间民知北军在彼,即自善也。此间民非苦饥寒而甘兵寇;苦于征讨,乐得北属。但穷困举事,不时见应,寻受其祸耳。如使石阳及青、徐诸军首尾相衔,牵缀往兵,使不得速退者,则善之善也。鲂生在江、淮,长于时事;见其便利,百举百捷。时不再来,敢布腹心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