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是时,杀禁地鹿者身死,财产没官;有能觉告者厚加赏赐。柔上疏曰:“圣王之御世,莫不以广农为务,俭用为资。夫农广则谷积,用俭则财蓄;蓄财积谷而有忧患之虞者,未之有也。古者夫不耕,或为之饥;妇不织,或为之寒。中间以来,百姓供给众役,亲田者既减;加顷复有猎禁,群鹿犯暴,残食生苗,处处为害,所伤不赀;民虽障防,力不能御。至如荥阳左右,周数百里,岁略不收;元元之命,实可矜伤。方今天下生财者甚少,而麋鹿之损者甚多。猝有兵戎之役,凶年之灾,将无以待之。惟陛下览先圣之所念,愍稼穑之艰难;宽放民间,使得捕鹿,遂除其禁;则众庶久济,莫不悦豫矣。”顷之,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。营以为亡,表言逐捕,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。盈连至州府,称冤自讼,莫有省者。乃辞诣廷尉。柔问曰:“汝何以知夫不亡?”盈垂泣对曰:“夫少单特,养老妪为母,事甚恭谨;又哀儿女,抚视不离: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。”柔重问曰:“汝夫不与人有怨仇乎?”对曰:“夫良善,与人无仇。”又曰:“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?”对曰:“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,久求不得。”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;柔乃见子文,问所坐。言次,曰:“汝颇曾举人钱不?”子文曰:“自以单贫,初不敢举人钱物也。”柔察子文色动,遂曰:“汝昔举窦礼钱,何言不邪?”子文怪知事露,应对不次。柔曰:“汝已杀礼,便宜早服!”子文于是叩头,具首杀礼本末,埋藏处所。柔便遣吏卒,承子文辞往掘礼,即得其尸。诏书“复盈母子为平民。班下天下,以礼为戒。”

【原文】

是时,杀禁地鹿者身死,财产没官〔1〕;有能觉告者厚加赏赐〔2〕。柔上疏曰:“圣王之御世〔3〕,莫不以广农为务,俭用为资〔4〕。夫农广则谷积,用俭则财蓄;蓄财积谷而有忧患之虞者,未之有也。古者一夫不耕,或为之饥〔5〕;一妇不织,或为之寒。中间以来〔6〕,百姓供给众役,亲田者既减;加顷复有猎禁,群鹿犯暴,残食生苗,处处为害,所伤不赀〔7〕;民虽障防,力不能御。至如荥阳左右,周数百里,岁略不收〔8〕;元元之命〔9〕,实可矜伤〔10〕。方今天下生财者甚少,而麋鹿之损者甚多。猝有兵戎之役,凶年之灾,将无以待之。惟陛下览先圣之所念,愍稼穑之艰难〔11〕;宽放民间,使得捕鹿,遂除其禁;则众庶久济〔12〕,莫不悦豫矣〔13〕。”〔一〕

顷之,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〔14〕。营以为亡〔15〕,表言逐捕,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〔16〕。盈连至州府,称冤自讼〔17〕,莫有省者〔18〕。乃辞诣廷尉。

柔问曰:“汝何以知夫不亡?”盈垂泣对曰:“夫少单特〔19〕,养一老妪为母,事甚恭谨;又哀儿女,抚视不离: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。”

柔重问曰:“汝夫不与人有怨仇乎?”对曰:“夫良善,与人无仇。”又曰:“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?”对曰:“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〔20〕,〔久〕求不得。”

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〔21〕;柔乃见子文,问所坐。言次〔22〕,曰:“汝颇曾举人钱不〔23〕?”子文曰:“自以单贫,初不敢举人钱物也〔24〕。”柔察子文色动〔25〕,遂曰:“汝昔举窦礼钱,何言不邪?”子文怪知事露,应对不次〔26〕。柔曰:“汝已杀礼,便宜早服!”子文于是叩头,具首杀礼本末〔27〕,埋藏处所。柔便遣吏卒,承子文辞往掘礼,即得其尸。

诏书“复盈母子为平民〔28〕。班下天下〔29〕,以礼为戒〔30〕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没官:由官府没收。

〔2〕觉告:发现告发。

〔3〕御世:统治天下。

〔4〕资:凭借。

〔5〕或为之饥:有人要因此而挨饿。

〔6〕中间以来:一段时间以来。

〔7〕不赀(zī):无法计算。

〔8〕略:基本上。

〔9〕元元:指百姓。

〔10〕矜伤:怜悯痛心。

〔11〕稼穑(sè):耕种收割庄稼。指务农。

〔12〕济:得到益处。

〔13〕悦豫:喜悦。

〔14〕护军营士:护军所统领的军营兵士。

〔15〕亡:逃亡。

〔16〕男女:儿女。

〔17〕讼:申诉。

〔18〕省(xǐng ):理睬。

〔19〕单特:孤独无亲。

〔20〕出钱:借钱给别人。

〔21〕适:碰巧。坐小事:因犯小罪。

〔22〕言次:说话之间。

〔23〕举人钱:借别人的钱。

〔24〕初:完全。

〔25〕色动:神色改变。

〔26〕不次:前后矛盾。

〔27〕具首:完全供认。本末:经过。

〔28〕复:免除奴婢身分。

〔29〕班:发布公文。

〔30〕以礼为戒:以窦礼一案为鉴戒。即要求官员处理案件要像高柔那样细心尽职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魏名臣奏》载柔上疏曰:“臣深思陛下所以不早取此鹿者,诚欲使极蕃息,然后大取以为军国之用。然臣窃以为:今鹿但有日耗,终无从得多也。何以知之?今禁地广轮且千余里,臣下计无虑其中有虎大小六百头,狼有五百头,狐万头。使大虎一头,三日食一鹿,一虎一岁百二十鹿,是为六百头虎一岁食七万二十头鹿也。使十狼日共食一鹿,是为五百头狼一岁共食万八千头鹿。鹿子始生,未能善走;使十狐一日共食一子,比至健走一月之间,是为万狐一月共食鹿子三万头也。大凡一岁所食十二万头。其雕鹗所害,臣置不计。以此推之,终无从得多,不如早取之为便也。”

上一篇:明帝即位,封柔延寿亭侯。时博士执经,柔上疏曰:“臣闻遵道重学,圣人洪训;褒文崇儒,帝者明义。昔汉末陵迟,礼乐崩坏;雄战虎争,以战阵为务;遂使儒林之群,幽隐而不显。太祖初兴,愍其如此;在于拨乱之际,并使郡县立教学之官。高祖即位,遂阐其业;兴复辟雍,州立课试;于是天下之士,复闻庠序之教,亲俎豆之礼焉。陛下临政,允迪叡哲,敷弘大猷,光济先轨;虽夏启之承基,周成之继业,诚无以加也。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,国清选,而使迁除限不过长;惧非所以崇显儒术,帅励怠惰也。孔子称‘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’,故楚礼申公,学士锐精;汉隆卓茂,搢绅竞慕。臣以为博士者,道之渊薮,艺所宗;宜随学行优劣,待以不次之位;敦崇道教,以劝学者,于化为弘。”帝纳之。后大兴殿舍,百姓劳役;广采众女,充盈后宫;后宫皇子连夭,继嗣未育。柔上疏曰:“虏狡猾,潜自讲肄,谋动干戈,未图束手;宜蓄养将士,缮治甲兵,以逸待之。而顷兴造殿舍,上下劳扰;若使吴、蜀知人虚实,通谋并势,复俱送死,甚不易也。昔汉文惜家之资,不营小台之娱;去病虑匈奴之害,不遑治第之事。况今所损者非惟百金之费,所忧者非徒北狄之患乎?可粗成现所营立,以充朝宴之仪;乞罢作者,使得就农;方平定,复可徐兴。昔轩辕以子,传祚弥远;周室以姬国,历年滋多。陛下聪达,穷理尽性;而顷皇子连多夭逝,熊罴之祥又未感应。群下之心,莫不悒戚。周礼:天子,后妃以下百人;嫔嫱之仪,既以盛矣。窃闻后庭之数,或复过之;圣嗣不昌,殆能由此。臣愚以为可妙简淑媛,以备内官之数;其余尽遣还家,且以育精养神,专静为宝。如此,则螽斯之征,可庶而致矣。”帝报曰:“知卿忠允,乃心王室;辄克昌言,他复以闻。”时猎法甚峻。宜阳典农刘龟,窃于禁内射兔,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。帝匿京名,收龟付狱。柔表请告者名,帝大怒曰:“刘龟当死,乃敢猎吾禁地!送龟廷尉,廷尉便当考掠;何复请告者主名,吾岂妄收龟邪?”柔曰:“廷尉,天下之平也,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?”重复为奏,辞指深切;帝意悟,乃下京名。即还讯,各当其罪。时,制吏遭大丧者,百日后皆给役。有司徒吏解弘,遭父丧;后有军事,受敕当行,以疾病为辞。诏怒曰:“汝非曾、闵,何言毁邪?促收考竟!”柔见弘,信甚羸劣;奏陈其事,宜加宽贷。帝乃诏曰:“孝哉弘也!其原之。”初,公孙渊兄晃,为叔父恭任内侍;先渊未反,数陈其变。及渊谋逆,帝不忍市斩,欲就狱杀之。柔上疏曰:“《书》称‘用罪伐厥死,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