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崔林字德儒,清河东武城人也。少时晚成,宗族莫知,惟从兄琰异之。太祖定冀州,召除邬长;贫无车马,单步之官。太祖征壶关,问长吏德政最者,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;于是擢为冀州主簿。徙署别驾、丞相掾属。魏国既建,稍迁御史中丞。文帝践阼,拜尚书。出为幽州刺史。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,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:“吴中郎将,上所亲重,国之贵臣也。仗节统事,州郡莫不奉笺致敬,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。若以边塞不修斩卿,使君宁能护卿邪?”别驾具以白林,林曰:“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,宁当相累邪?此州与胡虏接,宜镇之以静;扰之则动其逆心,特为国家生北顾忧,以此为寄。”在官期,寇窃寝息;犹以不事上司,左迁河间太守。清论多为林怨也。迁大鸿胪。龟兹王遣侍子宋朝,朝廷嘉其远至,褒赏其王甚厚。余国各遣子来朝,间使连属。林恐所遣或非真的,权取疏属贾胡,因通使命,利得印绶;而道路护送,所损滋多;劳所养之民,资无益之事,为夷狄所笑。此曩时之所患也。乃移书敦煌喻指,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,使有恒常。

【原文】

崔林字德儒,清河东武城人也〔1〕。少时晚成〔2〕,宗族莫知,惟从兄琰异之〔3〕。

太祖定冀州,召除邬长〔4〕;贫无车马,单步之官〔5〕。太祖征壶关〔6〕,问长吏德政最者,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;于是擢为冀州主簿。徙署别驾、丞相掾属。魏国既建,稍迁御史中丞〔7〕。

文帝践阼,拜尚书。出为幽州刺史。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〔8〕,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:“吴中郎将,上所亲重〔9〕,国之贵臣也。仗节统事〔10〕,州郡莫不奉笺致敬,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〔11〕。若以边塞不修斩卿,使君宁能护卿邪?”

别驾具以白林,林曰:“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〔12〕,宁当相累邪〔13〕?此州与胡虏接,宜镇之以静;扰之则动其逆心,特为国家生北顾忧,以此为寄〔14〕。”在官一期〔15〕,寇窃寝息;〔一〕犹以不事上司〔16〕,左迁河间太守。清论多为林怨也〔17〕。〔二〕

迁大鸿胪〔18〕。龟兹王遣侍子宋朝〔19〕,朝廷嘉其远至,褒赏其王甚厚。余国各遣子来朝,间使连属〔20〕。林恐所遣或非真的〔21〕,权取疏属贾胡〔22〕,因通使命,利得印绶〔23〕;而道路护送,所损滋多;劳所养之民,资无益之事,为夷狄所笑。此曩时之所患也〔24〕。乃移书敦煌喻指〔25〕,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,使有恒常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清河:王国名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。东武城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。

〔2〕少时晚成:少年时代的才智不出众。

〔3〕从(zòng)兄:堂兄。

〔4〕邬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北。

〔5〕单步:单独一个人步行。

〔6〕壶关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长治市北。

〔7〕稍:逐渐。

〔8〕北中郎将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通常活动范围在河北战区。吴质(?—公元 230):传附本书卷二十一《王粲传》。

〔9〕上:皇上。吴质是皇帝曹丕的心腹。

〔10〕节:代表天子所授威权的一种器物,用竹、旄制成。

〔11〕崔使君:指崔林。汉代的州刺史最初是作为皇帝的特派使者,出外监察一州,所以从汉代起尊称州刺史为使君。初不:完全不。

〔12〕屣(xǐ):鞋。

〔13〕宁当相累:难道会连累您。

〔14〕寄:托付。

〔15〕一期(jī):一周年。

〔16〕上司:指吴质。吴质负责河北诸州的军事,在军事系统上属于崔林的上司。

〔17〕清论:公正的舆论。

〔18〕大鸿胪:官名。九卿之一。负责接待进京的诸侯、地方官员、归顺的少数族首领等。郊庙祭祀时任司仪官。主持封拜诸侯的仪式。宗室亲王死,代表皇帝前住吊唁。

〔19〕龟兹(qiū cí):西域古国名。故地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。侍子:到京城侍奉皇帝的龟兹王子。派遣侍子是附庸国向中央王朝表示忠诚的举动,而侍子则带有人质的性质。

〔20〕间(jiān):短时间内。

〔21〕真的:真正的王子。

〔22〕疏属:国王的远亲。贾(gǔ)胡:做生意的少数族商人。

〔23〕印绶:当时中央王朝对前来归顺的边境各国或少数族首领,要赏赐封号并授给印绶。绶是系在印纽上的丝带。

〔24〕曩(nǎng)时:过去。

〔25〕移书:不相统属的官署之间发送文书。敦煌:郡名。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。喻指:说明自己的考虑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按《王氏谱》:雄字元伯,太保祥之宗也。

《魏名臣奏》载:“安定太守孟达,荐雄曰:‘臣闻明君以求贤为业,忠臣以进善为效;故《易》称“拔茅连茹”,《传》曰“举尔所知”。臣不自量,窃慕其义。臣昔以人乏,谬充备部职。时诼郡太守王雄为西部从事,与臣同僚。雄天性良固,果而有谋;历试三县,政成人和;及在近职,奉宣威恩,怀柔有术,清慎持法。臣往年出使,经过雄郡。自说特受陛下拔擢之恩,常励节精心,思投命为效;言辞激扬,情趣款侧。臣虽愚暗,不识真伪;以谓雄才兼资文武,忠烈之性,逾越伦辈。今涿郡领户三千,孤寡之家,参居其半,北有守兵藩卫之固;诚不足舒雄智力,展其勤干也。臣受恩深厚,无以报国,不胜""浅见之情,谨冒陈闻。’诏曰:‘昔萧何荐韩信,邓禹进吴汉;惟贤知贤也。雄有胆智技能、文武之姿,吾宿知之。今便以参散骑之选,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,便大用之矣。天下之士,欲使皆先历散骑,然后出据州郡,是吾本意也。’雄后为幽州刺史。子浑,凉州刺史;次乂,平北将军。司徒、安丰侯戎,浑之子。太尉、武陵侯衍,荆州刺史澄,皆乂之子。”

〔二〕《魏名臣奏》载侍中辛毗奏曰:“昔桓阶为尚书令,以崔林非尚书才,迁以为河间太守。”与此传不同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