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佗之绝技,凡此类也。然本作士人;以医见业,意常自悔。后太祖亲理,得病笃重,使佗专视。佗曰:“此近难济。恒事攻治,可延岁月。”佗久远家思归,因曰:“当得家书,方欲暂还耳。”到家,辞以妻病,数乞期不反。太祖累书呼,又敕郡县发遣;佗恃能厌食事,犹不上道。太祖大怒,使人往检:若妻信病,赐小豆斛,宽假限日;若其虚诈,便收送之。于是传付许狱,考验首服。荀彧或请曰:“佗术实工。人命所悬,宜含宥之。”太祖曰:“不忧,天下当无此鼠辈耶!”遂考竟佗。佗临死,出卷书与狱吏,曰:“此可以活人。”吏畏法不受。佗亦不强,索火烧之。佗死后,太祖头风未除。太祖曰:“佗能愈此。小人养吾病,欲以自重。然吾不杀此子,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。”及后爱子仓舒病困,太祖叹曰:“吾悔杀华佗!令此儿强死也。”初,军吏李成苦咳嗽;昼夜不(寤)寐,时吐脓血。以问佗,佗言:“君病肠痈;咳之所吐,非从肺来也。与君散两钱,当吐升余脓血讫;快自养,月可小起;好自将爱,年便健。岁,当小发;服此散,亦行复差。若不得此药,故当死。”复与两钱散。成得药,去岁,亲中人有病如成者,谓成曰:“卿今强健,我欲死!何忍无急去药,以待不祥?先持贷我;我差,为卿从华佗更索。”成与之,已。故到谯,适值佗见收;匆匆,不忍从求。后岁,成病竟发;无药可服,以至于死。

【原文】

佗之绝技,凡此类也。然本作士人〔1〕;以医见业,意常自悔。后太祖亲理〔2〕,得病笃重,使佗专视。佗曰:“此近难济〔3〕。恒事攻治〔4〕,可延岁月〔5〕。”佗久远家思归〔6〕,因曰:“当得家书〔7〕,方欲暂还耳。”到家,辞以妻病,数乞期不反〔8〕。太祖累书呼,又敕郡县发遣;佗恃能厌食事〔9〕,犹不上道。

太祖大怒,使人往检:若妻信病〔10〕,赐小豆四十斛,宽假限日;若其虚诈,便收送之。于是传付许狱〔11〕,考验首服〔12〕。荀彧或请曰:“佗术实工。人命所悬,宜含宥之。”太祖曰:“不忧,天下当无此鼠辈耶!”遂考竟佗。

佗临死〔13〕,出一卷书与狱吏,曰:“此可以活人。”吏畏法不受。佗亦不强,索火烧之。佗死后,太祖头风未除。太祖曰:“佗能愈此。小人养吾病,欲以自重〔14〕。然吾不杀此子,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。”及后爱子仓舒病困〔15〕,太祖叹曰:“吾悔杀华佗!令此儿强死也〔16〕。”

初,军吏李成苦咳嗽;昼夜不(寤)〔寐〕,时吐脓血。以问佗,佗言:“君病肠痈;咳之所吐,非从肺来也。与君散两钱〔17〕,当吐二升余脓血讫;快自养,一月可小起;好自将爱〔18〕,一年便健。十八岁,当一小发;服此散,亦行复差。若不得此药,故当死〔19〕。”复与两钱散。

成得药,去五六岁〔20〕,亲中人有病如成者,谓成曰:“卿今强健,我欲死!何忍无急去药〔21〕,〔一〕以待不祥〔22〕?先持贷我〔23〕;我差,为卿从华佗更索。”成与之,已〔24〕。故到谯〔25〕,适值佗见收〔26〕;匆匆〔27〕,不忍从求。后十八岁,成病竟发;无药可服,以至于死。〔二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士人:读书做官的人。

〔2〕亲理:亲属。

〔3〕此近难济:这种病近期内难以完全治好。

〔4〕恒事攻治:长期不断治疗。

〔5〕岁月:指寿命。

〔6〕远家:远离家庭。

〔7〕当:刚才。

〔8〕乞期:请求宽限时间。

〔9〕厌食事:讨厌为吃饭而受人役使。

〔10〕信:确实。

〔11〕许狱:许都的监狱。

〔12〕考验:拷问验证。首服:坦白认罪。

〔13〕临死:关于华佗被处死的时间,有学者考证是在建安十三年(公元 208),死时六十七岁。见程喜霖《华佗之死及其生卒年》,载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》第三期。现今安徽亳州市城北 15 里的苏桥乡石寨村,尚有华佗墓园留存。

〔14〕自重:自己抬高自己。

〔15〕仓舒:即曹冲(公元 196—208)传见本书卷二十。

〔16〕强死:枉死。

〔17〕散(sǎn):药粉。

〔18〕将爱:将息爱护。

〔19〕故:依然。

〔20〕去:收藏。

〔21〕无急去药:没有急病而收藏药粉。

〔22〕不祥:指疾病。

〔23〕恃贷我:拿来借给我。

〔24〕已:病愈。

〔25〕故到谯:特意到华佗的家乡谯县。

〔26〕见收:被逮捕。

〔27〕匆匆:惊扰不安的样子。这是指华佗一家的情形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臣松之按:古语以“藏”为“去”。

〔二〕《佗别传》曰:“人有在青龙中,见山阳太守广陵刘景宗。景宗说中平日数见华佗,其治病(手)〔平〕脉之候,其验若神。琅邪刘勋,为河内太守,有女年几二十;左脚膝里上有疮,痒而不痛。疮愈,数十日复发,如此七八年。迎佗使视,佗曰:‘是,易治之。当得稻糠黄色犬一头,好马二疋。’以绳系犬颈,使走马牵犬,马极辄易;计马走三十余里,犬不能行;复令步人拖曳,计向五十里。乃以药饮女,女即安卧不知人。因取大刀,断犬腹近后脚之前,以所断之处向疮口,令去二三寸。停之须臾,有若蛇者从疮中而出,便以铁椎横贯蛇头。蛇在皮中动摇良久,须臾不动;乃牵出,长三尺所,纯是蛇;但有眼处而无童子,又逆鳞耳。以膏散著疮中,七日愈。又有人苦头眩,头不得举,目不得视,积年。佗使悉解衣倒悬,令头去地一二寸,濡布拭身体,令周匝;候视诸脉,尽出,五色。佗令弟子数人,以铍刀决脉,五色血尽;视赤血〔出〕,乃下,以膏摩,被覆,汗自出周匝;饮以亭历犬血散,立愈。又有妇人,长病经年,世谓寒热注病者。冬十一月中,佗令坐石槽中,平旦用寒水汲灌,云当满百。始七八灌,会战欲死;灌者惧,欲止。佗令满数。将至八十灌,热气乃蒸出,嚣嚣高二三尺。满百灌,佗乃使燃火温床,厚覆;良久,汗洽出,著粉,汗燥便愈。又有人病腹中半切痛,十余日中,鬓眉堕落。佗曰:‘是脾半腐,可刳腹养治也。’使饮药,令卧,破腹就视,脾果半腐坏。以刀断之,刮去恶内,以膏傅疮,饮之以药,百日平复。”

上一篇:故甘陵相夫人有娠月,腹痛不安。佗视脉,曰:“胎已死矣。”使人手摸知所在:在左则男,在右则女。人云“在左”,于是为汤下之;果下男形,即愈。县吏尹世苦肢烦,口中乾,不欲闻人声,小便不利。佗曰:“试作热食:得汗则愈;不汗,后日死。”即作热食而不汗出,佗曰:“藏气已绝于内,当啼泣而绝。”果如佗言。府吏倪寻、李延共止,俱头痛身热,所苦正同。佗曰:“寻,当下之;延,当发汗。”或难其异。佗曰:“寻外实,延内实;故治之宜殊。”即各与药;明旦并起。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,适至。佗谓昕曰:“君身中佳否?”昕曰:“自如常。”佗曰:“君有急病现于面,莫多饮酒!”坐毕归,行数里,昕猝头眩堕车。人扶将还,载归家,中宿死。故督邮顿子献得病,已差,诣佗视脉。曰:“尚虚,未得复;勿为劳事,御内即死:临死,当吐舌数寸。”其妻闻其病除,从百余里来省之;止宿交接,中间日发病:如佗言。督邮徐毅得病,佗往省之。毅谓佗曰:“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,便苦咳嗽,欲卧不安。”佗曰:“刺不得胃管,误中肝也。食当日减,日不救。”遂如佗言。东阳陈叔山小男岁得疾:下利常先啼,日以羸困。问佗,佗曰:“其母怀躯,阳气内养,乳中虚冷;儿得母寒,故令不时愈。”佗与物女宛丸;日即除。彭城夫人夜之厕;虿螫其手,呻呼无赖。佗令温汤近热,渍手其中,卒可得寐;但旁人数为易汤,汤令暖之,其旦即愈。军吏梅平得病,除名还家。家居广陵,未至百里,止亲人舍。有顷,佗偶至主人许,主人令佗视平。佗谓平曰:“君早见我,可不至此。今疾已结,促去,可得与家相见,日卒。”应时归,如佗所刻。佗行道,见人病咽塞,嗜食而不得下。家人车载欲往就医。佗闻其呻吟,驻车往视。语之曰:“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i大酢;从取升饮之,病自当去。”即如佗言,立吐蛇枚;悬车边,欲造佗。佗尚未还,小儿戏门前,逆见。自相谓曰:“似逢我公,车边病是也。”疾者前入坐,见佗北壁悬此蛇辈,约以数。又有郡守病。佗以为,其人盛怒则差;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,无何弃去,留书骂之。郡守果大怒,令人追捉杀佗。郡守子知之,属使勿逐。守嗔恚既甚,吐黑血数升而愈。又有士大夫不快,佗云:“君病深,当破腹取。然君寿亦不过年,病不能杀君;忍病岁,寿俱当尽:不足故自刳裂。”士大夫不耐痛痒,必欲除之;佗遂下手,所患寻差。年竟死。广陵太守陈登得病:胸中烦懑,面赤,不食。佗脉之曰:“府君胃中有虫数升,欲成内疽;食腥物所为也。”即作汤升:先服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