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佗之绝技,凡此类也。然本作士人〔1〕;以医见业,意常自悔。后太祖亲理〔2〕,得病笃重,使佗专视。佗曰:“此近难济〔3〕。恒事攻治〔4〕,可延岁月〔5〕。”佗久远家思归〔6〕,因曰:“当得家书〔7〕,方欲暂还耳。”到家,辞以妻病,数乞期不反〔8〕。太祖累书呼,又敕郡县发遣;佗恃能厌食事〔9〕,犹不上道。
太祖大怒,使人往检:若妻信病〔10〕,赐小豆四十斛,宽假限日;若其虚诈,便收送之。于是传付许狱〔11〕,考验首服〔12〕。荀彧或请曰:“佗术实工。人命所悬,宜含宥之。”太祖曰:“不忧,天下当无此鼠辈耶!”遂考竟佗。
佗临死〔13〕,出一卷书与狱吏,曰:“此可以活人。”吏畏法不受。佗亦不强,索火烧之。佗死后,太祖头风未除。太祖曰:“佗能愈此。小人养吾病,欲以自重〔14〕。然吾不杀此子,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。”及后爱子仓舒病困〔15〕,太祖叹曰:“吾悔杀华佗!令此儿强死也〔16〕。”
初,军吏李成苦咳嗽;昼夜不(寤)〔寐〕,时吐脓血。以问佗,佗言:“君病肠痈;咳之所吐,非从肺来也。与君散两钱〔17〕,当吐二升余脓血讫;快自养,一月可小起;好自将爱〔18〕,一年便健。十八岁,当一小发;服此散,亦行复差。若不得此药,故当死〔19〕。”复与两钱散。
成得药,去五六岁〔20〕,亲中人有病如成者,谓成曰:“卿今强健,我欲死!何忍无急去药〔21〕,〔一〕以待不祥〔22〕?先持贷我〔23〕;我差,为卿从华佗更索。”成与之,已〔24〕。故到谯〔25〕,适值佗见收〔26〕;匆匆〔27〕,不忍从求。后十八岁,成病竟发;无药可服,以至于死。〔二〕
【注释】
〔1〕士人:读书做官的人。
〔2〕亲理:亲属。
〔3〕此近难济:这种病近期内难以完全治好。
〔4〕恒事攻治:长期不断治疗。
〔5〕岁月:指寿命。
〔6〕远家:远离家庭。
〔7〕当:刚才。
〔8〕乞期:请求宽限时间。
〔9〕厌食事:讨厌为吃饭而受人役使。
〔10〕信:确实。
〔11〕许狱:许都的监狱。
〔12〕考验:拷问验证。首服:坦白认罪。
〔13〕临死:关于华佗被处死的时间,有学者考证是在建安十三年(公元 208),死时六十七岁。见程喜霖《华佗之死及其生卒年》,载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》第三期。现今安徽亳州市城北 15 里的苏桥乡石寨村,尚有华佗墓园留存。
〔14〕自重:自己抬高自己。
〔15〕仓舒:即曹冲(公元 196—208)传见本书卷二十。
〔16〕强死:枉死。
〔17〕散(sǎn):药粉。
〔18〕将爱:将息爱护。
〔19〕故:依然。
〔20〕去:收藏。
〔21〕无急去药:没有急病而收藏药粉。
〔22〕不祥:指疾病。
〔23〕恃贷我:拿来借给我。
〔24〕已:病愈。
〔25〕故到谯:特意到华佗的家乡谯县。
〔26〕见收:被逮捕。
〔27〕匆匆:惊扰不安的样子。这是指华佗一家的情形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臣松之按:古语以“藏”为“去”。
〔二〕《佗别传》曰:“人有在青龙中,见山阳太守广陵刘景宗。景宗说中平日数见华佗,其治病(手)〔平〕脉之候,其验若神。琅邪刘勋,为河内太守,有女年几二十;左脚膝里上有疮,痒而不痛。疮愈,数十日复发,如此七八年。迎佗使视,佗曰:‘是,易治之。当得稻糠黄色犬一头,好马二疋。’以绳系犬颈,使走马牵犬,马极辄易;计马走三十余里,犬不能行;复令步人拖曳,计向五十里。乃以药饮女,女即安卧不知人。因取大刀,断犬腹近后脚之前,以所断之处向疮口,令去二三寸。停之须臾,有若蛇者从疮中而出,便以铁椎横贯蛇头。蛇在皮中动摇良久,须臾不动;乃牵出,长三尺所,纯是蛇;但有眼处而无童子,又逆鳞耳。以膏散著疮中,七日愈。又有人苦头眩,头不得举,目不得视,积年。佗使悉解衣倒悬,令头去地一二寸,濡布拭身体,令周匝;候视诸脉,尽出,五色。佗令弟子数人,以铍刀决脉,五色血尽;视赤血〔出〕,乃下,以膏摩,被覆,汗自出周匝;饮以亭历犬血散,立愈。又有妇人,长病经年,世谓寒热注病者。冬十一月中,佗令坐石槽中,平旦用寒水汲灌,云当满百。始七八灌,会战欲死;灌者惧,欲止。佗令满数。将至八十灌,热气乃蒸出,嚣嚣高二三尺。满百灌,佗乃使燃火温床,厚覆;良久,汗洽出,著粉,汗燥便愈。又有人病腹中半切痛,十余日中,鬓眉堕落。佗曰:‘是脾半腐,可刳腹养治也。’使饮药,令卧,破腹就视,脾果半腐坏。以刀断之,刮去恶内,以膏傅疮,饮之以药,百日平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