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〔1〕,腹痛不安。佗视脉〔2〕,曰:“胎已死矣。”使人手摸知所在:在左则男,在右则女。人云“在左”,于是为汤下之;果下男形,即愈。
县吏尹世苦四肢烦〔3〕,口中乾,不欲闻人声,小便不利。佗曰:“试作热食:得汗则愈;不汗,后三日死。”即作热食而不汗出,佗曰:“藏气已绝于内〔4〕,当啼泣而绝。”果如佗言。
府吏倪寻、李延共止〔5〕,俱头痛身热,所苦正同。佗曰:“寻,当下之〔6〕;延,当发汗。”或难其异〔7〕。佗曰:“寻外实〔8〕,延内实;故治之宜殊。”即各与药;明旦并起。
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〔9〕,适至。佗谓昕曰:“君身中佳否?”昕曰:“自如常。”佗曰:“君有急病现于面,莫多饮酒!”坐毕归,行数里,昕猝头眩堕车。人扶将还,载归家,中宿死〔10〕。
故督邮顿子献得病,已差,诣佗视脉。曰:“尚虚,未得复;勿为劳事〔11〕,御内即死〔12〕:临死,当吐舌数寸。”其妻闻其病除,从百余里来省之;止宿交接〔13〕,中间三日发病〔14〕:一如佗言。
督邮徐毅得病,佗往省之。毅谓佗曰:“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〔15〕,便苦咳嗽,欲卧不安。”佗曰:“刺不得胃管〔16〕,误中肝也。食当日减,五日不救。”遂如佗言。
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〔17〕:下利常先啼〔18〕,日以羸困〔19〕。问佗,佗曰:“其母怀躯,阳气内养,乳中虚冷;儿得母寒,故令不时愈。”佗与四物女宛丸〔20〕;十日即除。
彭城夫人夜之厕〔21〕;虿螫其手〔22〕,呻呼无赖〔23〕。佗令温汤近热,渍手其中,卒可得寐;但旁人数为易汤,汤令暖之,其旦即愈。
军吏梅平得病,除名还家。家居广陵,未至二百里,止亲人舍。有顷,佗偶至主人许,主人令佗视平。佗谓平曰:“君早见我,可不至此。今疾已结,促去,可得与家相见,五日卒。”应时归,如佗所刻〔24〕。
佗行道,见一人病咽塞〔25〕,嗜食而不得下。家人车载欲往就医。佗闻其呻吟,驻车往视。语之曰:“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i大酢〔26〕;从取三升饮之,病自当去。”即如佗言,立吐蛇一枚〔27〕;悬车边,欲造佗〔28〕。佗尚未还,小儿戏门前,逆见〔29〕。自相谓曰:“似逢我公,车边病是也〔30〕。”疾者前入坐,见佗北壁悬此蛇辈,约以十数。
又有一郡守病。佗以为,其人盛怒则差;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〔31〕,无何弃去〔32〕,留书骂之。郡守果大怒,令人追捉杀佗。郡守子知之,属使勿逐。守嗔恚既甚〔33〕,吐黑血数升而愈。
又有一士大夫不快〔34〕,佗云:“君病深,当破腹取。然君寿亦不过十年,病不能杀君;忍病十岁,寿俱当尽:不足故自刳裂〔35〕。”士大夫不耐痛痒,必欲除之;佗遂下手,所患寻差。十年竟死。
广陵太守陈登得病:胸中烦懑,面赤,不食。佗脉之曰:“府君胃中有虫数升,欲成内疽;食腥物所为也。”即作汤二升:先服一升,斯须尽服之〔36〕。食顷〔37〕,吐出三升许虫;赤头,皆动,半身是生鱼脍也〔38〕。所苦便愈。佗曰:“此病后三期当发〔39〕,遇良医乃可济救。”依期果发动,时佗不在,如言而死。
太祖闻而召佗,佗常在左右。太祖苦头风〔40〕,每发,心乱目眩;佗针鬲〔41〕,随手而差。〔一〕
李将军妻病甚,呼佗视脉。曰:“伤娠而胎不去〔42〕。”将军言:“(闻)〔间〕实伤娠〔43〕,胎已去矣。”佗曰:“案脉,胎未去也。”将军以为不然。佗舍去,妇稍小差。百余日复动〔44〕,更呼佗。佗曰:“此脉故事有胎〔45〕。前当生两儿:一儿先出,血出甚多;后儿不及生,母不自觉;旁人亦不悟〔46〕,不复迎〔47〕,遂不得生。胎死,血脉不复归,必燥著母脊〔48〕,故使多脊痛。今当与汤,并针一处,此死胎必出。”汤、针既加,妇痛急如欲生者〔49〕。佗曰:“此死胎久枯,不能自出,宜使人探之。”果得一死男,手足完具,色黑,长可尺所。
【注释】
〔1〕甘陵:王国名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。
〔2〕视:诊断。
〔3〕烦:胀重不适。
〔4〕藏(zàng)气:内脏的生气。
〔5〕共止:同住。
〔6〕下:中医治疗方法之一。即使用泻下的药物攻逐体内的结滞,使之随同大便排出。下文的发汗也是治疗方法之一。中医治疗常用以下八法: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补、消。
〔7〕难(nàn)其异:询问二者治疗方法为什么不同。
〔8〕实:中医诊断学的术语。中医进行诊断要运用所谓的“八纲”来区别病症的类型,即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。实是指邪气强盛。发烧、畏寒、无汗,叫做外实或表实。发烧、腹胀、便秘,叫做内实或里实。按中医治疗原则,外实当用发汗法,内实才用泻下法,与这里的记载恰好相反。
〔9〕盐渎:县名。县治在今江苏盐城市。
〔10〕中宿:隔夜。
〔11〕劳事:使身体疲劳的事。
〔12〕御内:与妻妾性交。
〔13〕止宿:住下的当晚。交接:性交。
〔14〕中间三日:隔了三天。
〔15〕医曹吏:官名。郡太守府下属,负责医疗。胃管:指中脘(wǎn)穴。在肚脐上方四寸处。凡腹胀、反胃酸、胃痛,即针刺这一穴位。
〔16〕不得胃管:没有刺准中脘穴。
〔17〕东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。
〔18〕下利:腹泻。
〔19〕羸(léi)困:瘦弱。
〔20〕四物女宛丸:华佗所制药丸名称。女宛是治疗虚弱腹泻的药物,又名白宛、女腹。以女宛为主,再配以其他四种药物制成这种药丸。故名。
〔21〕彭城:王国名。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。彭城夫人当指彭城国相的妻子。
〔22〕虿(chài):蝎子一类的毒虫。螫(zhē):刺咬。
〔23〕无赖:难以忍受。
〔24〕刻:预定。
〔25〕病咽塞:得了咽喉阻塞的病。
〔26〕向来道边:刚才我来的路旁。蒜i (jī):捣碎的蒜泥。
〔27〕蛇:人体内不可能有蛇生长,当是绦(tāo)虫之类的长条形肠道寄生虫。
〔28〕造:拜访。
〔29〕逆见:迎面碰见。
〔30〕车边病:车旁边悬挂的那种致病的东西。
〔31〕货:财物。
〔32〕无何:不久。
〔33〕瞋恚(chēn huì):愤怒。
〔34〕不快:不舒服。
〔35〕不足:值不得。故自刳(kū)裂:特意去剖腹做手术。
〔36〕斯须:隔一会儿。
〔37〕食顷:一顿饭的工夫。
〔38〕鱼脍(kuài):切细的鱼肉。
〔39〕三期(jī):三年。
〔40〕头风:头部眩晕疼痛的病。
〔41〕鬲:这里指膈腧(shù)穴。在背部第七椎节下旁侧一寸五分。但是针刺膈腧,通常是治疗咳嗽、反胃等,与头部眩晕疼痛无关。后者当刺通天、天柱等穴位。
〔42〕伤娠:小产。
〔43〕间:最近。
〔44〕夏动:复发。
〔45〕故事有胎:依旧显示有胎儿。
〔46〕不悟:没有觉察。
〔47〕迎:接生。
〔48〕燥著:干燥之后粘连。
〔49〕生:生产出胎儿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佗别传》曰:“有人病两脚躄,不能行。舆诣佗,佗望见云:‘已饱针灸服药矣:不复须看脉。’便使解衣,点背数十处;相去或一寸,或五寸,纵邪不相当。言:‘灸此各十壮;灸创愈,即行。’后灸处夹脊一寸,上下行端直均调,如引绳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