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庞德字令明,南安狟道人也。少为郡吏,州从事。初平中,从马腾击反羌、叛氐,数有功。稍迁至校尉。建安中,太祖讨袁谭、尚于黎阳。谭遣郭援、高幹等略取河东,太祖使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之。德随腾子超,拒援、幹于平阳。德为军锋,进攻援、幹,大破之,亲斩援首。拜中郎将,封都亭侯。后张白骑叛于弘农,德复随腾征之,破白骑于两崤间。每战,常陷阵却敌,勇冠腾军。后腾征为卫尉,德留属超。太祖破超于渭南,德随超亡入汉阳,保冀城。后复随超奔汉中,从张鲁。太祖定汉中,德随众降。太祖素闻其骁勇,拜立义将军,封关门亭侯,邑百户。侯音、卫开等以宛叛,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,斩音、开;遂南屯樊,讨关羽。樊下诸将,以德兄在汉中,颇疑之。德常曰:“我受国恩,义在效死。我欲身自击羽。今年我不杀羽,羽当杀我!”后亲与羽交战,射羽中额。时德常乘白马,羽军谓之“白马将军”,皆惮之。仁使德屯樊北里。会天霖雨余日,汉水暴溢;樊下平地丈,德与诸将避水,上堤。羽乘船攻之,以大船面射堤上。德被甲持弓,箭不虚发。将军董衡、部曲将董超等欲降,德皆收斩之。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,羽攻益急;矢尽,短兵接战。德谓督将成何曰:“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,烈士不毁节以求生;今日,我死日也!”战益怒,气愈壮;而水浸盛,吏士皆降。德与麾下将人,伍伯人,弯弓傅矢,乘小船,欲还仁营;水盛船覆,失弓矢;独抱船覆水中,为羽所得。立而不跪。羽谓曰:“卿兄在汉中。我欲以卿为将,不早降何为?”德骂羽曰:“竖子,何谓降也!魏王带甲百万,威振天下。汝刘备庸才耳,岂能敌邪?我宁为国家鬼,不为贼将也!”遂为羽所杀。太祖闻而悲之,为之流涕,封其子为列侯。文帝即王位,乃遣使就德墓,赐谥,策曰:“昔先轸丧元,王蠋绝脰;陨身徇节,前代美之。惟侯式昭果毅,蹈难成名;声溢当时,义高在昔:寡人愍焉,谥曰壮侯。”又赐子会等人爵关内侯,邑各百户。会,勇烈有父风,官至中卫将军,封列侯。

【原文】

庞德字令明,南安狟道人也〔1〕。〔一〕少为郡吏,州从事。初平中,从马腾击反羌、叛氐,数有功。稍迁至校尉。建安中,太祖讨袁谭、尚于黎阳。谭遣郭援、高幹等略取河东,太祖使钟繇率关中诸将讨之。德随腾子超,拒援、幹于平阳。德为军锋,进攻援、幹,大破之,亲斩援首。〔二〕拜中郎将,封都亭侯。后张白骑叛于弘农,德复随腾征之,破白骑于两崤间〔2〕。每战,常陷阵却敌,勇冠腾军。后腾征为卫尉,德留属超。太祖破超于渭南,德随超亡入汉阳,保冀城。后复随超奔汉中,从张鲁。

太祖定汉中,德随众降。太祖素闻其骁勇,拜立义将军,封关门亭侯,邑三百户。侯音、卫开等以宛叛,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,斩音、开;遂南屯樊,讨关羽。樊下诸将,以德兄在汉中〔3〕,颇疑之。〔三〕德常曰:“我受国恩,义在效死〔4〕。我欲身自击羽。今年我不杀羽,羽当杀我!”后亲与羽交战,射羽中额。时德常乘白马,羽军谓之“白马将军”,皆惮之。

仁使德屯樊北十里。会天霖雨十余日,汉水暴溢;樊下平地五六丈,德与诸将避水,上堤。羽乘船攻之,以大船四面射堤上。德被甲持弓,箭不虚发。将军董衡、部曲将董超等欲降,德皆收斩之。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,羽攻益急;矢尽,短兵接战。

德谓督将成何曰:“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,烈士不毁节以求生;今日,我死日也!”战益怒,气愈壮;而水浸盛,吏士皆降。德与麾下将一人,伍伯二人〔5〕,弯弓傅矢〔6〕,乘小船,欲还仁营;水盛船覆,失弓矢;独抱船覆水中,为羽所得。

立而不跪。羽谓曰:“卿兄在汉中。我欲以卿为将,不早降何为?”德骂羽曰:“竖子,何谓降也!魏王带甲百万,威振天下。汝刘备庸才耳,岂能敌邪?我宁为国家鬼,不为贼将也!”遂为羽所杀。太祖闻而悲之,为之流涕,封其二子为列侯。

文帝即王位,乃遣使就德墓,赐谥,策曰:“昔先轸丧元〔7〕,王蠋绝脰〔8〕;陨身徇节,前代美之。惟侯式昭果毅〔9〕,蹈难成名;声溢当时,义高在昔:寡人愍焉,谥曰壮侯。”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,邑各百户。会,勇烈有父风,官至中卫将军〔10〕,封列侯。〔四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狟(huán)道:县名。县治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。狟又作豲。

〔2〕两崤:地区名。即东崤、西崤的合称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,西北接陕州区,东北接渑池县。又称二崤。

〔3〕樊下:樊城地区。

〔4〕效死:以死报效。

〔5〕伍伯:官员随身的听差。

〔6〕傅矢:搭箭。

〔7〕先轸(?—前 627):春秋时晋国的执政大臣。曾先后击败楚军和秦军。后与狄交战,阵亡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十九《晋世家》。丧元:丢掉脑袋。

〔8〕王蠋(zhú):战国时齐国画邑(今山东淄博市东)人。燕军攻入齐国后,强迫他为燕军服务。他坚决拒绝,自己砍断颈项而死。事见《史记》卷八十二《田单列传》。绝脰(dòu):砍断颈项。

〔9〕式昭:效法和发扬。

〔10〕中卫将军:官名。曹魏末年司马昭任相国时置,是司马昭贴身侍卫队的队长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狟,音桓。

〔二〕《魏略》曰:“德手斩一级,不知是援。战罢之后,众人皆言援死而不得其首。援,钟繇之甥。德晚后于鞬中出一头,繇见之而哭。德谢繇,繇曰:‘援虽我甥,乃国贼也!卿何谢之?’”

〔三〕《魏略》曰:“德从兄名柔,时在蜀。”

〔四〕王隐《蜀记》曰:“钟会平蜀,前后鼓吹,迎德尸丧,还葬邺;冢中身首,如生。”臣松之按:德死于樊城,文帝即位,又遣使至德墓所;则其尸丧,不应在蜀:此王隐之虚说也。

上一篇:典韦,陈留己吾人也。形貌魁梧,膂力过人;有志节,任侠。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,韦为报之。永,故富春长,备卫甚谨。韦乘车载鸡酒,伪为候者;门开,怀匕首入,杀永,并杀其妻。徐出,取车上刀戟,步(出)去。永居近市,市尽骇;追者数百,莫敢近。行里,遇其伴,转战得脱。由是为豪杰所识。初平中,张邈举义兵。韦为士,属司马赵宠。牙门旗长大,人莫能胜;韦手建之,宠异其才力。后属夏侯惇,数斩首有功,拜司马。太祖讨吕布于濮阳。布有别屯,在濮阳西里。太祖夜袭,比明破之。未及还,会布救兵至,面掉战。时布身自搏战,自旦至日昳数合,相持急。太祖募陷阵,韦先占;将应募者数(千)人。皆重衣两铠,弃盾,但持长矛、撩戟。时西面又急,韦进,当之;贼弓弩乱发,矢至如雨。韦不视,谓等人曰:“虏来步,乃白之。”等人曰:“步矣。”又曰:“步乃白!”等人惧,疾言:“虏至矣!”韦手持余戟,大呼起,所抵无不应手倒者,布众退。会日暮,太祖乃得引去。拜韦都尉,引置左右;将亲兵数百人,常绕大帐。韦既壮武,其所将皆选卒;每战斗,常先登,陷阵。迁为校尉。性忠至谨重,常昼立侍终日;夜宿帐左右,稀归私寝。好酒食,饮噉兼人;每赐食于前,大饮长歠,左右相属,数人益乃供。太祖壮之。韦好持大双戟,与长刀等。军中为之语曰:“帐下壮士有典君,提双戟斤!”太祖征荆州,至宛,张绣迎降。太祖甚悦,延绣及其将帅,置酒高会。太祖行酒,韦持大斧立后;刃径尺,太祖所至之前,韦辄举斧目之。竟酒,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。后余日,绣反,袭太祖营。太祖出战,不利,轻骑引去。韦战于门中,贼不得入;兵遂散从他门并入。时韦校尚有余人,皆殊死战,无不当。贼前后至,稍多,韦以长戟左右击之;叉入,辄余矛摧。左右死伤者略尽,韦被数创。短兵接战,贼前搏之;韦双挟两贼击杀之,余贼不敢前。韦复前突贼,杀数人;创重发,瞋目大骂而死。贼乃敢前,取其头,传观之;覆军就视其躯。太祖退住舞阴,闻韦死,为流涕;募间取其丧,亲自临,哭之,遣归葬襄邑。拜子满为郎中。车驾每过,常祠以中牢。太祖思韦,拜满为司马,引自近。文帝即王位,以满为都尉,赐爵关内侯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