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臧霸字宣高,泰山华人也。父戒,为县狱掾〔1〕。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,太守大怒;令收戒诣府〔2〕,时送者百余人。霸年十八,将客数十人;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〔3〕,送者莫敢动。因与父俱亡命东海,由是以勇壮闻。
黄巾起,霸从陶谦击破之,拜骑都尉。遂收兵于徐州,与孙观、吴敦、尹礼等并聚众;霸为帅,屯于开阳。太祖之讨吕布也,霸等将兵助布。既擒布,霸自匿。
太祖募索得霸〔4〕,见而悦之;使霸招吴敦、尹礼、孙观、观兄康等,皆诣太祖。太祖以霸为琅邪相,敦利城、礼东莞、观北海、康城阳太守〔5〕;割青、徐二州〔6〕,委之于霸。太祖之在兖州,以徐翕、毛晖为将。兖州乱,翕、晖皆叛。后兖州定,翕、晖亡命投霸。太祖语刘备,令语霸,送二人首。霸谓备曰:“霸所以能自立者,以不为此也。霸受公生全之恩〔7〕,不敢违命。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〔8〕,愿将军为之辞〔9〕。”备以霸言白太祖。太祖叹息,谓霸曰:“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,孤之愿也!”乃皆以翕、晖为郡守。
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。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〔10〕,故太祖得专事绍,不以东方为念。太祖破袁谭于南皮,霸等会贺;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,诣邺,太祖曰:“诸君忠孝〔11〕,岂复在是〔12〕!昔萧何遣子弟入侍,而高祖不拒;耿纯焚室舆榇以从〔13〕,而光武不逆:吾将何以易之哉〔14〕!东州扰攘〔15〕,霸等执义征暴,清定海岱〔16〕,功莫大焉:皆封列侯。”霸为都亭侯,加威虏将军〔17〕。又与于禁讨昌豨,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;有功,迁徐州刺史。沛国(公)武周为下邳令,霸敬异周,身诣令舍。部从事 詷不法,周得其罪,便收考竟;霸益以善周。
从讨孙权,先登;再入巢湖,攻居巢,破之。张辽之讨陈兰,霸别遣至皖,讨吴将韩当〔18〕,使权不得救兰。当遣兵逆霸,霸与战于逢龙〔19〕;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,与战,破之,还屯舒〔20〕。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〔21〕,分兵救兰;闻霸军在舒,遁还。霸夜追之,比明,行百余里,邀贼,前后击之;贼窘急,不得上船,赴水者甚众。由是贼不得救兰,辽遂破之。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,与张辽为前锋。行遇霖雨,大军先(及)〔反〕;水遂长,贼船稍(进)〔近〕,将士皆不安。辽欲去,霸止之曰:“公明于利钝〔22〕,宁肯捐吾等邪〔23〕!”明日果有令〔24〕。辽至,以语太祖。太祖善之,拜扬威将军〔25〕,假节〔26〕。后权乞降,太祖还,留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。
文帝即王位,迁镇东将军,进爵武安乡侯,都督青州诸军事。及践阼,进封开阳侯,徙封良成侯。与曹休讨吴贼,破吕范于洞浦。征为执金吾,位特进。每有军事,帝常咨访焉。〔一〕
明帝即位,增邑五百,并前三千五百户。薨,谥曰威侯。子艾嗣。〔二〕艾官至青州刺史、少府。艾薨,谥曰恭侯。子权嗣。霸前后有功,封子三人列侯,赐一人爵关内侯。〔三〕
而孙观,亦至青州刺史,假节;从太祖讨孙权,战被创,薨。子毓嗣,亦至青州刺史。〔四〕
【注释】
〔1〕县狱掾:官名。负责审理本县案件。
〔2〕府:指郡太守府。
〔3〕西山:山名。在今山东费县西北。又称蒙山。
〔4〕募索:悬赏搜捕。
〔5〕东莞:郡名。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。
〔6〕割青、徐二州:把青、徐二州的滨海地区分割出来。事见本书卷一《武帝纪》。
〔7〕公:指曹操。
〔8〕可以义告:可以用正当的道理来说服。
〔9〕为之辞:为这件事说话。
〔10〕数以精兵入青州:当时的青州由袁绍派长子袁谭据守,位于曹操根据地的东北面,臧霸多次骚扰青州目的在于使袁谭不能从侧翼进攻曹操。
〔11〕忠孝:忠诚。这是当时习语。
〔12〕岂复在是:难道还要在这一点上才能表现出来吗。意思是本来并不需要这样做。
〔13〕舆榇(chèn):用车载上棺材。
〔14〕将何以易之:又以什么理由来改变这样的惯例呢。意思是只好仿照高祖、光武,同意臧霸等送家属到邺城做人质。
〔15〕东州:指位于许都东北的青州。扰攘:动乱。曹操灭袁谭后的第二年,青州的长广、牟平、东牟、昌阳等地连续发生叛乱,曹操曾亲自率军到青州平叛。见本书卷一《武帝纪》、卷十二《何夔传》。
〔16〕海岱:东海和泰山。这里是指泰山以东面临东海的青州,因为《尚书·禹贡》有“海、岱惟青州”的句子。
〔17〕威虏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〔18〕韩当:传见本书卷五十五。
〔19〕逢龙:地名。在今安徽潜山县北。
〔20〕舒:地名。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。
〔21〕舒口:地名。在今安徽肥西县东南。
〔22〕利钝:有利和不利。
〔23〕捐:抛弃。
〔24〕有令:有撤军的命令下达。
〔25〕扬威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〔26〕假节:一种表示诛杀威权的名号。本意是被朝廷授予节杖。具有假节名号的将领,在战争期间有权诛杀违犯军令者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魏略》曰:“霸,一名奴寇。孙观名婴子。吴敦名黯奴。尹礼名卢儿。建安二十四年,霸遣别军,在洛。会太祖崩,霸所部及青州兵,以为天下将乱,皆鸣鼓擅去。文帝即位,以曹休都督青、徐。霸谓休曰:‘国家未肯听霸耳!若假霸步骑万人,必能横行江表。’休言之于帝,帝疑霸军前擅去,今意壮乃尔;遂东巡,因霸来朝,而夺其兵。”
〔二〕《魏书》曰:“艾,少以才理称。为黄门郎,历位郡守。”
〔三〕霸一子舜,字太伯。晋散骑常侍,见《武帝百官名》。此《百官名》,不知谁所撰也,皆有题目,称舜“才颖条畅,识赞时宜”也。
〔四〕《魏书》曰:“孙观字仲台,泰山人。与臧霸俱起,讨黄巾,拜骑都尉。太祖破吕布,使霸招观兄弟,皆厚遇之。与霸俱战伐,观常为先登。征定青、徐群贼,功次于霸,封吕都亭侯。康,亦以功封列侯。与太祖会南皮,遣子弟入居邺。拜观偏将军,迁青州刺史。从征孙权于濡须口,假节。攻权,为流矢所中,伤左足,力战不顾。太祖劳之曰:‘将军被创深重,而猛气益奋,不当为国爱身乎?’转振威将军。创甚,遂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