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臧霸字宣高,泰山华人也。父戒,为县狱掾。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,太守大怒;令收戒诣府,时送者百余人。霸年,将客数人;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,送者莫敢动。因与父俱亡命东海,由是以勇壮闻。黄巾起,霸从陶谦击破之,拜骑都尉。遂收兵于徐州,与孙观、吴敦、尹礼等并聚众;霸为帅,屯于开阳。太祖之讨吕布也,霸等将兵助布。既擒布,霸自匿。太祖募索得霸,见而悦之;使霸招吴敦、尹礼、孙观、观兄康等,皆诣太祖。太祖以霸为琅邪相,敦利城、礼东莞、观北海、康城阳太守;割青、徐州,委之于霸。太祖之在兖州,以徐翕、毛晖为将。兖州乱,翕、晖皆叛。后兖州定,翕、晖亡命投霸。太祖语刘备,令语霸,送人首。霸谓备曰:“霸所以能自立者,以不为此也。霸受公生全之恩,不敢违命。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,愿将军为之辞。”备以霸言白太祖。太祖叹息,谓霸曰:“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,孤之愿也!”乃皆以翕、晖为郡守。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。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,故太祖得专事绍,不以东方为念。太祖破袁谭于南皮,霸等会贺;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,诣邺,太祖曰:“诸君忠孝,岂复在是!昔萧何遣子弟入侍,而高祖不拒;耿纯焚室舆榇以从,而光武不逆:吾将何以易之哉!东州扰攘,霸等执义征暴,清定海岱,功莫大焉:皆封列侯。”霸为都亭侯,加威虏将军。又与于禁讨昌豨,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;有功,迁徐州刺史。沛国(公)武周为下邳令,霸敬异周,身诣令舍。部从事 詷不法,周得其罪,便收考竟;霸益以善周。从讨孙权,先登;再入巢湖,攻居巢,破之。张辽之讨陈兰,霸别遣至皖,讨吴将韩当,使权不得救兰。当遣兵逆霸,霸与战于逢龙;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,与战,破之,还屯舒。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,分兵救兰;闻霸军在舒,遁还。霸夜追之,比明,行百余里,邀贼,前后击之;贼窘急,不得上船,赴水者甚众。由是贼不得救兰,辽遂破之。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,与张辽为前锋。行遇霖雨,大军先(及)反;水遂长,贼船稍(进)近,将士皆不安。辽欲去,霸止之曰:“公明于利钝,宁肯捐吾等邪!”明日果有令。辽至,以语太祖。太祖善之,拜扬威将军,假节。后权乞降,太祖还,留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。文帝即王位,迁镇东将军,进爵武安乡侯,都督青州诸军事。及践阼,进封开阳侯,徙封良成侯。与曹休讨吴贼,破吕范于洞浦。征为执金吾,位特进。每有军事,帝常咨访焉。明帝即位,增邑百,并前千百户。薨,谥曰威侯。子艾嗣

【原文】

臧霸字宣高,泰山华人也。父戒,为县狱掾〔1〕。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,太守大怒;令收戒诣府〔2〕,时送者百余人。霸年十八,将客数十人;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〔3〕,送者莫敢动。因与父俱亡命东海,由是以勇壮闻。

黄巾起,霸从陶谦击破之,拜骑都尉。遂收兵于徐州,与孙观、吴敦、尹礼等并聚众;霸为帅,屯于开阳。太祖之讨吕布也,霸等将兵助布。既擒布,霸自匿。

太祖募索得霸〔4〕,见而悦之;使霸招吴敦、尹礼、孙观、观兄康等,皆诣太祖。太祖以霸为琅邪相,敦利城、礼东莞、观北海、康城阳太守〔5〕;割青、徐二州〔6〕,委之于霸。太祖之在兖州,以徐翕、毛晖为将。兖州乱,翕、晖皆叛。后兖州定,翕、晖亡命投霸。太祖语刘备,令语霸,送二人首。霸谓备曰:“霸所以能自立者,以不为此也。霸受公生全之恩〔7〕,不敢违命。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〔8〕,愿将军为之辞〔9〕。”备以霸言白太祖。太祖叹息,谓霸曰:“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,孤之愿也!”乃皆以翕、晖为郡守。

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。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〔10〕,故太祖得专事绍,不以东方为念。太祖破袁谭于南皮,霸等会贺;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,诣邺,太祖曰:“诸君忠孝〔11〕,岂复在是〔12〕!昔萧何遣子弟入侍,而高祖不拒;耿纯焚室舆榇以从〔13〕,而光武不逆:吾将何以易之哉〔14〕!东州扰攘〔15〕,霸等执义征暴,清定海岱〔16〕,功莫大焉:皆封列侯。”霸为都亭侯,加威虏将军〔17〕。又与于禁讨昌豨,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;有功,迁徐州刺史。沛国(公)武周为下邳令,霸敬异周,身诣令舍。部从事 臧霸字宣高,泰山华人也。父戒,为县狱掾。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,太守大怒;令收戒诣府,时送者百余人。霸年,将客数人;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,送者莫敢动。因与父俱亡命东海,由是以勇壮闻。黄巾起,霸从陶谦击破之,拜骑都尉。遂收兵于徐州,与孙观、吴敦、尹礼等并聚众;霸为帅,屯于开阳。太祖之讨吕布也,霸等将兵助布。既擒布,霸自匿。太祖募索得霸,见而悦之;使霸招吴敦、尹礼、孙观、观兄康等,皆诣太祖。太祖以霸为琅邪相,敦利城、礼东莞、观北海、康城阳太守;割青、徐州,委之于霸。太祖之在兖州,以徐翕、毛晖为将。兖州乱,翕、晖皆叛。后兖州定,翕、晖亡命投霸。太祖语刘备,令语霸,送人首。霸谓备曰:“霸所以能自立者,以不为此也。霸受公生全之恩,不敢违命。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,愿将军为之辞。”备以霸言白太祖。太祖叹息,谓霸曰:“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,孤之愿也!”乃皆以翕、晖为郡守。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。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,故太祖得专事绍,不以东方为念。太祖破袁谭于南皮,霸等会贺;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,诣邺,太祖曰:“诸君忠孝,岂复在是!昔萧何遣子弟入侍,而高祖不拒;耿纯焚室舆榇以从,而光武不逆:吾将何以易之哉!东州扰攘,霸等执义征暴,清定海岱,功莫大焉:皆封列侯。”霸为都亭侯,加威虏将军。又与于禁讨昌豨,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;有功,迁徐州刺史。沛国(公)武周为下邳令,霸敬异周,身诣令舍。部从事
    
    詷不法,周得其罪,便收考竟;霸益以善周。从讨孙权,先登;再入巢湖,攻居巢,破之。张辽之讨陈兰,霸别遣至皖,讨吴将韩当,使权不得救兰。当遣兵逆霸,霸与战于逢龙;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,与战,破之,还屯舒。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,分兵救兰;闻霸军在舒,遁还。霸夜追之,比明,行百余里,邀贼,前后击之;贼窘急,不得上船,赴水者甚众。由是贼不得救兰,辽遂破之。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,与张辽为前锋。行遇霖雨,大军先(及)反;水遂长,贼船稍(进)近,将士皆不安。辽欲去,霸止之曰:“公明于利钝,宁肯捐吾等邪!”明日果有令。辽至,以语太祖。太祖善之,拜扬威将军,假节。后权乞降,太祖还,留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。文帝即王位,迁镇东将军,进爵武安乡侯,都督青州诸军事。及践阼,进封开阳侯,徙封良成侯。与曹休讨吴贼,破吕范于洞浦。征为执金吾,位特进。每有军事,帝常咨访焉。明帝即位,增邑百,并前千百户。薨,谥曰威侯。子艾嗣 詷不法,周得其罪,便收考竟;霸益以善周。

从讨孙权,先登;再入巢湖,攻居巢,破之。张辽之讨陈兰,霸别遣至皖,讨吴将韩当〔18〕,使权不得救兰。当遣兵逆霸,霸与战于逢龙〔19〕;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,与战,破之,还屯舒〔20〕。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〔21〕,分兵救兰;闻霸军在舒,遁还。霸夜追之,比明,行百余里,邀贼,前后击之;贼窘急,不得上船,赴水者甚众。由是贼不得救兰,辽遂破之。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,与张辽为前锋。行遇霖雨,大军先(及)〔反〕;水遂长,贼船稍(进)〔近〕,将士皆不安。辽欲去,霸止之曰:“公明于利钝〔22〕,宁肯捐吾等邪〔23〕!”明日果有令〔24〕。辽至,以语太祖。太祖善之,拜扬威将军〔25〕,假节〔26〕。后权乞降,太祖还,留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。

文帝即王位,迁镇东将军,进爵武安乡侯,都督青州诸军事。及践阼,进封开阳侯,徙封良成侯。与曹休讨吴贼,破吕范于洞浦。征为执金吾,位特进。每有军事,帝常咨访焉。〔一〕

明帝即位,增邑五百,并前三千五百户。薨,谥曰威侯。子艾嗣。〔二〕艾官至青州刺史、少府。艾薨,谥曰恭侯。子权嗣。霸前后有功,封子三人列侯,赐一人爵关内侯。〔三〕

而孙观,亦至青州刺史,假节;从太祖讨孙权,战被创,薨。子毓嗣,亦至青州刺史。〔四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县狱掾:官名。负责审理本县案件。

〔2〕府:指郡太守府。

〔3〕西山:山名。在今山东费县西北。又称蒙山。

〔4〕募索:悬赏搜捕。

〔5〕东莞:郡名。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。

〔6〕割青、徐二州:把青、徐二州的滨海地区分割出来。事见本书卷一《武帝纪》。

〔7〕公:指曹操。

〔8〕可以义告:可以用正当的道理来说服。

〔9〕为之辞:为这件事说话。

〔10〕数以精兵入青州:当时的青州由袁绍派长子袁谭据守,位于曹操根据地的东北面,臧霸多次骚扰青州目的在于使袁谭不能从侧翼进攻曹操。

〔11〕忠孝:忠诚。这是当时习语。

〔12〕岂复在是:难道还要在这一点上才能表现出来吗。意思是本来并不需要这样做。

〔13〕舆榇(chèn):用车载上棺材。

〔14〕将何以易之:又以什么理由来改变这样的惯例呢。意思是只好仿照高祖、光武,同意臧霸等送家属到邺城做人质。

〔15〕东州:指位于许都东北的青州。扰攘:动乱。曹操灭袁谭后的第二年,青州的长广、牟平、东牟、昌阳等地连续发生叛乱,曹操曾亲自率军到青州平叛。见本书卷一《武帝纪》、卷十二《何夔传》。

〔16〕海岱:东海和泰山。这里是指泰山以东面临东海的青州,因为《尚书·禹贡》有“海、岱惟青州”的句子。

〔17〕威虏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
〔18〕韩当:传见本书卷五十五。

〔19〕逢龙:地名。在今安徽潜山县北。

〔20〕舒:地名。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。

〔21〕舒口:地名。在今安徽肥西县东南。

〔22〕利钝:有利和不利。

〔23〕捐:抛弃。

〔24〕有令:有撤军的命令下达。

〔25〕扬威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

〔26〕假节:一种表示诛杀威权的名号。本意是被朝廷授予节杖。具有假节名号的将领,在战争期间有权诛杀违犯军令者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魏略》曰:“霸,一名奴寇。孙观名婴子。吴敦名黯奴。尹礼名卢儿。建安二十四年,霸遣别军,在洛。会太祖崩,霸所部及青州兵,以为天下将乱,皆鸣鼓擅去。文帝即位,以曹休都督青、徐。霸谓休曰:‘国家未肯听霸耳!若假霸步骑万人,必能横行江表。’休言之于帝,帝疑霸军前擅去,今意壮乃尔;遂东巡,因霸来朝,而夺其兵。”

〔二〕《魏书》曰:“艾,少以才理称。为黄门郎,历位郡守。”

〔三〕霸一子舜,字太伯。晋散骑常侍,见《武帝百官名》。此《百官名》,不知谁所撰也,皆有题目,称舜“才颖条畅,识赞时宜”也。

〔四〕《魏书》曰:“孙观字仲台,泰山人。与臧霸俱起,讨黄巾,拜骑都尉。太祖破吕布,使霸招观兄弟,皆厚遇之。与霸俱战伐,观常为先登。征定青、徐群贼,功次于霸,封吕都亭侯。康,亦以功封列侯。与太祖会南皮,遣子弟入居邺。拜观偏将军,迁青州刺史。从征孙权于濡须口,假节。攻权,为流矢所中,伤左足,力战不顾。太祖劳之曰:‘将军被创深重,而猛气益奋,不当为国爱身乎?’转振威将军。创甚,遂卒。”

上一篇:李通字文达,江夏平春人也。以侠闻于江、汝之间。与其郡人陈恭,共起兵于朗陵,众多归之。时有周直者,众千余家,与恭、通外和内违。通欲图杀直,而恭难之;通知恭无断,乃独定策。与直克会,酒酣,杀直。众人大扰,通率恭诛其党帅,尽并其营。后恭妻弟陈郃,杀恭而据其众。通攻破郃军,斩郃首,以祭恭墓。又生擒黄巾大帅吴霸而降其属。遭岁大饥,通倾家赈施,与士分糟糠;皆争为用,由是盗贼不敢犯。建安初,通举众诣太祖于许。拜通振威中郎将,屯汝南西界。太祖讨张绣,刘表遣兵以助绣;太祖军不利。通将兵夜诣太祖,太祖得以复战;通为先登,大破绣军。拜裨将军,封建功侯。分汝南县,以通为阳安都尉。通妻伯父犯法,朗陵长赵俨收治,致之大辟。是时,杀生之柄,决于牧、守,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。通曰:“方与曹公戮力,义不以私废公!”嘉俨执宪不阿,与为亲交。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。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,刘表亦阴招之:通皆拒焉。通亲戚、部曲流涕曰:“今孤危独守,以失大援,亡可立而待也;不如亟从绍。”通按剑以叱之曰:“曹公明哲,必定天下;绍虽强盛,而任使无方,终为之虏耳。吾以死不贰!”即斩绍使,送印绶诣太祖。又击郡贼瞿恭、江宫、沈成等,皆破残其众,送其首:遂定淮、汝之地。改封都亭侯,拜汝南太守。时贼张赤等千余家,聚桃山,通攻破之。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,别遣关羽绝北道。通率众击之,下马拔鹿角入围;且战且前,以迎仁军,勇冠诸将。通,道得病薨。时年。追增邑百户,并前百户。文帝践阼,谥曰刚侯。诏曰:“昔袁绍之难,自许、蔡以南,人怀异心;通秉义不顾,使携贰率服:朕甚嘉之!不幸早薨。子基已袭爵,未足酬其庸勋。基兄绪,前屯樊城,又有功,世笃其劳。其以基为奉义中郎将,绪平虏中郎将,以宠异焉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