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郤正字令先,河南偃师人也。祖父俭,灵帝末为益州刺史,为盗贼所杀。会天下大乱,故正父揖因留蜀。揖为将军孟达营都督,随达降魏,为中书令史。正本名纂。少以父死母嫁,单茕只立;而安贫好学,博览坟籍,弱冠能属文。入为秘书吏。转为令史,迁郎,至令。性淡于荣利,而尤耽意文章。自司马、王、扬、班、傅、张、蔡之俦遗文篇赋,及当世美书善论,益部有者,则钻凿推求,略皆寓目。自在内职,与宦人黄皓比屋周旋,经年。皓从微至贵,操弄威权;正既不为皓所爱,亦不为皓所憎。是以官不过百石,而免于忧患。

【原文】

郤正字令先,河南偃师人也〔1〕。祖父俭,灵帝末为益州刺史,为盗贼所杀。会天下大乱,故正父揖因留蜀。揖为将军孟达营都督〔2〕,随达降魏,为中书令史〔3〕。

正本名纂。少以父死母嫁,单茕只立〔4〕;而安贫好学,博览坟籍,弱冠能属文。入为秘书吏〔5〕。转为令史,迁郎〔6〕,至令〔7〕。

性淡于荣利,而尤耽意文章。自司马、王、扬、班、傅、张、蔡之俦遗文篇赋〔8〕,及当世美书善论,益部有者〔9〕,则钻凿推求〔10〕,略皆寓目〔11〕。

自在内职〔12〕,与宦人黄皓比屋周旋〔13〕,经三十年。皓从微至贵,操弄威权;正既不为皓所爱,亦不为皓所憎。是以官不过六百石〔14〕,而免于忧患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偃师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偃师市东。

〔2〕营都督:官名。管理军营事务。

〔3〕中书令史:官名。中书监、令的下属,负责抄誊文书。

〔4〕单茕(qióng):孤单。只立:只身一人生活。

〔5〕秘书:官署名。承担机要公文的草拟工作。

〔6〕郎:即秘书郎。秘书官署的主办官员。

〔7〕令:即秘书令。秘书官署的长官。

〔8〕司马:即司马相如。王:即王褒。字子渊。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人。西汉宣帝时,以擅长文学而被召到京城,任谏大夫,侍从皇帝。传见《汉书》卷六十四下。扬:即扬雄。班:即班固(公元 32—92)。字孟坚。右扶风平陵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)人。东汉史学家、文学家。曾任大将军窦宪的中护军。窦宪专权被杀,他受牵连,死在狱中。以二十多年时间,完成《汉书》,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。又擅长作赋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上《班彪传》。傅:即傅毅。字武仲。右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市东北)入。东汉文学家。长期与班固作同僚,也擅长作赋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八十上。张:即张衡(公元 78—139)。字平子。南阳郡西鄂(今河南南阳东北)人。东汉天文学家、文学家。长期担任太史令。精通天文历算,制造了浑天仪和地动仪。又擅长文学,代表作有《二京赋》、《四愁诗》等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五十九。蔡:即蔡邕(公元132—192)。字伯喈。陈留郡圉(今河南杞县西南)人。东汉全能型的文化人物。曾任左中郎将。董卓死时表示同情,被捕,死在狱中。精通经学、史学、天文、音乐和书法。文学以散文、辞赋为擅长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下。

〔9〕益部:益州。

〔10〕钻凿推求:想尽办法去寻找。

〔11〕寓目:过目。

〔12〕内职:指秘书官署的职务。秘书的官署设在蜀宫之内,故名。

〔13〕比(bì)屋:挨着房间。

〔14〕六百石:指秘书令的品级。

下一篇:依则先儒,假文现意,号曰《释讥》;其文继于崔骃《达旨》,其辞曰:“或有讥余者曰:‘闻之前记:“夫事与时并,名与功偕。”然则名之与事,前哲之急务也。是故创制作范,匪时不立;流称垂名,匪功不记。名必须功而乃显,事亦俟时以行止;身没名灭,君子所耻。是以达人研道,探赜索微;观天运之符表,考人事之盛衰;辩者驰说,智者应机;谋夫演略,武士奋威;云合雾集,风激电飞;量时揆宜,用取世资;小屈大申,存公忽私;虽尺枉而寻直,终扬光以发辉也!今方鼎峙,有未乂;悠悠海,婴丁祸败;嗟道义之沉塞,愍生民之颠沛;此诚圣贤拯救之秋,烈士树功之会也。吾子以高朗之才,珪璋之质;兼览博窥,留心道术;无远不致,无幽不悉;挺身取命,干兹奥秘;踌躇紫闼,喉舌是执;考不移,有入无出;究古今之真伪,计时务之得失。虽时献策,偶进言;释彼官责,慰此素餐;固未能输竭忠款,尽沥胸肝,排方入直,惠彼黎元:俾吾徒草鄙,并有闻焉也!盍亦绥衡缓辔,回轨易途?舆安驾肆,思马斯徂?审厉揭以投济,要夷庚之赫怃?播秋兰以芳世,副吾徒之(彼)披图:不亦盛与?’余闻而叹曰:‘呜呼,有若云乎邪?夫人心不同,实若其面;子虽光丽,既美且艳;管窥筐举,守厥所见;未可以言纮之形埒,信万事之精练也!’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