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郤正字令先,河南偃师人也〔1〕。祖父俭,灵帝末为益州刺史,为盗贼所杀。会天下大乱,故正父揖因留蜀。揖为将军孟达营都督〔2〕,随达降魏,为中书令史〔3〕。
正本名纂。少以父死母嫁,单茕只立〔4〕;而安贫好学,博览坟籍,弱冠能属文。入为秘书吏〔5〕。转为令史,迁郎〔6〕,至令〔7〕。
性淡于荣利,而尤耽意文章。自司马、王、扬、班、傅、张、蔡之俦遗文篇赋〔8〕,及当世美书善论,益部有者〔9〕,则钻凿推求〔10〕,略皆寓目〔11〕。
自在内职〔12〕,与宦人黄皓比屋周旋〔13〕,经三十年。皓从微至贵,操弄威权;正既不为皓所爱,亦不为皓所憎。是以官不过六百石〔14〕,而免于忧患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偃师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偃师市东。
〔2〕营都督:官名。管理军营事务。
〔3〕中书令史:官名。中书监、令的下属,负责抄誊文书。
〔4〕单茕(qióng):孤单。只立:只身一人生活。
〔5〕秘书:官署名。承担机要公文的草拟工作。
〔6〕郎:即秘书郎。秘书官署的主办官员。
〔7〕令:即秘书令。秘书官署的长官。
〔8〕司马:即司马相如。王:即王褒。字子渊。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人。西汉宣帝时,以擅长文学而被召到京城,任谏大夫,侍从皇帝。传见《汉书》卷六十四下。扬:即扬雄。班:即班固(公元 32—92)。字孟坚。右扶风平陵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)人。东汉史学家、文学家。曾任大将军窦宪的中护军。窦宪专权被杀,他受牵连,死在狱中。以二十多年时间,完成《汉书》,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。又擅长作赋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上《班彪传》。傅:即傅毅。字武仲。右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市东北)入。东汉文学家。长期与班固作同僚,也擅长作赋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八十上。张:即张衡(公元 78—139)。字平子。南阳郡西鄂(今河南南阳东北)人。东汉天文学家、文学家。长期担任太史令。精通天文历算,制造了浑天仪和地动仪。又擅长文学,代表作有《二京赋》、《四愁诗》等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五十九。蔡:即蔡邕(公元132—192)。字伯喈。陈留郡圉(今河南杞县西南)人。东汉全能型的文化人物。曾任左中郎将。董卓死时表示同情,被捕,死在狱中。精通经学、史学、天文、音乐和书法。文学以散文、辞赋为擅长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下。
〔9〕益部:益州。
〔10〕钻凿推求:想尽办法去寻找。
〔11〕寓目:过目。
〔12〕内职:指秘书官署的职务。秘书的官署设在蜀宫之内,故名。
〔13〕比(bì)屋:挨着房间。
〔14〕六百石:指秘书令的品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