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太祖以琮为青州刺史,封列侯;蒯越等,侯者人。越,为光禄勋;嵩,大鸿胪;羲,侍中;先,尚书令;其余多至大官。

【原文】

太祖以琮为青州刺史,封列侯;〔一〕蒯越等,侯者十五人。越,为光禄勋;〔二〕嵩,大鸿胪〔1〕;〔三〕羲,侍中;〔四〕先,尚书令;其余多至大官。〔五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大鸿胪:官名。九卿之一。负责接待进京的诸侯、郡国官员、归顺的边境少数族首领等官方人员。郊庙祭祀时任司仪官。主持封拜诸侯的仪式。宗室亲王死,代表皇帝前往吊唁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魏武故事》载令曰:“楚有江、汉山川之险,后服先强,与秦争衡;荆州则其故地,刘镇南久用其民矣。身没之后,诸子鼎峙,虽终难全,犹可引日。青州刺史琮,心高志洁,智深虑广;轻荣重义,薄利厚德;蔑万里之业,忽三军之众;笃中正之体,敦令名之誉;上耀先君之遗尘,下图不朽之余祚。鲍永之弃并州,窦融之离五郡,未足以喻也。虽封列侯一州之位,犹恨此宠未副其人。而比有笺,求还州;监史虽尊,秩禄未优。今听所执,表琮为谏议大夫,参同军事。”

〔二〕《傅子》曰:“越,蒯通之后也。深中足智,魁杰有雄姿。大将军何进闻其名,辟为东曹掾。越劝进诛诸阉官,进犹豫不决。越知进必败,求出为汝阳令;佐刘表平定境内,表得以强大。诏书拜章陵太守,封樊亭侯。荆州平,太祖与荀彧书曰:‘不喜得荆州,喜得蒯异度耳。’建安十九年,卒。临终,与太祖书,托以门户。太祖报书曰:‘死者反生,生者不愧。孤少所举,行之多矣。魂而有灵,亦将闻孤此言也。’”

〔三〕《先贤行状》曰:“嵩字德高,义阳人。少好学,贫不改操。知世将乱,不应三公之命;与同好数人,隐居于郦西山中。黄巾起,嵩避难南方。刘表逼以为别驾,转从事中郎。表郊祀天地,嵩正谏不从,渐见违忤。”

奉使到许,事在前注。荆州平,嵩疾病,就在所拜授大鸿胪印绶。

〔四〕羲,章陵人。

〔五〕《零陵先贤传》曰:“先字始宗。博学强记,尤好黄、老言,明习汉家典故。为刘表别驾,奉章诣许,见太祖。时宾客并会,太祖问先:‘刘牧如何郊天也?’先对曰:‘刘牧托汉室肺腑,处牧伯之位,而遭王道未平,群凶塞路;抱玉帛而无所聘俯,修章表而不获达御,是以郊天祀地,昭告赤诚。’太祖曰:‘群凶为谁?’先曰:‘举目皆是。’太祖曰:‘今孤有熊罴之士,步骑十万,奉辞伐罪,谁敢不服?’先曰:‘汉道陵迟,群生憔悴;既无忠义之士翼戴天子,绥宁海内,使万邦归德;而阻兵安忍,曰莫己若,即蚩尤、智伯复现于今也。’太祖默然。拜先武陵大守。荆州平,先始为汉尚书,后为魏国尚书令。”

先甥同郡周不疑,字元直,零陵人。《先贤传》称:“不疑幼有异才,聪明敏达;太祖欲以女妻之,不疑不敢当。太祖爱子仓舒,夙有才智,谓可与不疑为俦。及仓舒卒,太祖心忌不疑,欲除之。文帝谏以为不可,太祖曰:‘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。’乃遣刺客杀之。”挚虞《文章志》曰:“不疑死时,年十七,著文、论四首。”

《世语》曰:“表死后八十余年,至晋太康中,表冢见发。表及妻身形如生,芬香闻数里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