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刘备奔表,表厚待之,然不能用。建安年,太祖征表;未至,表病死。初,表及妻爱少子琮,欲以为后,而蔡瑁、张允为之支党;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,众遂奉琮为嗣:琦与琮遂为仇隙。越、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。琮曰:“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,守先君之业;以观天下,何为不可乎?”巽对曰:“逆顺有大体,强弱有定势。以人臣而拒人主,逆也;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,其势弗当也;以刘备而敌曹公,又弗当也。者皆短,欲以抗王兵之锋,必亡之道也!将军自料何与刘备?”琮曰:“吾不若也。”巽曰:“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,则虽保楚之地,不足以自存也;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,则备不为将军下也。愿将军勿疑!”太祖军到襄阳,琮举州降;备走奔夏口。

【原文】

刘备奔表,表厚待之,然不能用。〔一〕

建安十三年,太祖征表;未至,表病死。初,表及妻爱少子琮,欲以为后,而蔡瑁、张允为之支党〔1〕;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,众遂奉琮为嗣:琦与琮遂为仇隙。〔二〕越、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〔2〕。琮曰:“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〔3〕,守先君之业;以观天下,何为不可乎?”巽对曰:“逆顺有大体,强弱有定势。以人臣而拒人主,逆也;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,其势弗当也;以刘备而敌曹公,又弗当也。三者皆短,欲以抗王兵之锋,必亡之道也!将军自料何与刘备〔4〕?”琮曰:“吾不若也。”巽曰:“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〔5〕,则虽保楚之地,不足以自存也;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,则备不为将军下也〔6〕。愿将军勿疑!”

太祖军到襄阳,琮举州降;备走奔夏口。〔三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蔡瑁、张允:蔡瑁是刘表继室蔡氏的弟弟。张允是刘表的外甥。二人事附《后汉书》卷七十四下《刘表传》。

〔2〕东曹掾:官名。东汉太尉府的属官,有东、西曹掾。东曹掾负责郡国守相、县令长和军队文职人员的选任升降。曹操任汉丞相后,太尉府的各曹全都转到丞相府。傅巽曾经当过东曹掾,当时客居荆州,不是刘琮的下属。

〔3〕楚:先秦国名。芈(mǐ)姓。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,建都丹阳(今湖北秭归县东南)。以后疆土扩大到长江中游,并移都于郢(今湖北西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纪南城)。在前 223 年为秦所灭。

〔4〕何与刘备:与刘备相比怎么样。

〔5〕诚以:确实以为。御曹公:当时刘备客居荆州,在襄阳北面的新野(今河南新野县)驻扎,说是为荆州抵御曹操,所以傅巽这样说。

〔6〕为将军下:甘愿屈居刘琮之下。这句意思是总有一天刘备也会夺你的荆州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汉晋春秋》曰:“太祖之始征柳城,刘备说表,使袭许,表不从。及太祖还,谓备曰:‘不用君言,故失此大会也!’备曰:‘今天下分裂,日寻干戈,事会之来,岂有终极乎?若能应之于后者,则此未足为恨也。’”

〔二〕《典略》曰:“表疾病,琦还省疾。琦性慈孝,瑁、允恐琦见表,父子相感,更有托后之意。谓曰:‘将军命君,抚临江夏,为国东藩,其任至重。今释众而来,必见谴怒;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,非孝敬也。’遂遏于户外,使不得见。琦流涕而去。”

〔三〕《傅子》曰:“巽字公悌。瓌伟博达,有知人鉴。辟公府,拜尚书郎。后客荆州,以说刘琮之功,赐爵关内侯。文帝时为侍中,太和中卒。巽在荆州,目庞统为‘半英雄’,证裴潜终以清行显。统遂附刘备,见待次于诸葛亮;潜位至尚书令,并有名德。及在魏朝,魏讽以才智闻;巽谓之必反,卒如其言。”巽弟子嘏,别有传。

《汉晋春秋》曰:“王威说刘琮曰:‘曹操得将军既降,刘备已走,必解弛无备,轻行单进。若给威奇兵数千,徼之于险,操可获也。获操即威震天下,坐而虎步;中夏虽广,可传檄而定;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:此难遇之机,不可失也。’琮不纳。”《搜神记》曰:“建安初,荆州童谣曰:‘八九年间始欲衰,至十三年无孑遗。’言自中兴以来,荆州独全;及刘表为牧,民又丰乐;至建安八年九年,当始衰。‘始衰’者,谓刘表妻死,诸将并零落也。‘十三年无孑遗’者,表当又死,因以丧破也。是时,华容有女子忽啼呼云:‘荆州将有大丧!’言语过差,县以为妖言,系狱月余。忽于狱中哭曰:‘刘荆州今日死!’华容去州数百里,即遣马吏验视;而刘表果死,县乃出之。续又歌吟曰:‘不意李立为贵人。’后无几,太祖平荆州,以涿郡李立字建贤,为荆州刺史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