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袁术字公路。司空逢子〔1〕,绍之从弟也〔2〕。以侠气闻,举孝廉,除郎中。历职内外〔3〕。后为折冲校尉、虎贲中郎将〔4〕。
董卓之将废帝,以术为后将军。术亦畏卓之祸,出奔南阳。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,术得据其郡〔5〕。南阳户口数百万,而术奢淫肆欲,征敛无度,百姓苦之。既与绍有隙,又与刘表不平,而北连公孙瓒;绍与瓒不和,而南连刘表:其兄弟携贰〔6〕,舍近交远如此。〔一〕
引军入陈留,太祖与绍合击,大破术军;术以余众奔九江,杀扬州刺史陈温,领其州,〔二〕以张勋、桥蕤等为大将(军)。
【注释】
〔1〕逢:即袁逢。字周阳。袁隗的哥哥。官至司空,谥宣文侯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五《袁安传》。
〔2〕从(zòng)弟:堂弟。据本卷《袁绍传》裴注引《魏书》、《后汉书》卷七十四上《袁绍传》李贤注引袁山松《后汉书》,都说袁绍是袁逢小妾所生的儿子,即袁术的同父异母哥哥。后来袁绍出继袁逢的大哥袁成,因此这里把袁术说成袁绍的堂弟。由于袁绍生母地位低下,所以嫡室所生的袁术不大看得起他,这是他们后来反目成仇的原因之一。见《后汉书》卷七十五《袁术传》。
〔3〕内外:皇宫内外。袁术先任郎中,这是在皇宫内任职。《后汉书》卷七十五《袁术传》说他后来出任河南尹,这是在皇宫外任职。
〔4〕折冲校尉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汉代的军职,在将军之下为中郎将,中郎将之下为校尉,校尉之下为都尉。
〔5〕得据其郡:孙坚是袁术的部将,所以孙坚杀张咨后,南阳就成了袁术的地盘。
〔6〕携贰:亲近的人分离对立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吴书》曰:“时议者以‘灵帝失道,使天下叛乱;少帝幼弱,为贼臣所立,又不识母氏所出’,幽州牧刘虞宿有德望,绍等欲立之以安当时。使人报术。术观汉室衰陵,阴怀异志,故外托公义以拒绍。绍复与术书曰:‘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,欲海内见再兴之主。今西名有幼君,无血脉之属;公卿以下皆媚事卓,安可复信!但当使兵往屯关要,皆自蹙死于西。东立圣君,太平可冀,如何有疑!又室家见戮,不念子胥,可复北面乎?违天不祥,愿详思之!’术答曰:‘圣主聪叡,有周成之质。贼卓因危乱之际,威服百僚,此乃汉家小厄之会。乱尚未厌,复欲兴之;乃云今主“无血脉之属”,岂不诬乎!先人以来,奕世相承,忠义为先。太傅公,仁慈恻隐,虽知贼卓必为祸害,以信徇义,不忍去也。门户灭绝,死亡流漫;幸蒙远近,来相赴助。不因此时上讨国贼,下刷家耻,而图于此,非所闻也。又曰“室家见戮,可复北面”,此卓所为,岂国家哉!君命,天也,天不可仇,况非君命乎!&&赤心,志在灭卓,不识其他!’”
〔二〕臣松之按《英雄记》:“陈温字元悌,汝南人。先为扬州刺史,自病死。袁绍遣袁遗领州,败散,奔沛国,为兵所杀。袁术更用陈瑀为扬州。瑀字公玮,下邳人。瑀既领州,而术败于封丘,南向寿春;瑀拒术不纳,术退保阴陵。更合军攻瑀,瑀惧走归下邳。”如此,则温不为术所杀,与本传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