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董卓呼绍议,欲废帝,立陈留王。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,绍伪许之,曰:“此大事,出当与太傅议。”卓曰:“刘氏种,不足复遗!”绍不应,横刀长揖而去。绍既出,遂亡奔冀州。侍中周毖、城门校尉伍琼、议郎何颙等,皆名士也;卓信之。而阴为绍,乃说卓曰:“夫废立大事,非常人所及。绍不达大体,恐惧,故出奔,非有他志也。今购之急,势必为变。袁氏树恩世,门生故吏遍于天下;若收豪杰以聚徒众,英雄因之而起,则山东非公之有也。不如赦之,拜郡守;则绍喜于免罪,必无患矣。”卓以为然,乃拜绍勃海太守,封邟乡侯。绍遂以勃海起兵,将以诛卓。语在《武纪》。

【原文】

董卓呼绍议,欲废帝,立陈留王。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〔1〕,绍伪许之,曰:“此大事,出当与太傅议。”卓曰:“刘氏种,不足复遗〔2〕!”绍不应,横刀长揖而去。〔一〕

绍既出,遂亡奔冀州。侍中周毖、城门校尉伍琼、议郎何颙等,皆名士也;卓信之。而阴为绍,乃说卓曰:“夫废立大事,非常人所及。绍不达大体,恐惧,故出奔,非有他志也。今购之急〔3〕,势必为变。袁氏树恩四世,门生故吏遍于天下〔4〕;若收豪杰以聚徒众,英雄因之而起,则山东非公之有也。不如赦之,拜一郡守;则绍喜于免罪,必无患矣。”卓以为然,乃拜绍勃海太守,封邟乡侯。

绍遂以勃海起兵,将以诛卓。语在《武纪》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隗(wěi):即袁隗(?—公元 190)。字次阳,由三公升任太傅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五《袁安传》。

〔2〕不足复遗:不值得再留下来。

〔3〕购:悬赏捉拿。

〔4〕门生:受到老师承认并把姓名记录在册的学生。东汉时称直接得到老师传授的人为弟子;弟子的弟子对初传老师则称门生,仍然算是初传老师的学生,这里的门生兼指二者。故吏:过去的部下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献帝春秋》曰:“卓欲废帝,谓绍曰:‘皇帝冲暗,非万乘之主。陈留王犹胜,今欲立之。人有少智,大或痴,亦知复何如?为当且尔。卿不见灵帝乎?念此令人愤毒!’绍曰:‘汉家君天下,四百许年,恩泽深渥,兆民戴之来久。今帝虽幼冲,未有不善宣闻天下;公欲废嫡立庶,恐众不从公议也。’卓谓绍曰:‘竖子!天下事岂不决我?我今为之,谁敢不从?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!’绍曰:‘天下健者,岂唯董公!’引佩刀横揖而出。”

臣松之以为:绍于时与卓未构嫌隙,故卓与之咨谋。若但以言议不同,便骂为“竖子”,而有推刃之心;及绍复答,屈强为甚:卓又安能容忍而不加害乎?且如绍此言,进非亮正,退违诡逊;而显其竞爽之旨,以触哮阚之锋;有志功业者,理岂然哉?此语,妄之甚矣!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