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卓性残忍不仁,遂以严刑胁众,睚眦之隙必报〔1〕,人不自保。〔一〕尝遣军到阳城〔2〕。时适二月社〔3〕,民各在其社下。悉就断其男子头,驾其车牛,载其妇女财物;以所断头系车辕轴,连轸而还洛〔4〕;云攻贼大获,称“万岁”〔5〕。入开阳城门〔6〕,焚烧其头;以妇女与甲兵,为婢妾。至于奸乱宫人、公主〔7〕。其凶逆如此。
初,卓信任尚书周毖、城门校尉伍琼等。用其所举韩馥、刘岱、孔伷、张(资)〔咨〕、张邈等出宰州郡〔8〕;而馥等至官,皆合兵将以讨卓。卓闻之,以为毖、琼等通情卖己,皆斩之。〔二〕
【注释】
〔1〕睚眦(yá zì):发怒时瞪眼睛。睚眦之隙指微小的怨忿。
〔2〕阳城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。
〔3〕社:祭祀土地神的民间集会。
〔4〕轸(zhěn):车后的横木。引申为车辆。连轸即车辆连接不断。
〔5〕称“万岁”:高呼万岁。最初万岁是人们欢庆时的祝词,上下通用。东汉时已经被皇帝专用。这里董卓兵士高呼万岁是越轨举动。
〔6〕开阳:城门名。当时京城洛阳有城门十二座,开阳是南面向东的第一座城门。
〔7〕宫人:宫女。
〔8〕张咨(?—公元 190):事附本书卷四十六《孙坚传》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魏书》曰:“卓所愿无极,语宾客曰:‘我相贵,无上也!’”
《英雄记》曰:“卓欲震威。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,不解剑;立挝杀之,京师震动。发何苗棺,出其尸,支解节,弃于道边。又收苗母舞阳君杀之,弃尸于苑枳落中,不复收敛。”
〔二〕《英雄记》曰:“毖字仲远,武威人。琼字德瑜,汝南人。”
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“伍孚字德瑜。少有大节,为郡门下书佐。其本邑长有罪,太守使孚出教,敕曹下督邮,收之。孚不肯受教,伏地仰谏曰:‘君虽不君,臣不可不臣。明府奈何令孚受教,敕外收本邑长乎?更乞授他吏!’太守奇而听之。后大将军何进辟,为东曹属。稍迁侍中、河南尹、越骑校尉。董卓作乱,百僚震栗。孚著小铠,于朝服里挟佩刀见卓,欲伺便刺杀之;语阕辞去,卓送至阁中,孚因出刀刺之。卓多力,退却不中。即收孚,卓曰:‘卿欲反邪?’孚大言曰:‘汝非吾君,吾非汝臣,何反之有!汝乱国篡主,罪盈恶大,今是吾死日,故来诛奸贼耳。恨不车裂汝于市朝,以谢天下!’遂杀孚。”
谢承记孚字及本郡,则与琼同;而致死事乃与孚异也。不知孚为琼之别名?为别有伍孚也?盖未详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