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张翼字伯恭,犍为武阳人也。高祖父司空(浩)皓,曾祖父广陵太守纲,皆有名迹。先主定益州,领牧,翼为书佐。建安末,举孝廉,为江阳长。徙涪陵令,迁梓潼太守,累迁至广汉、蜀郡太守。建兴年,为‚降都督,绥南中郎将。翼性持法严,不得殊俗之欢心。耆率刘胄背叛作乱,翼举兵讨胄。胄未破,会被征当还;群下咸以为“宜便驰骑即罪”,翼曰:“不然!吾以蛮夷蠢动,不称职故还耳。然代人未至,吾方临战场;当运粮积谷,为灭贼之资。岂可以黜退之故,而废公家之务乎!”于是统摄不懈,代到,乃发。马忠因其成基,以破殄胄。丞相亮闻而善之。亮出武功,以翼为前军都督,领扶风太守。亮卒,拜前领军。追论讨刘胄功,赐爵关内侯。延熙元年,入为尚书。稍迁督建威,假节,进封都亭侯,征西大将军。年,与卫将军姜维,俱还成都。维议复出军,唯翼廷争,以为“国小民劳,不宜黩武”。维不听,将翼等行,进翼位镇南大将军。维至狄道,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,经众死于洮水者以万计。翼曰:“可止矣!不宜复进,进或毁此大功。”维大怒,曰:“为蛇画足!”维竟围经于狄道,城不能克。自翼建异论,维心与翼不善;然常牵率同行,翼亦不得已而往。景耀年,迁左车骑将军,领冀州刺史。年,与维咸在剑阁,共诣降钟会于涪。明年正月,随会至成都,为乱兵所杀。

【原文】

张翼字伯恭,犍为武阳人也。高祖父司空(浩)〔皓〕〔1〕,曾祖父广陵太守纲〔2〕,皆有名迹。〔一〕先主定益州,领牧,翼为书佐。建安末,举孝廉,为江阳长。徙涪陵令〔3〕,迁梓潼太守,累迁至广汉、蜀郡太守。

建兴九年,为‚降都督,绥南中郎将〔4〕。翼性持法严,不得殊俗之欢心〔5〕。耆率刘胄背叛作乱,翼举兵讨胄。胄未破,会被征当还;群下咸以为“宜便驰骑即罪〔6〕”,翼曰:“不然!吾以蛮夷蠢动,不称职故还耳。然代人未至〔7〕,吾方临战场;当运粮积谷,为灭贼之资。岂可以黜退之故,而废公家之务乎!”于是统摄不懈,代到,乃发。马忠因其成基,以破殄胄。丞相亮闻而善之。

亮出武功,以翼为前军都督,领扶风太守〔8〕。亮卒,拜前领军〔9〕。追论讨刘胄功,赐爵关内侯。

延熙元年,入为尚书。稍迁督建威〔10〕,假节,进封都亭侯,征西大将军。

十八年〔11〕,与卫将军姜维,俱还成都。

维议复出军,唯翼廷争〔12〕,以为“国小民劳,不宜黩武”。维不听,将翼等行,进翼位镇南大将军。维至狄道,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,经众死于洮水者以万计。翼曰:“可止矣!不宜复进,进或毁此大功。”维大怒,曰:“为蛇画足〔13〕!”维竟围经于狄道,城不能克。

自翼建异论〔14〕,维心与翼不善;然常牵率同行,翼亦不得已而往。

景耀二年,迁左车骑将军,领冀州刺史〔15〕。六年〔16〕,与维咸在剑阁,共诣降钟会于涪。明年正月,随会至成都,为乱兵所杀。〔二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皓:即张皓(公元 50—132)。字叔明。东汉顺帝时任司空,以热心推举人才著名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五十六。

〔2〕纲:即张纲(公元 99—144)。东汉顺帝时任侍御史,敢于弹劾权贵。后为广陵太守,政绩显著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五十六《张皓传》。

〔3〕涪陵:县名。县治在今重庆市彭水县。

〔4〕绥南中郎将:官名。负责镇守南中。

〔5〕殊俗:不同风俗。这里指与汉族风俗不同的少数族。

〔6〕便:立即。驰骑即罪:骑马奔回朝廷接受惩处。

〔7〕代人:替代的人。即下文的马忠。

〔8〕领扶风太守:当时扶风在曹魏占领之下,这也是有名无实的遥领。

〔9〕前领军:官名。统领和指挥蜀军前部各军。

〔10〕督建威:官名。建威地区的军事指挥官。

〔11〕十八年:延熙十八年(公元 255)。

〔12〕廷争:在朝廷的殿堂上公开劝阻。

〔13〕为蛇画足:意为我偏偏要多此一举。

〔14〕建异论:提出不同意见。

〔15〕领冀州刺史:当时冀州在曹魏占领之下,这也是有名无实的遥领。

〔16〕六年:景耀六年(公元 263)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“(浩)〔皓〕字叔明。治律、《春秋》。游学京师,与广汉镡粲、汉中李郃、蜀郡张霸,共结为友善。大将军邓骘,辟(浩)〔皓〕。稍迁尚书仆射。出为彭城相,荐隐士闾丘邈等。征拜廷尉。延光三年,安帝议废太子,唯(浩)〔皓〕与太常桓焉、太仆来历,议以为不可。顺帝初立,拜(浩)〔皓〕司空。年八十三卒。”

《续汉书》曰:“纲字文纪。少以三公子经明行修,举孝廉;不就。司徒辟,以高第为侍御史。汉安元年,拜光禄大夫。与侍中杜乔等八人,同日受诏,持节分出,案行天下贪廉:墨绶有罪,便收;刺史、二千石,以驿表闻。威惠清忠,名振郡国,号曰‘八俊’。是时,大将军梁冀侵扰百姓,乔等七人皆奉命四出;唯纲独埋车轮于洛阳都亭,不去,曰:‘豺狼当路,安问狐狸!’遂上书曰:‘大将军梁冀、河南尹不疑:蒙外戚之援,荷国厚恩;以刍荛之姿,安居阿保;不能敷扬五教,翼赞日月;而专为封豕长蛇,肆其贪饕;甘心好货,纵恣无厌;多树诌谀,以害忠良:诚天威所不赦,大辟所宜加也!谨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于左,皆忠臣之所切齿也。’书奏御,京师震悚。时冀妹为皇后,内宠方盛,冀兄弟权重于人主;顺帝虽知纲言不诬,然无心治冀。冀深恨纲。会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,杀刺史、二千石。冀欲陷纲,乃讽尚书,以纲为广陵太守:若不为婴所杀,则欲以法中之。前大守往,辄多请兵;及纲受拜,诏问:‘当得兵马几何?’钢对曰:‘无用兵马。’遂单车之官,径诣婴垒门,示以祸福。婴大惊惧,走欲闭门。纲又于门外罢遣吏兵,留所亲者十余人,以书语其长老素为婴所信者;请与相见,问以本变;因示以诏恩,使还请婴。婴见纲意诚,即出见纲。纲延置上坐,问其疾苦;礼毕,乃谓之曰:‘前后二千石,多非其人;杜塞国恩,肆其私求。乡郡远,天子不能朝夕闻也,故民人相聚以避害。二千石,信有罪矣;为之者,乃非义也。忠臣不欺君以自荣,孝子不损父以求福。天子(圣人)〔仁圣〕,欲文德以来之;故使大守来,思以爵禄相荣,不愿以刑也: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。若闻义不服,天子赫然(发)〔震〕怒,〔荆、扬、兖、豫〕大兵云合,岂不危乎?宜深计其利害!’婴闻,泣曰:‘荒裔愚人,数为二千石所侵枉;不堪其困,故遂相聚偷生。明府仁及草木,乃婴等更生之泽;但恐投兵之日,不免孥戮耳!’纲曰:‘岂其然乎!要之以天地,誓之以日月;方当相显以爵位,何祸之有乎?’婴曰:‘苟赦其罪,得全首领以就农亩,则抱戴没齿;爵禄,非所望也!’婴虽为大贼,起于狂暴,自以为必死;及得纲言,旷然开明,乃辞还营。明日,遂将所部万余人,与妻子面缚,诣纲降。纲悉释缚慰纳,谓婴曰:‘卿诸人一旦解散,方垂荡然;当条名上之,必受封赏。’婴曰:‘乞归故业,不愿以秽名污明时也!’纲以其至诚,乃各从其意,亲为安处居宅;子弟欲为吏者,随才任职;欲为民者,劝以农桑;田业并丰,南州晏然。论功,纲当封;为冀所遏绝,故不得侯。天子美其功,征,欲用之。婴等上书,乞留在郡二岁。建康元年,病,卒官。时年三十六。婴等三百余人,皆衰杖送纲丧至(洛)〔武〕阳;葬讫,为起冢立祠,四时奉祭,思慕如丧考妣。天子追念不已,下诏褒扬,除一子为郎。”

〔二〕《华阳国志》曰:“翼子微。笃志好学,官至广汉太守。”

上一篇:邓芝字伯苗,义阳新野人。汉司徒禹之后也。汉末入蜀,未见知待。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,芝往从之。裕谓芝曰:“君年过,位至大将军,封侯。”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,往依焉。先主定益州,芝为郫邸阁督。先主出至郫,与语;大奇之,擢为郫令。迁广汉太守。所在清严有治绩。入为尚书。先主薨于永安。先是,吴王孙权请和,先主累遣(宋)宗玮、费祎等与相报答。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,恐有异计,未知所如。芝见亮曰:“今主上幼弱,初在位,宜遣大使重申吴好。”亮答之曰:“吾思之久矣,未得其人耳。今日始得之。”芝问:“其人为谁?”亮曰:“即使君也!”乃遣芝修好于权。权果狐疑,不时见芝。芝乃自表请见权曰:“臣今来亦欲为吴,非但为蜀也。”权乃见之,语芝曰:“孤诚愿与蜀和亲;然恐蜀主幼弱,国小势逼,为魏所乘,不自保全:以此犹豫耳。”芝对曰:“吴、蜀国,州之地;大王命世之英,诸葛亮亦时之杰也;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江之阻。合此长,共为唇齿;进可并兼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:此理之自然也。大王今若委质于魏,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,下求太子之内侍;若不从命,则奉辞伐叛,蜀必顺流见可而进:如此,江南之地,非复大王之有也!”权默然良久曰:“君言是也!”遂自绝魏,与蜀连和,遣张温报聘于蜀。蜀复令芝重往,权谓芝曰:“若天下太平,主分治:不亦乐乎?”芝对曰:“夫天无日,土无王。如并魏之后,大王未深识天命者(也);君各茂其德,臣各尽其忠;将提枹鼓,则战争方始耳!”权大笑曰:“君之诚款,乃当尔邪!”权与亮书曰:“丁厷掞张,阴化不尽;和合国,唯有邓芝!”及亮北住汉中,以芝为中监军,扬武将军。亮卒,迁前军师,前将军,领兖州刺史,封阳武亭侯。顷之,为督江州。权数与芝相闻,馈遗优渥。延熙年,就迁为车骑将军。后假节。年,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,芝率军征讨,即枭其渠帅,百姓安堵。年卒。芝为大将(军)余年,赏罚明断,善恤卒伍。身之衣食资仰于官,不苟素俭;然终不治私产,妻子不免饥寒,死之日家无余财。性刚简,不饰意气,不得士类之和。于时人,少所敬贵,唯器异姜维云。子良袭爵,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。晋朝广汉太守。
下一篇:宗预字德艳,南阳安众人也。建安中,随张飞入蜀。建兴初,丞相亮以为主簿。迁参军,右中郎将。及亮卒,吴虑魏或承衰取蜀,增巴丘守兵万人:欲以为救援,欲以事分割也。蜀闻之,亦益永安之守,以防非常。预将命使吴,孙权问预曰:“东之与西,譬犹家;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,何也?”预对曰:“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,西增白帝之守;皆事势宜然,俱不足以相问也。”权大笑,嘉其抗直;甚爱待之,见敬亚于邓芝、费祎。迁为侍中,徙尚书。延熙年,为屯骑校尉。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,来朝。谓预曰:“礼,不服戎;而卿甫受兵,何也?”预答曰:“卿不还兵,我何为不受邪?”芝性骄傲,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,而预独不为屈。预复东聘吴,孙权捉预手,涕泣而别曰:“君每衔命结国之好。今君年长,孤亦衰老,恐不复相见!”遗预大珠斛,乃还。迁后将军,督永安。就拜征西大将军,赐爵关内侯。景耀元年,以疾征还成都。后为镇军大将军,领兖州刺史。时都护诸葛瞻,初统朝事;廖化过预,欲与预共诣瞻许。预曰:“吾等年逾,所窃已过,但少死耳;何求于年少辈,而屑屑造门邪?”遂不往。廖化字元俭。本名淳,襄阳人也。为前将军关羽主簿,羽败,属吴。思归先主,乃诈死;时人谓为信然,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。会先主东征,遇于秭归;先主大悦,以化为宜都太守。先主薨,为丞相参军。后为督广武。稍迁至右车骑将军,假节,领并州刺史,封中乡侯。以果烈称。官位与张翼齐,而在宗预之右。咸熙元年春,化、预俱内徙洛阳,道病卒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