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邓芝字伯苗,义阳新野人。汉司徒禹之后也。汉末入蜀,未见知待。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,芝往从之。裕谓芝曰:“君年过,位至大将军,封侯。”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,往依焉。先主定益州,芝为郫邸阁督。先主出至郫,与语;大奇之,擢为郫令。迁广汉太守。所在清严有治绩。入为尚书。先主薨于永安。先是,吴王孙权请和,先主累遣(宋)宗玮、费祎等与相报答。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,恐有异计,未知所如。芝见亮曰:“今主上幼弱,初在位,宜遣大使重申吴好。”亮答之曰:“吾思之久矣,未得其人耳。今日始得之。”芝问:“其人为谁?”亮曰:“即使君也!”乃遣芝修好于权。权果狐疑,不时见芝。芝乃自表请见权曰:“臣今来亦欲为吴,非但为蜀也。”权乃见之,语芝曰:“孤诚愿与蜀和亲;然恐蜀主幼弱,国小势逼,为魏所乘,不自保全:以此犹豫耳。”芝对曰:“吴、蜀国,州之地;大王命世之英,诸葛亮亦时之杰也;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江之阻。合此长,共为唇齿;进可并兼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:此理之自然也。大王今若委质于魏,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,下求太子之内侍;若不从命,则奉辞伐叛,蜀必顺流见可而进:如此,江南之地,非复大王之有也!”权默然良久曰:“君言是也!”遂自绝魏,与蜀连和,遣张温报聘于蜀。蜀复令芝重往,权谓芝曰:“若天下太平,主分治:不亦乐乎?”芝对曰:“夫天无日,土无王。如并魏之后,大王未深识天命者(也);君各茂其德,臣各尽其忠;将提枹鼓,则战争方始耳!”权大笑曰:“君之诚款,乃当尔邪!”权与亮书曰:“丁厷掞张,阴化不尽;和合国,唯有邓芝!”及亮北住汉中,以芝为中监军,扬武将军。亮卒,迁前军师,前将军,领兖州刺史,封阳武亭侯。顷之,为督江州。权数与芝相闻,馈遗优渥。延熙年,就迁为车骑将军。后假节。年,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,芝率军征讨,即枭其渠帅,百姓安堵。年卒。芝为大将(军)余年,赏罚明断,善恤卒伍。身之衣食资仰于官,不苟素俭;然终不治私产,妻子不免饥寒,死之日家无余财。性刚简,不饰意气,不得士类之和。于时人,少所敬贵,唯器异姜维云。子良袭爵,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。晋朝广汉太守。

【原文】

邓芝字伯苗,义阳新野人。汉司徒禹之后也〔1〕。汉末入蜀,未见知待〔2〕。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〔3〕,芝往从之。裕谓芝曰:“君年过七十,位至大将军,封侯。”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,往依焉。

先主定益州,芝为郫邸阁督〔4〕。先主出至郫,与语;大奇之,擢为郫令。迁广汉太守。所在清严有治绩。入为尚书。先主薨于永安。先是,吴王孙权请和,先主累遣(宋)〔宗〕玮、费祎等与相报答。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,恐有异计,未知所如〔5〕。

芝见亮曰:“今主上幼弱,初在位,宜遣大使重申吴好。”亮答之曰:“吾思之久矣,未得其人耳。今日始得之。”芝问:“其人为谁?”亮曰:“即使君也!”乃遣芝修好于权。

权果狐疑,不时见芝〔6〕。芝乃自表请见权曰:“臣今来亦欲为吴,非但为蜀也。”权乃见之,语芝曰:“孤诚愿与蜀和亲;然恐蜀主幼弱,国小势逼,为魏所乘,不自保全:以此犹豫耳。”芝对曰:“吴、蜀二国,四州之地〔7〕;大王命世之英,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;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。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;进可并兼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:此理之自然也。大王今若委质于魏〔8〕,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,下求太子之内侍〔9〕;若不从命,则奉辞伐叛,蜀必顺流见可而进:如此,江南之地,非复大王之有也!”权默然良久曰:“君言是也!”遂自绝魏,与蜀连和,遣张温报聘于蜀〔10〕。

蜀复令芝重往,权谓芝曰:“若天下太平,二主分治:不亦乐乎?”芝对曰:“夫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。如并魏之后,大王未深识天命者(也)〔11〕;君各茂其德,臣各尽其忠;将提枹鼓〔12〕,则战争方始耳!”权大笑曰:“君之诚款〔13〕,乃当尔邪!”权与亮书曰:“丁厷掞张〔14〕,〔一〕阴化不尽〔15〕;和合二国,唯有邓芝!”

及亮北住汉中,以芝为中监军,扬武将军。亮卒,迁前军师,前将军,领兖州刺史〔16〕,封阳武亭侯。

顷之,为督江州〔17〕。权数与芝相闻〔18〕,馈遗优渥〔19〕。延熙六年,就迁为车骑将军。后假节〔20〕。十一年〔21〕,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〔22〕,芝率军征讨,即枭其渠帅,百姓安堵。〔二〕

十四年卒〔23〕。芝为大将(军)二十余年,赏罚明断,善恤卒伍〔24〕。身之衣食资仰于官,不苟素俭〔25〕;然终不治私产,妻子不免饥寒,死之日家无余财。性刚简〔26〕,不饰意气〔27〕,不得士类之和。于时人,少所敬贵,唯器异姜维云。

子良袭爵,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〔28〕。晋朝广汉太守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禹:即邓禹(公元 2—58)。字仲华。辅佐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的首席功臣。东汉建立,任大司徒,封高密侯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十六。

〔2〕未见知待:没有受到赏识和厚待。

〔3〕张裕:事见本书卷四十二《周群传》。

〔4〕郫(pí):县名。县治在今四川成都市郫都区。邸阁督:官名。负责看守管理粮食物资仓库。当时称粮食物资仓库为邸阁。

〔5〕所如:怎么办。

〔6〕时:及时。

〔7〕四州:指孙吴占领的扬、荆、交州和蜀汉占领的益州。

〔8〕委质:臣下向君主献礼。表示效忠献身。

〔9〕求太子之内侍:要求您送太子到曹魏京城去侍奉皇帝。实际上是送儿子充当人质。

〔10〕报聘:对别国使者来访的回访。

〔11〕未深识天命:指不归顺蜀汉。

〔12〕提枹(fú)鼓:拿起鼓槌敲战鼓。

〔13〕诚款:诚实。

〔14〕丁厷(gōng):蜀汉官员名。曾出使孙吴。掞(yàn)张:言辞浮夸铺张。

〔15〕阴化:事见本书卷四十四《蒋琬传》。不尽:言辞不能充分表达意思。指不善言辞。

〔16〕领兖州刺史:当时兖州在曹魏境内,这里的领是遥领,有名而无实。

〔17〕督江州:官名。江州地区的军事指挥官。

〔18〕相闻:通消息。

〔19〕馈遗(wèi):礼品馈赠。优渥:丰厚。

〔20〕后:后来。

〔21〕十一年:延熙十一年(公元 248)。

〔22〕涪陵国:指涪陵属国。治所在今重庆市彭水县。

〔23〕十四年:延熙十四年(公元 251)。在今四川境内曾有多处相传是邓芝的坟墓,广汉市城西即是其中的一处,现今尚有墓地留存。

〔24〕卒伍:士兵。

〔25〕不苟素俭:不勉强自己做到朴素节俭。

〔26〕刚简:刚直高傲。

〔27〕意气:当时习称礼品为意气。不饰意气指不用送礼之类的手段与别人联络感情。

〔28〕尚书左选郎:官名。蜀汉尚书台的选部曹,设有左选部郎和右选部郎,协助本曹的尚书,处理选拔任用官员的公务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掞,音夷念反;或作艳。臣松之按《汉书·礼乐志》曰“长离前掞光耀明”,左思《蜀都赋》“摛藻掞天庭”。孙权盖谓丁厷之言多浮艳也。

〔二〕《华阳国志》曰:“芝征涪陵,见玄猿缘山。芝性好弩,手自射猿,中之。猿拔其箭,卷木叶塞其创。芝曰:‘嘻,吾违物之性,其将死矣!’”

一曰:“芝见猿抱子在树上,引弩射之,中猿母;其子为拔箭,以木叶塞创。芝乃叹息,投弩水中,自知当死。”
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张翼字伯恭,犍为武阳人也。高祖父司空(浩)皓,曾祖父广陵太守纲,皆有名迹。先主定益州,领牧,翼为书佐。建安末,举孝廉,为江阳长。徙涪陵令,迁梓潼太守,累迁至广汉、蜀郡太守。建兴年,为‚降都督,绥南中郎将。翼性持法严,不得殊俗之欢心。耆率刘胄背叛作乱,翼举兵讨胄。胄未破,会被征当还;群下咸以为“宜便驰骑即罪”,翼曰:“不然!吾以蛮夷蠢动,不称职故还耳。然代人未至,吾方临战场;当运粮积谷,为灭贼之资。岂可以黜退之故,而废公家之务乎!”于是统摄不懈,代到,乃发。马忠因其成基,以破殄胄。丞相亮闻而善之。亮出武功,以翼为前军都督,领扶风太守。亮卒,拜前领军。追论讨刘胄功,赐爵关内侯。延熙元年,入为尚书。稍迁督建威,假节,进封都亭侯,征西大将军。年,与卫将军姜维,俱还成都。维议复出军,唯翼廷争,以为“国小民劳,不宜黩武”。维不听,将翼等行,进翼位镇南大将军。维至狄道,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,经众死于洮水者以万计。翼曰:“可止矣!不宜复进,进或毁此大功。”维大怒,曰:“为蛇画足!”维竟围经于狄道,城不能克。自翼建异论,维心与翼不善;然常牵率同行,翼亦不得已而往。景耀年,迁左车骑将军,领冀州刺史。年,与维咸在剑阁,共诣降钟会于涪。明年正月,随会至成都,为乱兵所杀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