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太祖征并州,留琰傅文帝于邺〔1〕。世子仍出田猎〔2〕,变易服乘〔3〕,志在驱逐〔4〕。琰书谏曰:“盖闻盘于游田〔5〕,《书》之所戒;鲁隐观鱼〔6〕,《春秋》讥之:此周、孔之格言〔7〕,二经之明义。殷鉴夏后〔8〕,《诗》称不远;子卯不乐〔9〕,《礼》以为忌:此又近者之得失,不可不深察也。袁族富强,公子宽放〔10〕,盘游滋侈,义声不闻。哲人君子,俄有色斯之志〔11〕;熊罴壮士,堕于吞噬之用〔12〕。固所以拥徒百万,跨有河朔,无所容足也。今邦国殄瘁〔13〕,惠康未洽;士女企踵〔14〕,所思者德。况公亲御戎马〔15〕,上下劳惨〔16〕。世子宜遵大路〔17〕,慎以行正,思经国之高略;内鉴近戒,外扬远节,深惟储副以身为宝〔18〕。而猥袭虞旅之贱服〔19〕,忽驰骛而陵险;志雉兔之小娱,忘社稷之为重: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〔20〕。唯世子燔翳捐褶〔21〕,以塞众望〔22〕。不令老臣,获罪于天。”
世子报曰:“昨奉嘉命,惠示雅(数)〔疏〕,欲使燔翳捐褶。翳已坏矣,褶亦去焉。后有此比〔23〕,蒙复诲诸。”
太祖为丞相,琰复为东、西曹掾属,征事。初授东曹时,教曰:“君有伯夷之风,史鱼之直〔24〕;贪夫慕名而清,壮士尚称而厉〔25〕:斯可以率时者已〔26〕。故授东曹,往践厥职。”
魏国初建,拜尚书。时未立太子,临淄侯植有才而爱。太祖狐疑,以函令密访于外〔27〕。唯琰露板答曰〔28〕:“盖闻《春秋》之义,立子以长;加五官将仁孝聪明〔29〕,宜承正统:琰以死守之〔30〕!”植,琰之兄女婿也。太祖贵其公亮〔31〕,喟然叹息。〔一〕
【注释】
〔1〕傅:辅佐。
〔2〕仍:一再。
〔3〕变易服乘:指脱下正式的礼服改穿猎装,不坐礼仪专车而改骑马。
〔4〕驱逐:骑马驰骋追逐鸟兽。
〔5〕盘于游田:沉溺于打猎的快乐中。《尚书·无逸》说周文王“不敢盘于游田”。
〔6〕鲁隐:即鲁隐公(?—前 712)。名息。春秋初年鲁国的君主。前 722 至前 712 年在位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十三《鲁周公世家》。观鱼:前 718 年,鲁隐公坚持要到棠(今山东金乡县东南)这个地方去看打鱼,受到《春秋》的讥评。见《春秋》隐公五年。
〔7〕周、孔:周公、孔子。《尚书·无逸》的内容是记载周公教育周成王的话,《春秋》相传是由孔子整理编定,所以崔琰说是周、孔的格言。
〔8〕夏后:夏朝。《诗经·荡》有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”的句子。
〔9〕子卯不乐:在地支上属于子、卯的日子不举行娱乐活动。据郑玄解释,是因为商纣在子日死,夏桀在卯日死,后代帝王为了提醒自己不走桀、纣的老路,所以子、卯不举行娱乐活动。见《礼记·檀弓》下。
〔10〕宽放:散漫放纵。
〔11〕色斯之志:比喻像飞鸟一样高飞远走。《论语·乡党》有“色斯举矣”的句子,是说孔子在山中看到一种叫做色斯的野鸟飞起来。
〔12〕堕:降低。吞噬:指打猎以饱口腹。
〔13〕殄瘁:困苦。
〔14〕企踵:踮起脚跟。形容希望迫切。
〔15〕公:指曹操。
〔16〕劳惨:辛劳忧心。
〔17〕大路:正道。
〔18〕储副:接班人。
〔19〕袭:在衣服外面再穿上。虞旅:即虞师。先秦时负责管理山林湖泊并控制猎捕禽兽鱼鳖的低级官吏。
〔20〕有识:有见识的人。恻心:痛心。
〔21〕燔翳:烧掉射猎飞禽时所用的伪装小棚。翳是用茅草之类材料扎成的小棚,人可隐藏在内,等飞禽靠近时从内射箭。褶(xí):即袴褶。作战或打猎时穿的衣服,便于驰骋射箭。
〔22〕塞:满足。
〔23〕此比:类似情况。
〔24〕史鱼:春秋时卫国的大夫,以敢于直言进谏闻名。又叫史。
〔25〕尚称:重视声誉。
〔26〕率时:带动时代的风气。
〔27〕函令:密封的指示。
〔28〕露板:敞开不密封的文书木简。
〔29〕加:再说。五官将:即曹丕。
〔30〕守之:坚持这种看法。
〔31〕公亮:公正坦荡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世语》曰:“植妻,衣绣;太祖登台见之,以违制命,还家赐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