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刘放字子弃,涿郡人。汉广阳(顺)顷王子西乡(侯宏)顷侯容后也。历郡纲纪,举孝廉。遭世大乱,时渔阳王松据其土,放往依之。太祖克冀州,放说松曰:“往者董卓作逆,英雄并起;阻兵擅命,人自封殖。惟曹公能拔拯危乱,翼戴天子;奉辞伐罪,所向必克。以袁之强,守则淮南冰消,战则官渡大败。乘胜席卷,将清河朔;威刑既合,大势已现。速至者渐福,后服者先亡,此乃不俟终日、驰骛之时也。昔黥布弃南面之尊,仗剑归汉,诚识废兴之理,审去就之分也;将军宜投身委命,厚自结纳。”松然之。会太祖讨袁谭于南皮,以书招松。松举雍奴、泉州、安次以附之。放为松答太祖书,其文甚丽;太祖既善之,又闻其说,由是遂辟放。建安年,与松俱至。太祖大悦,谓放曰:“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,今何相似也!”乃以放参司空军事。历主簿、记室。出为郃阳、祋祤、赞令。魏国既建,与太原孙资,俱为秘书郎。先是,资亦历县令,参丞相军事。

【原文】

刘放字子弃,涿郡人。汉广阳(顺)〔顷〕王子西乡(侯宏)〔顷侯容〕后也。历郡纲纪〔1〕,举孝廉。遭世大乱,时渔阳王松据其土,放往依之。

太祖克冀州,放说松曰:“往者董卓作逆,英雄并起;阻兵擅命,人自封殖〔2〕。惟曹公能拔拯危乱,翼戴天子;奉辞伐罪,所向必克。以二袁之强〔3〕,守则淮南冰消,战则官渡大败。乘胜席卷,将清河朔〔4〕;威刑既合,大势已现。速至者渐福,后服者先亡,此乃不俟终日、驰骛之时也〔5〕。昔黥布弃南面之尊〔6〕,仗剑归汉,诚识废兴之理,审去就之分也;将军宜投身委命,厚自结纳。”松然之。会太祖讨袁谭于南皮,以书招松。松举雍奴、泉州、安次以附之〔7〕。放为松答太祖书,其文甚丽;太祖既善之,又闻其说,由是遂辟放。

建安十年,与松俱至。太祖大悦,谓放曰:“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〔8〕,今一何相似也!”乃以放参司空军事。历主簿、记室〔9〕。出为郃阳、祋祤、赞令〔10〕。

魏国既建,与太原孙资,俱为秘书郎〔11〕。先是,资亦历县令,参丞相军事。〔一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纲纪:主簿的别名。主簿一职,总揽府内众事,提纲挈领,故名。

〔2〕封殖:指培植私人势力。

〔3〕二袁:袁绍、袁术。前者割据河北,后者割据淮南。

〔4〕河朔:地区名。泛指黄河中下游北岸地区。

〔5〕不俟终日:不等当天结束就采取行动。《周易·系辞》下有“君子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”的说法。驰骛:奔走附从。

〔6〕南面:指君主。古代君主接见群臣时面向南面。

〔7〕雍奴:县名。县治在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。泉州:县名。县治在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南。安次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北廊坊市西北。

〔8〕班彪(公元 3—54):字叔皮,右扶风安陵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)人。曾为窦融下属,力劝其归顺东汉光武帝刘秀。后专力从事史学,继《史记》作《后传》六十余篇。其子班固继续撰写,最后修成《汉书》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上。

〔9〕记室:官名。负责起草文书。

〔10〕郃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。祋祤(duó xǔ):县名,县治在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。赞:(cuó)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永城市西北。

〔11〕秘书郎:官名。负责管理中央所藏图书文献档册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祋,音都活反。祤,音诩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