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太祖至寿春。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,众数万人,临险而守。先时遣偏将致诛,莫能擒克。太祖问群下:“可伐与不?”咸云:“山峻高而溪谷深隘,守易攻难;又无之不足为损,得之不足为益。”晔曰:“策等小竖,因乱赴险,遂相依为强耳;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。往者偏将资轻,而中国未夷,故策敢据险以守;今天下略定,后伏先诛。夫畏死趋赏,愚智所同。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,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。岂况明公之德,东征西怨?先开赏募,大兵临之;令宣之日,军门启而虏自溃矣。”太祖笑曰:“卿言近之!”遂遣猛将在前,大军在后。至则克策,如晔所度。太祖还,辟晔为司空仓曹掾。太祖征张鲁,转晔为主簿。既至汉中,山峻难登,军食颇乏。太祖曰:“此妖妄之国耳,何能为有无?吾军少食,不如速还。”便自引归。令晔督后诸军,使以次出。晔策鲁可克;加粮道不继,虽出,军犹不能皆全。驰白太祖:“不如致攻。”遂进兵,多出弩以射其营。鲁奔走,汉中遂平。晔进曰:“明公以步卒千,将诛董卓,北破袁绍,南征刘表;州百郡,并其:威震天下,势慑海外。今举汉中,蜀人望风,破胆失守;推此而前,蜀可传檄而定。刘备,人杰也,有度而迟;得蜀日浅,蜀人未恃也。今破汉中,蜀人震恐,其势自倾。以公之神明,因其倾而压之,无不克也。若小缓之,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,关羽、张飞勇冠军而为将;蜀民既定,据险守要,则不可犯矣。今不取,必为后忧!”太祖不从,大军遂还。晔自汉中还,为行军长史,兼领军。

【原文】

太祖至寿春。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〔1〕,众数万人,临险而守。先时遣偏将致诛〔2〕,莫能擒克。太祖问群下:“可伐与不?”咸云:“山峻高而溪谷深隘,守易攻难;又无之不足为损,得之不足为益。”

晔曰:“策等小竖〔3〕,因乱赴险,遂相依为强耳;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。往者偏将资轻,而中国未夷〔4〕,故策敢据险以守;今天下略定,后伏先诛〔5〕。夫畏死趋赏,愚智所同。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〔6〕,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〔7〕。岂况明公之德,东征西怨〔8〕?先开赏募,大兵临之;令宣之日,军门启而虏自溃矣。”

太祖笑曰:“卿言近之!”遂遣猛将在前,大军在后。至则克策,如晔所度。太祖还,辟晔为司空仓曹掾〔9〕。〔一〕

太祖征张鲁,转晔为主簿。既至汉中,山峻难登,军食颇乏。太祖曰:“此妖妄之国耳,〔10〕何能为有无〔11〕?吾军少食,不如速还。”便自引归。令晔督后诸军,使以次出。晔策鲁可克;加粮道不继,虽出,军犹不能皆全。驰白太祖:“不如致攻。”遂进兵,多出弩以射其营。鲁奔走,汉中遂平。

晔进曰:“明公以步卒五千,将诛董卓,北破袁绍,南征刘表;九州百郡〔12〕,十并其八:威震天下,势慑海外。今举汉中,蜀人望风〔13〕,破胆失守;推此而前,蜀可传檄而定〔14〕。刘备,人杰也,有度而迟〔15〕;得蜀日浅,蜀人未恃也。今破汉中,蜀人震恐,其势自倾。以公之神明,因其倾而压之,无不克也。若小缓之,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,关羽、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;蜀民既定,据险守要,则不可犯矣。今不取,必为后忧!”太祖不从,〔二〕大军遂还。晔自汉中还,为行军长史〔16〕,兼领军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山贼:当时官方对南方山区中武装居民的称呼。这种武装居民往往反抗政府的租税徭役负担。他们当中不少就是前面所说的宗民或宗部。

〔2〕致诛:进行讨伐。

〔3〕小竖:小子。对人的蔑称。

〔4〕夷:平定。

〔5〕后伏先诛:拖到后面投降的要先杀。

〔6〕广武君:姓李,名左车。西汉初赵国的名将。韩信破赵,投降韩信。他为韩信出谋划策事,见《史记》卷九十二《淮阴侯列传》。

〔7〕先声后实:先显示声威,后使用实力。

〔8〕东征西怨:到东面出征时,西面的民众抱怨曹操不先到自己这方来。形容民众盼望曹操来解救。

〔9〕仓曹掾:曹操司空府下属。主管仓库修建及粮食贮存。

〔10〕妖妄之国:张鲁在汉中以五斗米道组织民众,当时称为“鬼道”,所以曹操这样说。

〔11〕何能为有无:哪里能对有无产生作用。意思是有它不多,无它不少,无关紧要。

〔12〕九州:《尚书·禹贡》分全国为九州。这里泛指全国。百郡:《续汉郡国志》记东汉有一百零五郡。

〔13〕望风:得知消息。

〔14〕传檄而定:送去一封檄文就可平定。形容非常容易。

〔15〕度(duó):算度。

〔16〕行军长史:官名。负责处理行军中各项事务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傅子》曰:“太祖征晔及蒋济、胡质等五人,皆扬州名士。每舍亭传,未曾不讲,所以见重:内论国邑先贤、御贼固守、行军进退之宜;外料敌之变化、彼我虚实、战争之术。夙夜不解,而晔独卧车中,终不一言。济怪而问之,晔答曰:‘对明主,非精神不接,精神可学而得乎?’及见太祖,太祖果问扬州先贤,贼之形势。四人争对,待次而言;再见如此。太祖每和悦,而晔终不一言。四人笑之。后一见太祖止,无所复问,晔乃设远言,以动太祖。太祖适知便止,若是者三。其旨趣以为:远言宜征精神,独见以尽其机,不宜于猥坐说也。太祖已探见其心矣,坐罢,寻以四人为令,而授晔以心腹之任。每有疑事,辄以函问晔,至一夜数十至耳。”

〔二〕《傅子》曰:“居七日,蜀降者说:‘蜀中一日数十惊,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。’太祖延问晔曰:‘今尚可击不?’晔曰:‘今已小定,未可击也。’”

上一篇:刘晔字子扬,淮南成德人。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,父普。母修,产涣及晔。涣岁,晔岁,而母病困。临终,戒涣、晔,以普之侍人,“有谄害之性,身死之后,惧必乱家。汝长大能除之,则吾无恨矣”。晔年,谓兄涣曰:“亡母之言,可以行矣!”涣曰:“那可尔!”晔即入室,杀侍者,径出拜墓。舍内大惊,白普。普怒,遣人追晔。晔还,拜谢曰:“亡母顾命之言,敢受不请擅行之罚。”普心异之,遂不责也。汝南许劭,名知人,避地扬州,称晔“有佐世之才”。扬士多轻侠狡桀,有郑宝、张多、许乾之属,各拥部曲。宝最骁果,才力过人,方所惮;欲驱略百姓,越赴江表。以晔高族名人,欲强逼晔,使倡导此谋。晔时年余,心内忧之,而未有缘。会太祖遣使诣州,有所案问。晔往见,为论事势;要将与归,驻止数日。宝果从数百人,赍牛酒来候使;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,为设酒饭。与宝于内,宴饮。密勒健儿,令因行觞而斫宝。宝性不甘酒,视候甚明,觞者不敢发。晔因自引取佩刀,斫杀宝,斩其首以令其军。云:“曹公有令。敢有动者,与宝同罪!”众皆惊怖,走还营。营有督将、精兵数千。惧其为乱,晔即乘宝马,将家僮数人,诣宝营门。呼其渠帅,喻以祸福,皆叩头开门,纳晔。晔抚慰安怀,咸悉悦服,推晔为主。晔睹汉室渐微,己为支属,不欲拥兵;遂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。勋怪其故,晔曰:“宝无法制,其众素以抄略为利。仆宿无资,而整齐之,必怀怨难久,故相与耳。”时勋兵,强于江、淮之间。孙策恶之。遣使卑辞厚币,以书说勋曰:“上缭宗民,数欺下国,忿之有年矣。击之,路不便;愿因大国,伐之。上缭甚实,得之可以富国。请出兵为外援。”勋信之,又得策珠宝、葛越,喜悦。外内尽贺,而晔独否,勋问其故。对曰:“上缭虽小,城坚池深,攻难守易,不可旬日而举;则兵疲于外,而国内虚。策乘虚而袭我,则后不能独守。是将军进屈于敌,退无所归。若军必出,祸今至矣!”勋不从,兴兵伐上缭。策果袭其后;勋穷蹙,遂奔太祖。
下一篇:延康元年,蜀将孟达率众降。达有容止才观,文帝甚器爱之。使达为新城太守,加散骑常侍。晔以为:“达有苟得之心,而恃才好术,必不能感恩怀义。新城与吴、蜀接连,若有变态,为国生患。”文帝竟不易,后达终于叛败。黄初元年,以晔为侍中,赐爵关内侯。诏问群臣,令料“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”。众议咸云:“蜀,小国耳,名将唯羽。羽死军破,国内忧惧,无缘复出。”晔独曰:“蜀虽狭弱,而备之谋,欲以威武自强,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。且关羽与备,义为君臣,恩犹父子;羽死,不能为兴军报敌,于终始之分不足。”后备果出兵击吴。吴悉国应之,而遣使称藩。朝臣皆贺,独晔曰:“吴绝在江、汉之表,无内臣之心久矣。陛下虽齐德有虞,然丑虏之性,未有所感;因难求臣,必难信也。彼必外迫内困,然后发此使耳;可因其穷,袭而取之。夫日纵敌,数世之患,不可不察也。”备军败退,吴礼敬转废。帝欲兴众伐之,晔以为:“彼新得志,上下齐心,而阻带江湖,必难仓猝。”帝不听。年,幸广陵泗口,命荆、扬州诸军并进。会群臣,问:“权当自来不?”咸曰:“陛下亲征,权恐怖,必举国而应。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,必自将而来。”晔曰:“彼谓陛下欲以万乘之重牵己,而超越江湖者在于别将;必勒兵待事,未有进退也。”大驾停住积日,权果不至。帝乃旋师,云:“卿策之是也。当念为吾灭贼,不可但知其情而已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