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太祖朝天子于洛阳,引昭并坐。问曰:“今孤来此,当施何计?”昭曰:“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,入朝天子,辅翼王室,此伯之功也。此下诸将,人殊意异,未必服从;今留匡弼,事势不便,惟有移驾幸许耳。然朝廷播越,新还旧京;远近跂望,冀朝获安:今复徙驾,不厌众心。夫行非常之事,乃有非常之功,愿将军算其多者。”太祖曰:“此孤本志也。杨奉近在梁耳,闻其兵精,得无为孤累乎?”昭曰:“奉少党援,将独委质。镇东、费亭之事,皆奉所定;又闻书命申束,足以见信。宜时遣使,厚遗答谢,以安其意,说:‘京都无粮,欲车驾暂幸鲁阳;鲁阳近许,转运稍易,可无悬乏之忧。’奉为人勇而寡虑,必不见疑;比使往来,足以定计:奉何能为累!”太祖曰:“善!”即遣使诣奉,徙大驾至许。奉由是失望,与韩暹等到定陵抄暴。太祖不应,密往攻其梁营,降诛即定。奉、暹失众,东降袁术。年,昭迁河南尹。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,杨长史薛洪、河内太守缪尚,城守,待绍救。太祖令昭单身入城,告喻洪、尚等,即日举众降。以昭为冀州牧。太祖令刘备拒袁术,昭曰:“备勇而志大;关羽、张飞,为之羽翼: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。”太祖曰:“吾已许之矣。”备到下邳,杀徐州刺史车胄,反。太祖自征备,徙昭为徐州牧。袁绍遣将颜良攻东郡,又徙昭为魏郡太守,从讨良。良死后,进围邺城。袁绍同族春卿,为魏郡太守,在城中;其父元长,在扬州,太祖遣人迎之。昭书与春卿曰:“盖闻孝者不背亲以要利,仁者不忘君以徇私;志士不探乱以侥幸:智者不诡道以自危。足下大君,昔避内难,南游百越;非疏骨肉,乐彼吴会;智者深识,独或宜然。曹公愍其守志清恪,离群寡俦;故特遣使江东,或迎或送,今将至矣。就令足下处偏于之地,依德义之主;居有泰山之固,身为乔、松之偶:以义言之,犹宜背彼向此,舍民趋父也。且邾仪父始与隐公盟,鲁人嘉之,而不书爵;然则王所未命,爵尊不成,《春秋》之义也。况足下今日之所托者乃危乱之国,所受者乃矫诬之命乎?荀不逞之与群,而厥父之不恤,不可以言孝;忘祖宗所居之本朝,安非正之奸职,难可以言忠;忠孝并替,难以言智。又足下昔日为曹公所礼辟;夫戚族人而疏所生,内所寓而外王室,怀邪禄而叛知己,远福祚而近危亡,弃明义而收大耻,不亦可惜邪!若能翻然易节,奉帝养父,委身曹公;忠孝不坠,荣名彰矣。宜深留计,早决良图。”邺既定,以昭为谏议大夫。后袁尚依乌丸蹋顿,太祖将征之。患军粮难致,凿平虏、泉州渠入海通运:昭所建也,太祖

【原文】

太祖朝天子于洛阳,引昭并坐。问曰:“今孤来此,当施何计?”昭曰:“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,入朝天子,辅翼王室,此五伯之功也〔1〕。此下诸将〔2〕,人殊意异,未必服从;今留匡弼,事势不便,惟有移驾幸许耳。然朝廷播越〔3〕,新还旧京;远近跂望〔4〕,冀一朝获安:今复徙驾,不厌众心〔5〕。夫行非常之事,乃有非常之功,愿将军算其多者。”太祖曰:“此孤本志也。杨奉近在梁耳,闻其兵精,得无为孤累乎?”昭曰:“奉少党援,将独委质。镇东、费亭之事〔6〕,皆奉所定;又闻书命申束〔7〕,足以见信。宜时遣使,厚遗答谢〔8〕,以安其意,说:‘京都无粮,欲车驾暂幸鲁阳;鲁阳近许,转运稍易,可无悬乏之忧〔9〕。’奉为人勇而寡虑,必不见疑;比使往来〔10〕,足以定计:奉何能为累!”太祖曰:“善!”即遣使诣奉,徙大驾至许。奉由是失望,与韩暹等到定陵抄暴〔11〕。太祖不应,密往攻其梁营,降诛即定。奉、暹失众,东降袁术。

三年〔12〕,昭迁河南尹。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杀,杨长史薛洪、河内太守缪尚,城守,待绍救。太祖令昭单身入城,告喻洪、尚等,即日举众降。

以昭为冀州牧。太祖令刘备拒袁术,昭曰:“备勇而志大;关羽、张飞,为之羽翼: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〔13〕。”太祖曰:“吾已许之矣。”备到下邳,杀徐州刺史车胄,反。太祖自征备,徙昭为徐州牧。袁绍遣将颜良攻东郡,又徙昭为魏郡太守,从讨良。良死后,进围邺城。

袁绍同族春卿,为魏郡太守,在城中;其父元长,在扬州,太祖遣人迎之。昭书与春卿曰:“盖闻孝者不背亲以要利,仁者不忘君以徇私;志士不探乱以侥幸〔14〕:智者不诡道以自危〔15〕。足下大君〔16〕,昔避内难,南游百越〔17〕;非疏骨肉〔18〕,乐彼吴会〔19〕;智者深识〔20〕,独或宜然。曹公愍其守志清恪〔21〕,离群寡俦;故特遣使江东,或迎或送,今将至矣。就令足下处偏于之地,依德义之主;居有泰山之固,身为乔、松之偶〔22〕:以义言之,犹宜背彼向此,舍民趋父也。且邾仪父始与隐公盟〔23〕,鲁人嘉之,而不书爵;然则王所未命,爵尊不成,《春秋》之义也。况足下今日之所托者乃危乱之国,所受者乃矫诬之命乎〔24〕?荀不逞之与群〔25〕,而厥父之不恤,不可以言孝;忘祖宗所居之本朝〔26〕,安非正之奸职,难可以言忠;忠孝并替〔27〕,难以言智。又足下昔日为曹公所礼辟;夫戚族人而疏所生〔28〕,内所寓而外王室〔29〕,怀邪禄而叛知己〔30〕,远福祚而近危亡,弃明义而收大耻,不亦可惜邪!若能翻然易节,奉帝养父,委身曹公;忠孝不坠,荣名彰矣。宜深留计,早决良图。”邺既定,以昭为谏议大夫。

后袁尚依乌丸蹋顿,太祖将征之。患军粮难致,凿平虏、泉州二渠入海通运:昭所建也,太祖表封千秋亭侯。转拜司空军祭酒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五伯(bà):即五霸。

〔2〕此下:这里。

〔3〕播越:流亡。

〔4〕跂(qì)望:踮起足尖向前望。形容心情迫切。

〔5〕不厌众心:不符合众人心意。

〔6〕镇东、费亭之事:指建安元年(公元 196)六月,朝廷提升曹操为镇东将军,并封他为费亭侯事。此事出自杨奉等人的推举,见上文与本书卷一《武帝纪》。

〔7〕申束:申明约定。

〔8〕时:及时。

〔9〕悬乏:缺乏。

〔10〕比使往来:等到使者去了回来。

〔11〕定陵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舞阳县东北。

〔12〕三年:建安三年(公元 198)。

〔13〕未可得论:未可预料。

〔14〕探乱:尝试参与动乱。

〔15〕诡道:违背正道。

〔16〕大君:对对方父亲的尊称。

〔17〕百越:本为古代南方少数族名。这里指袁春卿父亲暂住的扬州。

〔18〕非疏:不是愿意离开。骨肉:儿女。这里指袁春卿。

〔19〕吴、会:扬州的吴、会稽二郡。

〔20〕深识:深远的见识。

〔21〕清恪:清高谨慎。

〔22〕乔、松:王乔、赤松子。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,寿命长久。

〔23〕邾:先秦国名。传说是颛顼后裔挟所建立。曹姓。建都于邾(今山东曲阜市东南),后迁都到绎(今山东邹城市东南)。战国时灭于楚。仪父(?—前 678):名克,字仪父。邾国国君。前 722 年,仪父与鲁隐公盟会。由于邾国当时还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封爵,所以《左传》隐公元年记为“邾仪父”而不说他是国君。

〔24〕矫诬:假托和虚妄。

〔25〕不逞:指为非作歹的人。

〔26〕本朝:指汉朝。

〔27〕替:废。

〔28〕戚:亲近。族人:指袁绍。所生:生身父亲。

〔29〕内:亲近。所寓:所暂住的地方。指魏郡。

〔30〕知己:指曹操。

上一篇:董昭字公仁,济阴定陶人也。举孝廉,除%陶长,柏人令。袁绍以为参军事,绍逆公孙瓒于界桥。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,以瓒兵强,皆欲属瓒。绍闻之,使昭领钜鹿,问:“御以何术?”对曰:“人之微,不能消众谋;欲诱致其心,倡与同议;及得其情,乃当权以制之耳。计在临时,未可得言。”时郡右姓孙伉等数人专为谋主,惊动吏民。昭至郡,伪作绍檄,告郡云:“得贼罗候安平张吉辞,当攻钜鹿;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。檄到,收行军法;恶止其身,妻子勿坐。”昭案檄告令,皆即斩之。郡惶恐,乃以次安慰,遂皆平集。事讫白绍,绍称善。会魏郡太守栗攀,为兵所害,绍以昭领魏郡太守。时郡界大乱,贼以万数,遣使往来,交易市买。昭厚待之,因用为间;乘虚掩讨,辄大克破。日之中,羽檄至。昭弟访,在张邈军中。邈与绍有隙,绍受谗,将致罪于昭。昭欲诣汉献帝,至河内,为张杨所留;因杨上还印绶。拜骑都尉。时太祖领兖州,遣使诣杨;欲令假途西至长安,杨不听。昭说杨曰:“袁、曹虽为家,势不久群。曹今虽弱,然实天下之英雄也。当故结之,况今有缘?宜通其上事,并表荐之;若事有成,永为深分。”杨于是通太祖上事,表荐太祖。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、郭汜等,各随轻重致殷勤。杨亦遣使诣太祖。太祖遗杨犬马金帛,遂与西方往来。天子在安邑,昭从河内往,诏拜议郎。建安元年,太祖定黄巾于许。遣使诣河东,会天子还洛阳,韩暹、杨奉、董承及杨,各违戾不和。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,作太祖书与奉曰:“吾与将军闻名慕义,便推赤心。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,反之旧都;翼佐之功,超世无畴:何其休哉!方今群凶猾夏,海未宁;神器至重,事在维辅;必须众贤,以清王轨;诚非人,所能独建。心腹支,实相恃赖;物不备,则有阙焉。将军当为内主,吾为外援。今吾有粮,将军有兵;有无相通,足以相济;死生契阔,相与共之!”奉得书喜悦,语诸将军曰:“兖州诸军,近在许耳,有兵有粮,国家所当依仰也。”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,袭父爵费亭侯。昭迁符节令。
下一篇:后昭建议:“宜修古,建封等。”太祖曰:“建设等者,圣人也;又非人臣所制,吾何以堪之?”昭曰:“自古以来,人臣匡世,未有今日之功;有今日之功,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。今明公耻有惭德而未尽善,乐保名节而无大责,德美过于伊、周,此至德之所极也。然太甲、成王,未必可遭;今民难化,甚于殷、周。处大臣之势,使人以大事疑己,诚不可不重虑也。明公虽迈威德,明法术,而不定其基,为万世计,犹未至也。定基之本,在地与人;宜稍建立,以自藩卫。明公忠节颖露,天威在颜;耿弇床下之言,朱英无妄之论,不得过耳。昭受恩非凡,不敢不陈。”后太祖遂受魏公、魏王之号,皆昭所创。及关羽围曹仁于樊,孙权遣使,辞以“遣兵西上,欲掩取羽。江陵、公安累重,羽失城,必自奔走;樊军之围,不救自解。乞密不漏,令羽有备”。太祖诘群臣,群臣咸言宜当密之。昭曰:“军事尚权,期于合宜。宜应权以密,而内露之:羽闻权上,若还自护,围则速解,便获其利;可使两贼相对衔持,坐待其弊。秘而不露,使权得志,非计之上。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,计粮怖惧;傥有他意,为难不小。露之为便。且羽,为人强梁,自恃城守固,必不速退。”太祖曰:“善!”即敕救将徐晃: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。围里闻之,志气百倍;羽果犹豫。权军至,得其城,羽乃破败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